當飛行音樂合伙人召集人吉克雋逸在《天賜的聲音》節(jié)目中說出那句:
“聽說這里是專業(yè)歌手的試煉場,也是音樂評論的天花板?!?/p>
就注定了歌手與聲音鑒賞團之間必將會有一番唇槍舌戰(zhàn),血雨腥風。
而最先站出來博弈的是信。
經(jīng)過場上的激烈交戰(zhàn)以及場外的持續(xù)發(fā)酵,信最終敗下陣來,于4月4日發(fā)文致歉,稱自己之前在節(jié)目上發(fā)言的時候,言辭激動了些,可能會造成許多人的誤解和帶去困擾與爭論,在此表達遺憾與歉意。
然而,信服軟了,
聲音鑒賞團卻并不打算鳴笛收兵。
這次,輪到張碧晨。
當張碧晨和張紫寧合作演唱完原唱是孫燕姿的《雨天》后,聲音鑒賞團的梁源提出反面意見,
“好的翻唱和改編應該是對優(yōu)秀的作品有升華和拔高,而不是停留在技術和演唱能力上。否則這樣的流傳或者作品本身是沒有價值的”
評論夠尖銳、刺耳。
一同合作演唱的張紫寧表現(xiàn)出一臉木訥,就像一個犯了錯的學生惴惴不安、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接受著老師的批評。
旁邊的張碧晨,卻是不卑不亢、鎮(zhèn)定自若。
接下來的一番話更是讓全場的人無一不佩服,說得既好又妙!
1.她先是肯定了對方:
老師講得也沒問題。
2.然后話鋒一轉:
但我覺得這首歌也沒有必要拔到這么高的高度上,并不是我們改編的每一個作品都要去超越。
‘超越’是一個很主觀的詞,你覺得是超越,在別的人看來卻是后退。
3.最后升華并總結:
《天賜》是開啟了我們所有這行業(yè)里的人,我們其實都有光環(huán),我們來到這個舞臺,依舊可以面臨這些不一樣的聲音??赡茉诰W(wǎng)上我們也能看到,但是沒有辦法直接交流,可在這可以。他說他的,我來聽取,我來表達我的。我覺得都挺美好的,所以我覺得老師說得對,也不對。
細細回味,張碧晨的這一番話是非常高級的。
我不和你爭也不反駁你的觀點,但我同樣能用我自己的觀點讓你覺得你說的話并不一定對。
尤其是她說道:
“‘超越’是一個主觀詞,你認為的超越,在別人看來是后退?!?/p>
這一說法太絕妙。
這個‘主觀’可以有很多層面的理解。
第一,并不是你說我沒有拔高就沒有拔高,沒有超越就沒有超越。
第二,進一步暗示了:別太嘚瑟,你說的只是你說的。
而且張碧晨還說道,“我們其實都有光環(huán)”。這就更加強調了自己的翻唱及改編并沒有你說得這么不堪,自己也是一個有身份有優(yōu)秀作品的人。
真可謂是滴水不漏,嚴絲合縫。
不爭論不回懟卻綿里藏針、話里有話,不但一下子瓦解了對方的進攻,而且通過四兩撥千斤的巧勁讓對方無言以對,無法進一步辯駁。
其實,
張碧晨的這一底氣和從容自她開場的一段話就充分體現(xiàn)了。
她有說道:“《天賜的聲音》是一個很專業(yè)的音樂舞臺,我來《天賜》的心情和別的舞臺確實不一樣,在座的都是老朋友,我總覺得來這兒,好像是有一種展示加交作業(yè)感覺,但是,是一個很正式的作業(yè)?!?/p>
這段話很好理解,
張碧晨從《中國好聲音》出道,浙江衛(wèi)視如同自己的娘家,所以參加由浙江衛(wèi)視舉辦的音綜有種特別的親切感,大家都是老朋友,歌唱表演也是一種回到家向老師或者家長交作業(yè)的感覺,而不是比賽。
另外,張碧晨這次參加節(jié)目的的身份是常駐音樂合伙人。
面對這樣歌唱有實力,說話又慢條斯理,還是節(jié)目所在電視臺的“親閨女”,聲音鑒賞團原先質疑的聲音也就只能是隨風飄過,并且接下來乖乖閉嘴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