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時,除了選擇院校和城市,「專業」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選項。判斷一個專業的「好壞」,有各種評估數據做參考,但對于即將踏上自由之路的準青年們來說,什么專業最適合自己——而不僅僅是「就業前景好」——才是關鍵所在,但也是最令他們迷茫的。
紀錄片《我是XX生》中對于「專業」有一個非常文藝的解讀:「一個專業,認識世界的一個維度?!?/p>
撰稿|鮮 于
編輯|許 靜
校對|張 帥
出品|Figure紀錄片
大約一周之后,2022年全國各地高考成績就要揭曉了。決定未來命運的時刻即將來臨,而成績并不是高考這根「獨木橋」的全部,填報志愿、選擇學校專業同樣會對一個人的人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過來人說,專業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因為它或許會成為伴隨你后半生的事業。這話也對也不對,因為在漫長人生中,選擇的機會還有很多。在任何年齡任何時刻,每個人都可以為了真正的興趣而改變學習和職業方向。
但認真選專業的過程,也是人生規劃的重要一步。
按中國青年報報道,截至2019年底,全國375所學校通過國家認證的本科專業有1679個。其中有一些是看了名字甚至是簡介,也不清楚究竟學習什么內容的。
更別提諸如會計=做假賬、計算機=當黑客、考古學=挖墓、物流管理=快遞、土木工程=包工頭、金融學=炒股賣保險……等等對大學專業的祖傳誤解了。
B站8集系列紀錄片《我是XX生》,就以「不為人知的大學專業」為切入點,通過記錄主人公的真實生活,普及冷門專業,堪稱最真實的「志愿填報指南」。
「沒有一個詞能夠代表這一代年輕人在專業選擇上的多元性,干脆用‘XX(某某)’來替代,它存在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總制片人所說,「如果我們能讓更年輕的孩子們看到,其實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的選擇,也許他們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我們不一樣
一個不算恰當的比喻,大學就像個超市,學院好比貨架,而專業就像商品,五花八門,是不是自己需要的,有些是要到做完選擇之后,才能知曉。
《我是XX生》從策劃到成片用了兩年時間,集中拍攝了22所高校32個專業的兩個學期,每個專業選擇1到2位主人公,截取他/她們一個最動人的故事。每集四個故事,每個故事8分鐘左右。
其中有新興的專業:小龍蝦專業(烹調工藝與營養專業)、電競專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有充滿藝術感的專業:漫畫專業、服裝設計內衣專業、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珠寶設計專業……
有深奧的專業:天文學、地質學、物理學、海洋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機器人工程專業……
還有冷門的、不為人熟知的專業: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特殊教育專業、茶學專業(喝的茶)……
?
各式各樣,形形色色,讓人忍不住直呼:「哦,原來還有這種專業?!?/p>
「我們不一樣」是整個系列紀錄片的內核,打破刻板印象、坊間傳聞是常規操作。
導演陳予涵認為,「專業第一,人是第二位,但是只有人才能賦予專業活力。在主人公的選擇上,我們看重的是主人公對自己的專業有沒有獨到的認識,能不能做出自己的表達?!?/p>
很多男生都有一個電競夢,暢想有一天得到伯樂點撥,最終站上賽事巔峰,靠打電競成為人生贏家。所以中國傳媒大學當初設立電競專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時,曾引發一波關注。
但胡一凡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你們想多了,電競專業教的不是打電競……他的職業方向,是賽事轉播、賽事統籌。
同樣,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與廚師技校也大有不同,學生更不是個個美食高手——主人公蘆紅云天生酒精過敏,不會做飯,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能讀到博士。
?
這個專業并不局限于「創造食物」,還包括現有食物成分研究、食品包裝、加工運輸等。在如何令食物「美味」之前,學生們關注的是用現代科技手段,如何保證食物「安全、健康、有營養」。
大一新生陳泳岐申報浙江大學「機器人工程專業」的原因,是想能設計制作出自己的「高達」。進入大學才知道,機器人雖然有個「人」,但因為用途不同,大多數并不是人型,而且要真正設計出一臺成功的機器人,不是漫畫世界那么簡單,而是自動化、機械、編程、數學等一系列學科都要學,同時需要從擰螺絲開始一步一步實踐。
陳泳岐(左)自己都沒想到,跟「大神」師兄學習的第一課,是擰螺絲……
至于天文系主要靠公式計算、地質學主要靠上山摸排、物理學靠「想象」等等……在整部系列片中顯得是如此「正?!?。
小龍蝦專業(烹調工藝與營養專業)與大眾想象略有出入的是,這個專業不是「經?!钩孕↓埼r,而是頓頓吃,并且是不同大廚做的百種口味小龍蝦隨便吃,吃到膩……
當然除了吃小龍蝦、烹飪小龍蝦,主人公喻大雙和同學們還要學習一系列小龍蝦養殖、運營甚至管理的課程?!复┥蠌N師服,我可以到廚房工作;換上西裝,我還可以當管理者?!?/p>
?
