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孩》溫情大結局了。
不得不說,這部劇是一部很好很好的劇。它區別于傳統的溫情,也赤裸裸揭示了生活中很多婚姻中存在的問題,讓我們看到婚姻生活中的人間百態。
從甜蜜恩愛到一別兩寬,透過肖路與方一諾失敗婚姻的現象看本質,這段雞飛狗跳的生活何嘗不是《親愛的小孩》帶給想步入婚姻生活男女的忠告、規勸與警鐘?
第一:門當戶對很重要
長篇小說《簡愛》中有這么一段話:
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惜。
濃縮一句話便是,愛情是婚姻的基礎,婚姻價值觀的統一才是婚姻長久的法寶。
很明顯,肖路與方一諾婚姻價值觀的不一致,久而久之逐漸失衡。
a.不一樣的婚育觀
婚后,方一諾首先要面對抽煙、打麻將、大大咧咧、沒心沒肺、不靠譜的婆婆。生育后,又要與老觀念的婆婆斗智斗勇,每天都是科學育兒與傳統育兒的思想碰撞。
結果呢?一個我行我素自由自在,一個有苦難言無奈忍讓。
沒文化的婆婆堅持穿百家衣吃百家飯,堅持月嫂是外人,堅持小孩子沒那么多講究。于是,該抽煙抽煙,該晃腦袋晃腦袋,一言不合就是憶往事:
我自己一個人把肖路、肖旭帶大,前面抱一個,后面背一個,不也過來了?小孩子沒那么多講究!
女方的細致,男方的馬虎,思想上的碰撞直接影響生活中和諧。
b.精神不契合的老公
難纏的婆婆與小叔子,已成為方一諾幸福婚姻的絆腳石,與老公不契合的精神更是這段婚姻路上的最大攔路虎。方一諾出生在幸福的知識分子家庭中,從小不愁吃穿,被爸爸媽媽捧在手心里。可肖路完全相反,剛上大學時父親去世,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雪上加霜,十幾歲就體會到窮的滋味,只能暗暗發誓要讓所有人看得起自己。
在如此不對等的物質條件下,兩個人的性格以及需求也悄悄發生了改變。從小被愛環抱的方一諾,更注重另一半的陪伴,而從小缺錢的肖路,更加看重物質上的滿足。
一個追求愛,一個追求錢,精神上的不契合,注定走不長遠。
同時,肖路一路看著媽媽含辛茹苦把他與弟弟拉扯大,心中更多了一份心疼,對弟弟更多了包容與偏愛。即便結婚了,也會像“扶弟魔”一樣借弟弟錢,對方不還,是理所當然。
精神上的不契合,就如一條鴻溝,將方一諾與肖路越隔越遠。
無論是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方家與肖家都天差地別。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消磨著他們之間的感情。
門當戶對,是物質的對等,也是精神的契合。
奈何,方一諾與肖路從始至終沒在一條跑道跑上,漸行漸遠最終一別兩寬。結婚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婚前不僅要找到合拍的愛人,更要找到合拍的婆家。
第二:想好了再生孩子
“一想到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這句話,每個人都熟知。男人女人,有欲望,有器官,每個人都能成為父母,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這一職位。孩子并不曾自作主張要生在誰家,做父母的也從不能征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給了他一條生命。社會上多了一個人。
選人需擦亮眼睛,結婚需謹慎,生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是無辜的,想好了再決定要不要孩子,不僅是對個人還是對家庭與社會都是一種責任。
一個孩子的到來讓所有人慌了手腳,沒有明確的分工,全家人手忙腳亂雞飛狗跳,一切生活節奏被打亂,家不像家,日子不像日子。面對無法掌控的慌亂生活,言語中全都是對當初媽媽催孕行為的埋怨。
總而言之,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就不要選擇生孩子。否則,影響的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生活,而是兩家人的生活。若沒有孩子的到來,若大家都已做好迎接孩子的準備且分工明確,肖路與方一諾的婚姻不至在孩子剛出生一年就走向破碎。
第三:再難也不能分床睡
《愛情保衛戰》里的情感專家周小鵬曾提到,在婚姻中,女性不可拒絕老公的幫忙獨自扛下所有,更不該讓老公搬出去住。
這并非是她個人主觀意見,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在心理學中,有“身心相伴系統”的說法,即身體上的溫存與靠近能極大程度上促進夫妻間心理層面的親密。而心理層面的親密,亦能促進夫妻身體層面的親密。
簡言之:夫妻同床共枕是彼此親密的良性循環。
反言之:夫妻分床睡是感情破裂的催化劑。
無論是同床不同被,還是同被背靠背,都是走向婚姻破裂的開始。這一點,在方一諾與肖路身上得以體現。孩子出生后,為了方便照顧,方一諾將肖路趕到沙發上睡。時間一長,連她自己都感到生分起來。
月子里,肖路親吻她,她也會下意識躲開。方一諾把肖路當做最不值得重視的人,肖路逐漸把家當旅館。這些都為后期肖路的出軌做下鋪墊,為婚姻破裂埋下伏筆。
