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生活在當今美好社會,只要不懶,就會有收入,就能過上想要的生活。在以前靠山吃山的年代,大山就是山區村民豐富的資源,如今,靠山吃山的年代已經過去,有的村民出外打工,有的村民辦起小工廠,也有村民做些小生意,除了上述情況外,其他村民靠什么增加收入呢?
周日上午,攝影師一行到大別山區采風,得知山村有另外一些村民,他們不出外打工,也不做生意,只不過工作的方式與別人不一樣,但他們稱比外出打工強,不用遠離家鄉,不僅照顧了家庭,還有不錯的收入,每天過得很踏實。
為了實地察看村民的工作方式,攝影師一行在村民的帶領下,沿著山間新開的一條小路進山。每個人的腳步都走在寬約20厘米的“路面”上,因為里邊是斜坡,而外邊則是稀松的土,一旦腳踩上去就可能會掉到山下叢林。村民時不時提醒要小心。在到達目的地前的數百米,一路上有兩根白色的塑料管向前延伸。
“一、二、三,上……等再挖兩桶,你上來,我下去。”“不用,不用。”原來,村民是在這里挖“井”,不過,不是挖飲水的水井,而是安裝鐵塔用的。有的井有十來米深,有的井約三、四米深,大小不一樣,深度也不同,據村民介紹,這是根據土壤的結實程度決定的。
“我們天天在地下干活,嚴格按照要求來挖,不過,井的大小和深度不是我們考慮的事情,我們只關心是否容易挖,在一個地方能工作多長時間。”一位村民說,他們的家到這座大山上有一段路,將車輛停放在靠近山的公路邊,每天早上來,晚上回家,家人都知道他們在那座山的地下挖井干活。
近些年,農村各項建設如火如荼,安裝各種設施、修路、架橋都需要工人,于是,一些村民每年都有這樣的活干,有的人覺得這樣的活兒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其實,在有的鄉村,這樣的活兒還真不少,年頭干到年尾,雖然比較辛苦,但收入還算不錯,而且離家不遠,沒有多大生活開支。
一位村民現年50多歲,大叔指著不遠處的一片竹林說,他從未出外打過工,一直在本鄉本土干活,那就是他家的竹林,以前,僅僅靠那片竹林就有不錯的收入,竹子可以賣,竹筍也可以出售,他把竹子賣到建筑工地和竹制品廠,而竹筍則賣到市場,不過,近幾年,隨著工地使用鋼鐵架子的普及,竹子的銷路少了很多。
說起這片竹子,這位大叔特別開心。看!竹林里長出來的竹子密密麻麻,幾乎每年都是這樣,在竹子和竹筍暢銷的時候,這片竹林成了他家源源不斷的“財源”。
如今,竹子的銷路少了很多,而這片竹林每年都會長出很多竹子,附近村民有人想吃竹筍,他任村民隨便采挖,稱挖去一些,竹子會長得更好,有時甚至擔心別人不去挖,反而給自己增加了麻煩。
山村村民從靠山吃山,到靈活就業,不出外打工就有收入,甚至稱比有的人在外打工強。他們總是說,只要人不懶,肯干,就能發現“商機”,是金子到哪里都能發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