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驁不馴的身形,不明覺厲的態(tài)度主張,博眼球的行為藝術(shù)……這些是年輕人的影像。
這些影像鮮活在抖音、小紅書、各路媒體上。
這些影像背后,若隱若現(xiàn)的是形形色色的品牌商家,苦心經(jīng)營的品牌商家。
可見,商家屬實喜歡年輕人。
年輕人,你為什么招商家喜歡?
無利不起早,年輕人更值錢唄。有人會這么說。
更值錢,指的是更愿意消費,購買力更強。
年輕人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自己賺的錢,自己花,這還不算。還有爸爸媽媽的托底,奶奶外婆的周濟,男朋友的銀行卡。這么算來,有六個錢包呢。如果你愿意,各種花唄借唄,總能給你應(yīng)急,入手個水果機、古奇包包,不要太容易。
相比之下,糊口養(yǎng)家的中年人,被打上了油膩肥宅的標簽。清心寡欲的老年人,則和廣場舞、養(yǎng)生保健糾纏不清了。
再有,年輕人處于人生起步階段,商家此時與年輕人結(jié)緣,也就預(yù)訂了下半場的認知與消費。
如此看來,年輕人不招商家喜歡,真難!
娜奧米·克萊恩的《NO LOGO》寫到,顧客取向的公司唯有把企業(yè)王國建筑在“品牌認同”上,才能夠存活下去。其次,銷路成敗的鑰匙掌握在激增的青少年人口手上。
其實,年輕人不只是利基市場,作為文化載體,“更是新嘉年華意象的來源”。這樣,品牌商家一方面可以從年輕文化里瓢出尖端意象,打出有吸引力的店招,招攬年輕客群;另一方面,品牌可以借此更新身份認同,葆持活力。
不曾料想,年輕人渴望存在感、標榜不拘一格、小眾酷感,結(jié)果成了商家營造的潮流。潮流本來就與小眾矛盾,“對酷的追尋,本質(zhì)上是充斥著自我懷疑的”。
或許,這就是現(xiàn)代商業(yè)的力量,視野愈變愈大,“將整個星球都涵納進去”。
與之對照的是,激進群體“視野愈來愈小,最后只容得下自身的周遭環(huán)境”。這到底是老布什口中的政治正確是“用新的偏見取代了舊的偏見”,還是激進群體本來就偏狹?
時代潮起潮落,一代人漸漸隱退,一代人朝氣蓬勃。現(xiàn)代商家眼里,年輕人總是那么招人喜歡。
(文耕坊—景軒bookhiker)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