在生活中,像方一諾這樣把老公推出去的妻子不在少數。
要么嫌老公打呼嚕影響孩子睡覺,把對方趕出去。要么是為老公考慮,不想讓孩子打擾對方的休息,主動與對方分房睡。到頭來,要么老公出軌,要么老公不參與到家庭活動中,總認為照顧孩子是妻子的事。
方一諾在生完孩子之后,一年的時間,跟肖路都是無性婚姻。婚姻中,無性往往就代表著無愛。在肖路和方一諾的這段婚姻中,方一諾一再地強調著肖路不夠愛他,可是,她也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她也不夠愛肖路。
在方一諾和肖路的這段婚姻中,其實方一諾一直是特別強勢的一方,當她得不到愛,或者說,當肖路給她的愛達不到她的理想狀態,她就放棄了愛肖路,并且開始了身體上最實質的報復。可以這樣說,如果一段婚姻中,一方單方面阻斷了性,那么她就是阻斷了愛,也阻斷了和解。而如果另一方對于這種阻斷,是默認,是接受,那也就意味著兩個人之間的愛,是極其稀薄的。
因為性,往往是夫妻之間的“融冰點”。一對正常的夫妻,大多是床頭吵架床尾和。如果只存在床頭吵,而不發生不了床尾和,則意味著矛盾的累積,冰點的加深。
霍尼在《愛情心理學》中寫道:
性的意義不僅是生理的,更大程度上是心理的。性,是男女情感關系的一座橋梁。
再看看方一諾和肖路在禾禾出生之后的狀態,其實,他們早就不是正常的夫妻了。他們連合伙人,都算不上。因為搭建在他們之間的情感橋梁,早就在兩個人不知道的時候,崩斷了。所以,女人在婚姻關系中,一定要正視“性”這件事,因為性,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你心中的愛。
已婚女人要切記,夫妻關系要高于親子關系。在這世界上,也只有另一半會陪伴自己走到最后,而自己的父母、孩子都會離開與遠去。真正健康有愛的婚姻關系,孩子從來不是站在C位的。爸爸愛媽媽,爸爸對媽媽好,是家庭關系里最基礎的準則。爸爸愛媽媽,孩子也會感受到愛,感受到穩定,感受到安全感。而擁有愛,穩定和安全感的孩子,性格也一定會好,性格好了,未來也會順利得多。
第四:拒絕過度付出,預防喪偶式婚姻
除了拒絕分床睡,女性更應該牢記一點——拒絕過度付出。
總有一些女人把自己逼成超人妻子或超人媽媽,選擇獨自扛下生活瑣事,將老公當做擺設。可換來的是另一半的不理解與理所應當,若有一天勝任不了某件事,將都會變成自己的錯誤。漸漸地,陷入到抱怨與埋怨的惡性循環中,不知不覺步入喪偶式婚姻。學會示弱,讓老公參與到家庭活動中并給予鼓勵,拒絕費力不討好。
主持人涂磊給女人的忠告
就如方一諾與肖路,獨自挑大梁的方一諾已無法控制自己的婚姻墜入到深淵,硬是把自己熬成一點就炸的怨婦。錯就錯在她太能干,與媽媽兩個人把禾禾的所有事情包圓,讓本就沒有代入感的肖路徹底成為甩手掌柜。那么,在自己需要陪伴與幫助時,肖路不是在呼呼大睡就是在外工作。在禾禾生病需要用車時,肖路卻不接電話。
男人就像風箏,放飛容易,收回就難了。
印象比較深刻的一件事是方一諾在醫院待產時,肖路接到工作電話后,方一諾主動讓他離開,而不是讓他留下來陪自己。太懂事,反而會換來對方的不重視。同樣,太較真也會給自己添堵。月子里,方一諾餓了,忙了一天的肖路連忙下廚做面。結果,方一諾剛吃一口就開始抱怨沒放鹽,更是放話:能指上誰呀我
當另一半主動參與家務事,主動照顧自己時,女性該做的不是當面澆冷水急著否定對方的努力,而是學會鼓勵。這樣才能讓對方在勞動后嘗到成功以及被夸贊的喜悅,才能讓對方更愿意付出。少一些強勢與抱怨,多一些溝通與理解,與其橫眉冷對的指責,不如溫柔下來夸贊。
第五:別把自己的不幸傳遞給孩子
肖路出軌了,他本可以將這件事瞞天過海,卻不料遇到個“硬茬”。年輕漂亮的朱珠纏著肖路不放,不是她有多愛對方,而是長期的心理壓抑導致情感上的扭曲。與有婦之夫在一起,還不知廉恥跑到孩子生日宴上大鬧一場,這悲劇的背后都離不開一個人——朱珠的媽媽。
朱珠的媽媽經歷了失敗的婚姻,對不忠的前夫恨之入骨,離婚后不僅不讓女兒見對方,還將朱珠死死的掌控在自己的手掌心中。
不準化妝、不準涂口紅、不準晚歸、不準隨意談戀愛、不準……
顯然,朱媽媽把自己對婚姻的不幸,對男人的不信任與埋怨,全都傳遞給了自己的孩子,讓孩子的人生蒙上深深一層陰影。
而她本人,卻毫無知覺。
在如此長期的情感壓抑之下,朱珠表面乖乖女,實則叛逆無比。她喜歡越界的感覺,甚至有些迷戀,仿佛只有叛逆才能活出自己,找回多年來缺失的自由感。
愛上肖路,就是她邁向“自由”的第一步。
朱珠能有這一天是朱媽的過錯。家長的教育,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極為重要,一些家長總喜歡給孩子談條件,常以“你要是……我就……”來約束孩子。但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已嚴重影響孩子的自主性。
朱珠的步步錯,離不開媽媽的控制欲。
生孩子難,教育孩子更難,但要記住孩子不是附屬品,而是獨立的個體,不要將自己的不幸帶給孩子。
第六:自私的人,更容易幸福。
謝天華為了自己的孩子,舉報了肖路和方一諾。
小小的禾禾悲情地說,爸爸明知道,這樣我會死,他為什么還要這樣做,他不是愛我嗎?而等到方一諾知道了這件事,她恨恨地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人,真自私啊!
