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一位朋友,阿濤的故事。之前發出來,陸續收到許多讀者的留言,后來都轉給阿濤了,他說非常感謝大家的關心,事情都過去了,還是朝前看吧,日子總是要繼續的。
我問阿濤,要不要寫寫后來的故事,他說不要了。
阿濤的故事之所以得到大家的關注,我猜是因為人們或多或少從阿濤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過去。
這是一個大時代下,普通人的故事,稀松平常,卻又跟你我都有關。
01
現實安穩,歲月靜好,卻總覺得不夠好
阿濤計算機本科畢業于上海的一所普通院校,經過10多年的打拼,混到了某BAT公司P8級別,在上海買了兩套房子,結了婚,有個6歲的女兒。
妻子,安娜,是他上一家公司的同事,做運營工作,她長相甜美、性格外向,是眾多男同事仰慕的對象,安娜很有眼光地選擇了當時還并不出色的阿濤,而且是奉子成婚,婚后她就沒有再上班了,專心在家相夫教子。
作為某BAT的P8,阿濤的工作壓力很大,平時一個人在杭州上班,只能周末回上海跟家人團聚。
阿濤雖然已經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是時常會想,難道我這一生就這樣度過了嗎?心里總覺得缺了點什么。
這要追溯到阿濤的大學時代,阿濤是天生愛折騰的人,大學時候兼職做過家教、接過軟件開發項目,大學期間的生活開銷都是靠自己掙的,沒跟家里要過錢。畢業的時候,已經有了十幾萬存款。
這段經歷,培養了阿濤的商業意識,也在他心里種下一顆種子:我遲早要開創自己的事業。
有強烈創業動機的人,一般分兩類:一類是職場混不好,沒有出路,只能破釜沉舟賭一把;另一種,職場混得太好了,不甘心給老板打工,想掙得更多。
阿濤屬于后者,但是這種人通常都有“風險厭惡”,這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指的是,人們處于收益狀態,都會厭惡風險,他們更希望于見好就收,落袋為安。
阿濤不一樣,他心里的那團火還沒有熄滅。阿濤把這個想法跟安娜說,安娜并不支持他的想法,認為創業不是他現在應該干的事,這讓阿濤很沮喪。
02
所有的遇見,都是蓄謀已久
阿濤不是輕易放棄的人,在一次跟同事閑聊的過程中,他提到了自己的創業想法,立刻得到了共鳴,這位同事叫李元(化名),負責產品設計工作,跟阿濤合作過兩個項目,是非常有默契的搭檔,產品上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兩人一拍即合,李元分析,toB市場是未來10年的發展方向,產業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為toB市場提供廣闊的空間。
于是他們決定做一款toB產品,解決企業運營效率的問題。
阿濤找到了一位投資人朋友,朋友聽了阿濤的想法,了解了創始團隊的情況,投資人給他的建議是,創始團隊里缺一位有市場背景的合伙人。如果產品、技術、市場,各有一位合伙人,而且三人的履歷背景都不錯的話,種子輪融資500~800萬沒有問題。
阿濤跟李元商量之后,李元馬上想到一個人,就是他前一家公司的同事艾麗(化名),艾麗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場總監,在toB領域深耕了10多年,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他們找艾麗談了創業的想法,艾麗被他們的夢想點燃了,決定參與創業。
于是三人一起見了投資人,很快就敲定了投資意向。
03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阿濤,簡單跟安娜做了溝通,看到阿濤如此堅決,安娜也只能答應。
