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朋友或許已經發現,這段時間,中國電商行業的風向好像正在發生著不小的改變。尤其是阿里,突然將目光瞄準了自營模式,正在把資產做的更重。
2022剛開年,阿里就放出了兩個大招。第一個就是啟動自營。天貓APP迎來一次重大升級,改版后的天貓APP上線了官方自營的貓享頻道,主打3c數碼產品。第二個則是調整物流,重啟上門送貨。
一向追求扁平快的平臺模式的阿里,為什么突然向京東唯品會看齊?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目前國內網購用戶已經基本觸及天花板,流量紅利見頂的情況下,電商行業正在從過去增量市場過渡到如今的存量市場的競爭。
過去跑馬圈地、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還了,未來只有注重商品質量以及用戶體驗,才能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保持競爭力。而以精細化運營為特點的自營模式,正是發力的關鍵。
未來,用戶是跟著商品和體驗走的。阿里有能力投入技術,降低成本,提升自己的效率,但其平臺下的淘寶賣家卻沒有這個能力,所以阿里必須自己上,不然自己平臺的價值就消失了。而這也是阿里發力自營的關鍵因素之一。
看到這里,很多人也許會覺得,阿里這不是在走京東唯品會的老路嗎?其實,雖然阿里京東唯品會都在立足自營,但背后各家的邏輯卻各有千秋,有著極大的差異。
比如阿里,主要延續天貓的打法,從商品的豐富度上發展自營電商。阿里的優勢是什么?“賣場化”和“覆蓋規模”。形象點形容就像是線下的商超、大賣場。但凡你能想到的產品種類,如今它基本都完成了覆蓋,而且有多重的價格區間和產品品牌類型,可以充分滿足不同層次用戶的消費需求。
京東則是從品牌效率上發展自營電商,其物流和售后是它多年建立起來的護城河。京東物流系統放眼如今電商市場其他平臺輕易想要超過基本不可能。在物流效率上,從每日提升到了每時,在供應鏈效率上,其商品庫存周轉天數達到了驚人的31天,讓亞馬遜、沃爾瑪這樣的國際巨頭也望塵莫及。
最后是唯品會,別看它體量和規模都不及前兩者,但在自營模式上卻另辟新徑,有著自己的一套打法。憑借著只和品牌商或者一級經銷商合作,以及特有的“買手制”,唯品會做到了深入品牌供應鏈,從源頭上為消費者保障商品的品質和價格。“正品品質、特賣價格”不僅是其多年來深入人心的企業形象,更是其從品牌性價比上發展自營電商能夠屹立不倒,越走越穩的不二法門。
可以看到,在中國電商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中國的電商企業們不再像過去一味追求數據、規模、利潤,把平臺自身放在首位,而是更多的在追求以消費者為中心,追求服務、效率和責任。這是平臺的變化,也是我們期盼看到的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