可是,她卻偏偏在發現了謝天華的自私之后,對著謝天華表白了。很多觀眾看到這里,可能會非常迷惑。但是,我看到這里卻覺得這是一種必然。
謝天華越是無私越是憋屈,方一諾就越會忽視他的存在和付出。而一旦謝天華不愿意這樣無私了,不愿意這樣憋屈了,他開始反抗了,方一諾才能真正地看到他,看到他之前的那些付出,從而對他產生情緒上的波動。如果沒有謝天華的這種反抗,那么方一諾這一生對謝天華就是無感的。
多殘酷,可這就是一個存在于婚姻里的現狀:當一個人無底線付出的時候,他換來的可能不是愛,而是對方的蹬鼻子上臉。所謂婚姻,是夫妻的雙方,此起彼伏,一方太弱,一方太強,就是會失衡。而唯有,弱者變強,強者才會收斂,從而達到婚姻的一種平衡。
而這里有一個誤區:人不是越自私越幸福,而是有一個度,一個先愛己,再愛人,而愛人有原則和底線的度。如果一個人在婚姻里自私到了極點,那么這個人可能并不適合結婚。
第七:婚姻,存在著“互惠”的本質。
《擺渡人》中用這樣一句話詮釋愛情:
因為我需要,所以你存在。
其實婚姻續存的關鍵,很多時候,不是看還愛不愛,而是看彼此還是不是互相需要。
方一諾和肖路是從校服到婚紗的情侶,他們之間是有過心動和愛情的。可是,當他們歷經婚姻,當他們的愛情沉淀到那些瑣碎的小事里,他們之間南轅北轍了。肖路想要一個和諧輕松的家庭環境,而方一諾想要在自己脆弱的那個時期得到更多的愛和照顧。
可是,他們需要的都沒有得到。于是,當方一諾不能滿足肖路的需求,當肖路也不能滿足方一諾的需求,他們之間的愛蕩然無存了。再看看肖路和董帆的結合,不是因為肖路多愛董帆,而是因為他需要董帆這種能讓他輕松快樂的女孩,兩個人一結婚就打算好了不要小孩。而方一諾和謝天華的婚姻更是如此,方一諾需要謝天華這樣的冤大頭給禾禾當爸爸,于是,即使她不愛他,還是嫁給了他。
很多年輕人,會誤認為婚姻的本質是愛,可其實,婚姻的本質是合作,而合作的本質是互惠。一旦,這種“互惠”在婚姻里不能達成,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那么婚姻就很難續存。
離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自己。
透過方一諾肖路的失敗婚姻,看《親愛的小孩》揭開婚姻幸或不幸的真相,以及給已婚女人敲響的警鐘,仿佛上了一堂婚姻課。
其實,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
孩子在父母婚姻破裂、家庭矛盾不斷的環境中成長,更容易有心理問題。面對總是吵架的父母,孩子的安全感每一天都在被剝奪;面對總是鬧矛盾的家庭,孩子每一天都心事重重苦悶不堪,那這個孩子能有多開心呢?
并不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就必然會有缺失,那些充滿了咒罵、冷漠、齟齬的家庭,即便是維護著形式上的所謂完整,也不會讓孩子真正感受到溫暖。 沒有哪個孩子不渴望成長在健全的家庭,因為父母相愛,就是最好的教育。可如果父母之間沒有愛了呢?有些父母自以為努力扮演夫妻角色,孩子就會快樂,其實孩子比誰都看得透,只不過因為太無力,只好假裝不知道罷了。
婚姻雖難,但因為有愛,便會雖苦猶甜。養育孩子雖艱辛,但因為骨血相連,便會甘之如飴。相信每一對夫妻都是懷著這樣的心情走進婚姻和養育孩子的。珍惜彼此間的緣分,好好經營婚姻,那你便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給予孩子一個有愛的環境比什么都重要。
總結原因避開“攔路虎”前方依舊光明,愿每一位步入婚姻的女性都能有所收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