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意味著血脈相承的傳統(tǒng),通常直白地彰顯著深厚的根基和龐大的勢力。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領域,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歷史還是現(xiàn)在,「家族」的影響無處不在。
科波拉家族合影
撰稿|Ling
編輯|鮮 于
校對|許 靜
出品|Figure人物
拍電影這件事能祖?zhèn)鲉幔坎缓谜f,否則威爾·史密斯的兒子,約翰尼·德普的閨女都應該從娘胎里就開始準備自己的奧斯卡得獎感言。但的確有這么一個家族,四代深耕好萊塢,拿下23次奧斯卡提名和9尊奧斯卡小金人,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等最具含金量的獎項。
家族成員自己就可以組建一家完整的電影公司:導演、演員、制片人、編劇、音樂家,以及掏錢的企業(yè)家。這個家族曾參與制作的作品也幾乎囊括了電影所有類型:喜劇、戰(zhàn)爭、恐怖、黑幫電影……還有超級爛片。
媒體對這家族的報道標題是,「如果好萊塢有皇族,那必定是科波拉家族!」
今年是電影《教父》上映50周年,該片導演、83歲的老科波拉終于在星光大道上擁有了自己的那顆星。某種意義上,科波拉家族史,能被視為好萊塢歷史的微縮版:在每個時代,他們都沒有錯過好萊塢的歷史潮流轉折,從史詩風格到個體敘事,甚至到最新的區(qū)塊鏈融資,都看得到「科波拉」這個名字的影響力。
這個意大利移民家族的發(fā)跡,本質是因為敢冒險,又不怕作死。即使幾起幾落,他們一次又一次地證明,對電影充滿熱情的人,總會回到這個大賭場,推出自己新的籌碼。
這是他們真正知道和熱愛的一切——或者,也是「家族守則」。
老科波拉在拍攝現(xiàn)場
老教父永不言退
就像所有的意大利「家族」一樣,科波拉家族也擁有一顆枝繁葉茂的家族樹,和一位手握大權開創(chuàng)王朝的「教父」。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即通常所稱老科波拉,以《教父》三部曲、《現(xiàn)代啟示錄》等經典影片讓科波拉這個姓氏成為了電影界的「肯尼迪家族」。他的影響力覆蓋范圍遠超好萊塢,大量政要都公開表示自己是《教父》的鐵粉——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就是其中之一。
老科波拉可說是家族輝煌的頂點,但王朝的建立,需要追溯到早年家庭的培養(yǎng)和幫助——他本質上,已經是個娛二代。
父親卡邁恩是一位作曲家及指揮家,哥哥奧古斯特是舊金山州立大學的創(chuàng)意藝術學院院長。這個家庭的次子、生于1939年的老科波拉從小便沉浸在文學與藝術的交叉熏陶中。
和同代好萊塢導演不同,老科波拉是少有的科班出身。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yè)后,他在好萊塢闖蕩了十幾年,一直到1970年以《巴頓將軍》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才算有了些名氣。但他依然為謀生所困,于是接下執(zhí)導《教父》的活,求個養(yǎng)妻育子。「作為一個新人導演,妥協(xié)就是你唯一能做的。」
《教父》50周年重映版海報
是的,這部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曾是打工人老科波拉最為痛恨的任務,沒有之一。