阿濤的想法是一開始就要高舉高打,招聘行業一流人才,打造一款頂尖產品,跟同行拉開差距,通過產品領先性建立護城河。完美主義者,注定要為夢想付出慘重的代價。
股權方面,阿濤作為創始人占股50%,李元20%,艾麗20%,預留10%給管理團隊,融資的話再同比例稀釋。阿濤主抓技術、融資,李元負責產品和運營、艾麗負責市場。
一開始,公司的氛圍很好,所有人鉚足了勁往前沖。很多核心員工都是原來公司的同事,專業能力非常強,經過半年潛心研發,第一款產品終于推出了。
在艾麗和團隊的努力下,終于有一家企業愿意做小白鼠,成為他們的第一個客戶。
客戶對產品提出了許多修改建議,李元作為產品負責人認為不能夠全聽客戶的,要求艾麗的團隊要引導客戶。阿濤覺得要無條件滿足客戶的需求,現階段先要活下去,才有機會做標準產品。三人就這個問題有過多次爭吵,很難達成一致。
04
創業,是萬劫不復的開始
阿濤后來總結,雖然他是公司一把手,但是他們并沒有形成有效的決策機制。比如合伙人之間有了沖突聽誰的?公司當前的戰略方向,是否在合伙人之間達成了一致?阿濤甚至覺得,大家都還有打工心態,覺得做好份內事就夠了。
要知道,創業九死一生,光做好份內事,還遠遠不夠。
經過討論,最后決定把產品和技術團隊拆分成兩個組,“標準產品組”由李元負責,“客戶定制化組”由阿濤負責。
又過了半年,賬上的錢只剩下不到100萬,公司只拿到了幾個小訂單,而且回款需要一定的周期,公司入不敷出。
于是阿濤決定,合伙人降薪50%,管理層降薪30%,未來用期權來補,同時開始啟動新一輪融資。
這一決定令李元非常不滿,認為團隊都在All in,是阿濤融資沒跟上,卻讓大家來承擔結果。李元非常失望,他的想法漸漸開始改變了。
核心團隊成員開始有人離職,大家都看不到希望,辛苦了一年,公司的情況沒有好轉,現在還要降薪。
05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就在這個時候,阿濤老丈人查出了腸癌,安娜只能回老家去照顧父親,阿濤父母臨時來上海照顧阿濤和小孩。
阿濤父母都是農民,沒什么文化,只能夠照顧小孩日常生活,教育方面是指望不上的,這讓安娜非常的擔心。
果然不出所料,幾個月過去,小孩的衛生習慣、學習習慣都有所退步。
安娜仍然在老家照顧父親,沒辦法回上海,只能經常給阿濤打電話抱怨,阿濤公司方面的事情已經夠焦頭爛額了,家里的事情又添堵,火氣再也壓不住了。
于是夫妻倆每次通電話就是吵架,夫妻關系變得很緊張。
公司方面,融資依然沒有進展,再過一個月就發不出工資了。投資人對公司的模式、運營數據不是很滿意,給出的估值也偏低,阿濤也并不打算向資本妥協,他對公司發展充滿信心。
于是他做了一個讓全家人都反對的決定,賣掉一套上海的房子,繼續支撐公司發展。
安娜對此非常生氣,并且打算把小孩接到老家去照顧,把學習和生活習慣好好培養起來。
阿濤不同意這么做,認為老家的條件沒有上海好,夫妻倆吵得不可開交。后來連阿濤的父母都看不下去,覺得小兩口鬧得太僵了,會影響夫妻感情,勸阿濤把公司關掉,找份穩定的工作,好好照顧家庭,但是阿濤并不聽勸。
06
當你背叛別人時,你也背叛了自己
公司的業務仍然沒有起色,合伙人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
有一次,財務盤點的時候,阿濤發現近幾個月有幾筆去向不明的大額支出,一查都是李元簽字批準的,累積起來有200多萬。李元給出的說法是,支付給外包團隊的費用。后來證明是李元在偷偷轉移資金。
再三逼問之下,李元終于翻臉了,大聲指責阿濤的不信任,他決定退出公司,并且要求按當前估值兌換所有股份。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給了阿濤沉重的打擊。最信任的朋友、一直以來的好搭檔、親密無間的合伙人,居然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背叛自己。
