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常常把宋朝羸弱的一個原因歸咎于宋朝的官員太多,即冗官冗員的問題,但實際上宋朝的官民比比歷史上的其他封建王朝要低得多,到13世紀初時,宋朝的官民比僅為1:7500,即7500人供養(yǎng)1名官員。
從一千多年前的橫向歷史來看,宋朝的出現(xiàn),可以被稱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國家。這一方面有賴于宋初各位皇帝在國家治理上所堅持的理性、效率、前瞻性和經(jīng)濟性原則,另一方面依賴于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上來的精英士大夫階層。
在后世的西方經(jīng)濟學家看來,宋朝的施政策略實際上開啟了宋代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大門,正是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宋朝在處理外部矛盾時,選擇了歷史上少見的“歲幣”外交,這種外交的底氣來源于宋朝的國富與民富彼此共存的情況。
與唐朝不同,唐朝更大形式上的體現(xiàn)是國強民安,唐朝的官僚體系也基本屬于貴族官僚支撐下的封閉體系,隋唐雖開創(chuàng)了科舉制度,但科考選拔出來的官員比例始終很低。
宋朝在形式上的體現(xiàn)則是國富與民富的共存,科舉制度在宋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廣,宋朝大多數(shù)的精英士大夫都通過科舉制度進入了宋朝的治理體系,在重文輕武的大環(huán)境下,宋朝宰相在朝堂之上所擁有的權(quán)威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代,這使得宋朝雖然是一個封建帝制王朝,但是卻不具備其他王朝所顯現(xiàn)的帝王專制與極權(quán)的特點,即使是在典型的“岳飛案”中,宋朝帝王所具備的權(quán)力與歷史縱向上的其他王朝相比也要分散得多。
宋朝這種與其他封建王朝所不同的治理體系,提升了宋朝整體的行政效率和經(jīng)濟效能。有別于明初,明朝初年的行政效率也很高,但明朝行政效率的提升是建立在錦衣衛(wèi)等特務(wù)機關(guān)刑罰威脅和恐嚇的基礎(chǔ)上來實現(xiàn)的。
宋朝所依賴的文官治理體系則是通過營造一種充滿信賴、負責任和務(wù)實精神的氛圍來實現(xiàn)的,這使得宋朝無需建立各種額外的官僚體系,使其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有品級的官員的人數(shù)與百姓的比例一直很低,到13世紀初的時候僅1:7500,這確保宋朝官僚體系的高效,使宋朝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做到了國富與民富的難得的共存局面。
這種局面的存在增進了百姓對宋朝官僚體系的信任,正因如此才會出現(xiàn)宋朝亡國之時的“崖山之跳”,宋朝雖弱,卻未失民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