派拉蒙選擇這個年輕人是覺得容易操控,同時還找了另一個導演時不時出現(xiàn),暗示「你是可以隨時替換的」。而老科波拉也沒有慫,頂著「金主」的保守,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直覺,然后大膽嘗試。
他賭贏了。這部于1972年上映的電影拿到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和最佳改編劇本的三座小金人,成為了世界級電影榜單的常勝將軍。馬龍·白蘭度抱著貓的形象,不但成為了影史經典,還反過來成為了真實的黑手黨大佬們爭相模仿的對象。
幾乎整個科波拉家族都在《教父》三部曲中出了鏡
《教父》的空前輝煌,也讓老科波拉徹底打破了資本的束縛,推開了「新好萊塢」時代的大門。
《教父》三部曲,幕前是科里昂家族的通史,幕后也是科波拉家族的全家福,把這個銀色家族帶向了頂峰。因為老科波拉「經常與邁克爾·科里昂相比……他一直試圖讓家人參與他的生意」。
父親卡邁恩在片中扮演了一名鋼琴師,還因為三部曲的后兩部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及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獎提名;母親在片中也扮演了一位接線員(正片中被剪);妹妹塔莉婭·夏爾在頭兩部中扮演了女兒康妮,創(chuàng)造了奧斯卡第一次兄妹雙獲提名的歷史;老教父葬禮上,科波拉的兩個兒子也有客串出場,就站在阿爾帕西諾身后。
在《教父》前兩部的成功后,老科波拉迎來了自己的「滑鐵盧」:《現(xiàn)代啟示錄》。
《現(xiàn)代啟示錄》海報
為了對抗好萊塢制片廠制度,老科波拉選擇自己斥巨資拍攝這部過于超前的作品。但在拍攝中意外不斷,超支、技術難題和馬龍·白蘭度的不配合都讓他焦頭爛額。1979年上映后,片子因為反戰(zhàn)思想與主流格格不入,遭遇了票房慘敗:投資2600萬美元,票房僅63萬,這直接導致了老科波拉賣掉自己的制片公司,申請破產。
《現(xiàn)代啟示錄》在未來的幾十年里成為與《教父》齊名的影史經典,給老科波拉帶來無數(shù)榮譽。但整個1980年代,老科波拉都在為它還債,很難再騰出手實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作夢。
反倒是1992年導演的《吸血鬼之驚情四百年》,以對于陳舊恐怖片的翻新、對于數(shù)碼特效的驚喜運用,讓老科波拉再次證明了自己的票房實力。
之后,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進入了「黃昏」時代,但冒險精神卻沒有。年過80之后,老科波拉仍然在修訂《現(xiàn)代啟示錄》,推出了導剪版。疫情期間,他抵押了自己在納帕酒莊的股權,再次自籌過億美金,拍攝《大都會》——又一部史詩級別的電影寓言。
老科波拉這么人老成精,難道不知道史詩大片幾乎等同于「票房毒藥」「破產靈丹」?
80歲的老國王,只想重新體會8歲時那種「冒險」的樂趣——正如他多年前所說:「沒有風險的電影,就像沒有性生活卻想有個孩子。」
家族中那些掌握權力的女人
在「教父」宇宙中,女人一直是幕后但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她們有著地母一般的沉著與鎮(zhèn)靜,關鍵時刻將轉為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科波拉家族中這個定律也不例外。
老科波拉的導演事業(yè),真正被下一代傳承的當屬索菲亞·科波拉——也是科波拉家族第三代中唯一的女兒。
但她也是被家族中被《教父》「傷害」最深的。還在嬰兒時期,索菲亞·科波拉就出現(xiàn)在《教父1》中,到《教父3》時已是18歲美少女,是《教父》三部曲唯一完整出演的演員,也是被輿論攻擊最「名不副實」的,這最終讓她放棄了繼續(xù)做一名演員。