為了能熟練剝蝦,喻大雙練習了兩百多斤
其中最「顛覆」的,或許是第一集故事中的主人公萬晨東,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就讀,學習內衣設計,是個長發飄飄的,漢子。
事實上,每年都有很多男生選擇這個專業。他們因為性別,承受著很多來自外界的壓力,卻用對專業的熱情和端正態度證明,卸下性別的包袱,男生不僅可以學習設計內衣這種「女生的專業」,也還可以做到優秀。
cosplay團團長,是萬晨東(右一)的「副業」
年輕人的真實、熱愛與執著,在《我是XX生》里被一一展現。他們正在用所見所學,塑造著更好的自己。
道路很長,世界很大
培根說,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段沂荴X生》說:「一門專業,是認識世界的一個維度?!惯@些專業賦予莘莘學子不一樣的人生體驗,也為他們增加了新的人生意義。
學習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的女孩蔡亦,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入殮師——她這一集的名字叫《我,真的猛士》——很多人不理解,但她依然堅持,希望自己可以做生命終極關懷的使者。
特殊教育專業的高材生郭慶銳,號召同學在炎熱的夏天里,走上街頭宣講、表演手語舞蹈,只為喚起社會對殘障兒童的關愛,讓他們能夠被世界溫柔以待。
《我是XX生》導演陳予涵說:「他們很理性的做出自己認為對的選擇,這個選擇是在衡量自己的喜好,已經未來發展方向而做出的。」
?
《我是XX生》中的主人公還帶著一點點年輕人的尖銳。
漫畫專業的方思遠,紀錄片稱他為「美術藝考道路上的堂 ? 吉訶德」。第一次高考,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某省重點大學,卻在開學不久前一次學院畫展后就申請了退學。因為那次學院畫展的一等獎作品,畫的是作者的教導主任。
大多數人會選擇眼不見為凈,亦或是向現實妥協,方思遠則勇敢地選擇保持自己的純粹。這樣的他,在漫畫比賽沒得獎后,拒絕上臺跟評委合影。
「我想跟他們合照的時候,是站在同一個平面上。」方思遠說。
「有一個定律是我們真實看到的:那些一直在努力學習,充滿自信,并且對人生有明確規劃,有理想追求,經常參與校園活動的孩子,往往更容易獲得機會?!龟愑韬瓕а菰谥醯幕卮鹬袑懙溃肝覀兊闹魅斯鄶祦碜詫W?;蛲瑢W的推薦,甚至有毛遂自薦的。最終打動我們,被觀眾記住,是因為他們有活力,有自信。在談到自己專業的時候,有很多想法和見解。并且不懼怕出鏡,他們總是很坦然的面對我們,面對鏡頭。」
挑戰冷門又如何
韓寒曾因一句「不要用你的興趣,去挑戰別人的專業」而走紅網絡。專業之所以稱之為專業,就是因為每個專業都有自己艱深的一面。將這些專業集中在10分鐘以內、由一兩個人的最動人一件事來呈現,想法是好的,但總體來說難免有浮于表面的觀感,好像「實習日記」或者「就業模擬」。
片中大部分少為人知的冷門專業,之所以冷門必然是有原因的,或是就業難度,或是就讀難度,比如就業率百分之百、全國只有5所學校開設的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但《我是XX生》呈現的,是這些專業相對吸引人、感動人的一面。
蔡亦在做遺體面容修復練習
經過學習、實踐、比賽、學術研究,《我是XX生》的主人公們似乎一下子就都能接觸到專業的核心內容,但顯然填滿絕大多數人求學時光的,是枯燥無味的基礎課。
搭草棚保護發掘現場,幾乎成了考古系的標配技能
如果只是想知道某個專業的存在,以及這個專業做什么、有什么特點,《我是XX生》算是合格的,做到了陳予涵所說的,「揭開陌生專業的面紗,客觀呈現生活的正反兩面,讓觀眾看完后能夠放下偏見、成見」。
但如果想靠刷一部紀錄片,就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進而決定大學志愿,顯然過于草率。因此,當下這段時間,高考學子們或許可以暫時放棄來之不易的悠閑時光,多讀書,多了解相關專業的知識,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然后再做出決定。
專業并不能決定我們的人生,如果能在拓寬眼界的基礎上做選擇,才是真正的遵從你內心。
道路很長,世界很大。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一則關于現代教育的寓言
電競≠玩游戲,還要這些年輕人證明多久?
面對高考 我們都做過「逆天改命」的夢
\ 收看更多人物視頻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