阿濤二話沒說,按李元的要求履行退出條款,將他掃地出門。
正如印度政治家辛格所說的,“當你背叛別人時,你也背叛了自己?!?對李元來說,又何嘗不是。
這時候公司賬上只剩下幾十萬。
艾麗,因為近半年內沒有拿到大的訂單,覺得很愧疚,也提出要退出,她甚至不要任何期權兌現。
她認為自己不適合創業,能力和精力投入上都有欠缺,打算回到原單位,繼續做職業經理人。
阿濤被艾麗的坦誠所感動,再三挽留她,但是艾麗已經下定決心。
07
有些事情,一旦發生,就沒辦法回頭了
正如當初阿濤預料的那樣,toB市場風口已來,隨著產品打磨得越來越成熟,接連拿到了幾個大訂單。
這多少給了阿濤些許安慰,自己的苦苦支撐,所有的犧牲,終于等到了回報。
同時也發現,有一家公司的產品跟他們非常相像,經常一起競爭客戶。調查后發現,這家公司的老板不是別人,正是李元。
原來,李元不但轉移了公司的資產,還帶走核心員工,另起爐灶做同樣的產品。
這讓阿濤火冒三丈,找來律師準備跟李元打官司。
短短的兩個月,李元公司搶走了1/3的大訂單。
就在這個時候,阿濤收到了另一封律師信,是安娜委托律師轉交的離婚財產分割協議、孩子撫養權協議。
按協議,上海另一套房子、公司股份的一半,孩子撫養權都歸妻子所有。如果按此履行,阿濤相當于凈身出戶,還賠了半個公司。
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之下,阿濤心力交瘁,終于病倒了。
公司業務基本上了正軌,日常事務由幾個核心員工在打理,阿濤想先把身體養好,好好思考最近這一年發生的這些事情。
一天,有位平時不怎么聯系的前同事,給阿濤發來一張照片,說是兩年前拍到的,是安娜跟另一個男人相擁走出酒店的照片。這位前同事一直猶豫要不要把照片給阿濤,當時安娜和阿濤已經結婚,現在聽說阿濤要離婚,覺得不能再等了。
阿濤此時,腦子里一片空白,種種跡象表明,妻子應該是婚內出軌,有兩三年了。
以前,每當有朋友開玩笑說女兒長得不像他時,他從來沒往這上面想過......
現在的情形,已經不得不想了,甚至當初奉子成婚......想到這里,阿濤只覺得背脊一陣陣發涼。
阿濤不敢相信,生活竟跟自己開如此大的玩笑,自己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08
我們離回憶太近,離自由太遠
阿濤不是剛走上社會的毛頭小伙,農村家庭出身的他,早早就嘗遍世間冷暖,對于世事無常、人心叵測,也早已看穿。
在經歷了合伙人倒戈、妻子的被判、事業的停滯......阿濤不禁在想,到底自己哪里做錯了?
是不是,不應該放棄穩定的職業,去追尋理想。
還是忽略了對家庭的照顧,冷落了妻子。
又或是太想成功,不顧合伙人的短期利益。
如果一切可以重來,他還會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也許創業只是催化劑,該發生的遲早還是會發生。想到這里,阿濤不知道是該后悔,還是該慶幸?
后悔自己不顧家人反對,選擇創業,激化了矛盾,讓原來的生活無以為繼。
慶幸在自己最落魄的時候,看清了身邊人,至少自己還輸得起,還有機會從頭再來。
那天早晨,阿濤給我留言,他說他夢見了村口的那條小溪,孩子們在河里捉魚,大人們乘著落日去地里收割莊稼......
雖然,阿濤16歲就離開了那個小村莊??伤约褐?,從那一天起,一個叫阿濤的小男孩卻一直留在那里,從來沒有離開過。
正如席慕蓉說的那樣,“我們離回憶太近,離自由太遠。有時候念念不忘,只是愛上了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