眾所周知,這位「強捧之恥」去做了電影導演,藝術風格和父親完全相悖:極其女性化,極其去史詩化,同時又總融合了一種微妙地和「父權」形象之間的對抗與和解。
1999年索菲亞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處女之死》——和父親一樣,她堅持自己完成劇本。這部處女作為她帶來了「好萊塢最佳年輕導演獎」和「MTV電影制作最佳新人獎」。到了第二部《迷失東京》,就獲得了4項奧斯卡提名,并最終帶來了一尊「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的小金人——順帶捧紅了女主角、未來的「黑寡婦」斯嘉麗·約翰遜。
索菲亞和斯嘉麗·約翰遜
之后的《絕代艷后》、《牡丹花下》等作品,也延續(xù)了她特有的女性視角,以一種在奢華中幻滅的方式打量逝去的歷史。《紐約時報》指出,同是歷史題材,她和老科波拉也存在巨大區(qū)別:「她不像自己的父親那樣以史詩般磅礴的敘事取勝,而是用一種小女人的聰慧,用一種緩慢、略帶傷感的語氣敘述著自己的故事——不是托爾斯泰式的,而是契科夫式的。」
索菲亞最近的作品是《觸礁》:一個一直希望擺脫父親或明或暗影響的女兒,在懷疑丈夫出軌后,不得不求助于控制欲旺盛的老父親的故事。希望獨立自主的女兒和富有成就的父親之間的愛意與微妙較量,實在與戲外這對導演父女的生活形成了深刻的互文意味。
接棒喊「cut」的,現(xiàn)在換成了科波拉家族的第四代:吉亞·科波拉。這個生于1987年的女孩,是科波拉長子吉安-卡洛的遺腹女。她也出演過《教父3》,最終繼承了家族導演事業(yè),于2013年拍出了處女作《帕羅奧圖》,看得出姑姑柔和細膩的夢幻風格,也看得出祖父著迷的毀滅與沉重,但最后呈現(xiàn)的卻是一種少女特有的「喜怒無常」氣質。這部電影在IMDb的評分6.2,只堪稱及格。
吉亞·科波拉
但誰知道呢,這位口含銀鑰的女孩還沒有經歷上兩代家組成員所普遍歷過的人生「滑鐵盧」,似乎還處于涅槃的等待期——在這件事上,她很可能需要和那位著名的倒霉堂叔取取經,看看是否「欠下巨債」才是一個關鍵的啟動點。
I'm the King of the 爛片
尼古拉斯·凱奇,爛片之王,科波拉家族里的異類,父親是老科波拉的藝術學院院長哥哥,也算是衣食無憂的中產家庭出身,但推動他要成為演員的,是在目睹了堂兄妹們王子公主般的童年后,凱奇發(fā)誓要靠自己擁有比利佛最奢華的生活。
為了避免「裙帶關系」的批評,他把「科波拉」的姓氏改為「凱奇」,在嘗試了多個小角色后,于《鳥人》(1984)中的表演廣受矚目——有趣的是,這是一部作者性很強的反戰(zhàn)電影,似乎和科波拉家族的偏好一脈相承。
從科恩兄弟的《撫養(yǎng)亞利桑那》、大衛(wèi)·林奇的《我心狂野》再到《逃離拉加維加斯》,凱奇貢獻了一系列充滿了黑色幽默、或落魄或超現(xiàn)實的邊緣角色,也以當代最瘋狂投入藝術的演員而聞名,這讓他在32歲為自己掙到了第一尊奧斯卡小金人。
尼古拉斯·凱奇第一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
這之后,他開始了更廣為人知的商業(yè)化道路:有《石破天驚》、《空中監(jiān)獄》、《變臉》這樣的大制作動作片,也有《火柴人》《天使之城》這樣的溫情佳作,兩條路線的并行成功讓凱奇成為了好萊塢最富票房號召力的男一號,身家數(shù)億,也過上了他少年時所羨慕的堂兄妹的奢華生活——這可就有故事了。
科波拉家族的遺傳,除了愛電影,另一個大愛好是燒錢。老科波拉的愛好是葡萄酒,拿到《教父》片酬馬上就給自己在納帕買了個酒莊,更燒錢的愛好是自己投錢拍電影。
而凱奇花錢的大手筆和匪夷所思也是祖?zhèn)黠L范:27萬美元買兩條白化眼鏡王蛇;150萬美元買一本初版超人漫畫;和小李子競拍27萬美元的霸王龍頭骨,最終因為是非法走私,只能免費歸還給蒙古。還有一次次結婚離婚產生的天價贍養(yǎng)費加上投資失敗,最終讓他陷入了破產危機,不得不瘋狂接戲還債,從奧斯卡最佳男主變成了金酸梅獎最差男主,還連拿十幾年。
尼古拉斯·凱奇 買的絕版漫畫
不過一個「隱藏的科波拉」還是科波拉。即使在最爛的作品里,也沒有人會批評凱奇不敬業(yè)——有限的表演空間內,他依然交足功課,沒有荒廢自己。「它們并不都是好片……但是,我不想敷衍對待,我認真對待每一部作品。」
今年3月,凱奇公開表示自己終于「還清了所有債務」,而他在還債同時擠出時間出演優(yōu)秀小成本制作的堅持也開花結果,在《不能承受的天才之重》中出演自己,令影迷無比感動唏噓,也以他標志性的癲狂而精妙的演技,再次獲得業(yè)界的專業(yè)肯定。
他還放下了堅持了多年的微妙自尊心,主動要求在叔叔老科波拉的《大都會》中飾演一個小角色。盡管改姓這件事被譽為「獨立」典范,不過尼古拉斯·凱奇一次次的東山再起,依然可以理解為家族成員之間的支持,而且是循環(huán)制的。
尼古拉斯·凱奇 和他的兩個兒子
想不到這些人也是家族外圍成員?
像尼古拉斯凱奇這樣「游離」在外,卻依然提供支持與回饋的家族成員,還有很多。如果認真研究家族成員的姻親關系以及合作對象,你會收獲大半個好萊塢關系網。
凱奇的前妻之一帕特麗夏·阿奎特,是另一個在好萊塢富有權勢的阿奎特家族的女兒,拿過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另一位前妻是貓王的女兒麗莎·瑪麗,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已故巨星邁克爾·杰克遜,而老科波拉曾為這位流行樂天王執(zhí)導過音樂短片《EO船長》。
索菲亞·科波拉的第一任丈夫斯派克·瓊斯。和索菲亞結婚的1999年,他以《傀儡人生》為科波拉家族貢獻了一個最佳導演的奧斯卡提名。而索菲亞的前男友名單里,還包括了基諾·里維斯和昆汀·塔倫蒂諾。
老科波拉與尼古拉斯·凱奇一起慶祝索菲亞拿獎
這個家族還有一位更隱蔽的「編外成員」:韋斯·安德森。這位以浪漫色彩聞名的導演和科波拉家族的關系,來自于杰森·舒瓦茲曼,他是科波拉的外甥——從《青春年少》到《犬之島》,舒瓦茲曼一直是那個最像安德森自己的靦腆男子。
老科波拉還有一個相對幕后但絕非不重要的兒子,羅曼·科波拉,安德森的《月升王國》的編劇,也為家族貢獻了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獎的一次提名。
這樣的家族成員,也許不會像老科波拉、凱奇和索菲亞一樣為家族添上新的小金人,但他們深入駐扎在整個好萊塢產業(yè)的毛細血管中,靜候時機,造就時代的浪潮。
當?shù)谝淮睦峡撇ɡ⒌诙乃鞣苼喍家呀洸辉趧?chuàng)作高峰期的當下,科波拉家族保持自己在好萊塢話語權的最新舉措——是用區(qū)塊鏈業(yè)務試圖改變電影的融資方式。
羅曼·科波拉
IndieWire報道稱,在羅曼的主導下,科波拉家族啟動了一個新項目項目,旨在利用區(qū)塊鏈技術,建立一個由粉絲社區(qū)、電影制作人和相關工作人員共同參與和管理的基金,支持電影人創(chuàng)作自己的電影。
從老科波拉極具史詩性質的名作,到女兒索菲亞更趨近于個體、微觀情緒的敘事,再到第三代深度參與的區(qū)塊鏈項目,這個家族50年的興盛,與好萊塢產業(yè)鏈的全球化輝煌密不可分,卻又始終自帶了一種對現(xiàn)有機制的反抗和游離。
化用衛(wèi)報多年前的評價:「‘科波拉’是美國電影史上每個特定時代的化身。」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