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外貿業受沖擊的消息就屢見報端,比如最近網上就出現了#外貿老板自述業務量4成被越南搶走#的熱搜話題,引發了大量網友參與討論。
據該外貿老板表示,“外國客戶取消了10月份的圣誕節大單,貨值超過1億元,因為他們在越南找到了我們的‘備胎’。”而這筆訂單占公司業務總量的40%,是他在2017年,從印度廠商那里好不容易搶來的。
“我們的海外客戶主要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大型超市,總盤子就那么大,不是你的,就是我的。”憂心忡忡的他進一步提及。
其實可以想象,該老板的遭遇還僅是近年來大量國內外貿訂單,外流東南亞市場的一個縮影。今年越南出口超深圳的數據出現、我國許多跨國企業工廠開始向東南亞轉移、蘋果三星接連在越南投資設廠……這些都是證明。
而另一邊,當前中國不少外貿企業,還面臨著供應鏈受阻、各類成本持續攀升等諸多實際困難,進一步加劇它們的訂單丟失。毫無疑問,這一切都在無形之中給中國制造帶來沖擊。
不過面對困境,現在灰心也還為時過早,因為在這方面中國早已展開幫扶,而且做的事情還不少。
比如最新消息顯示,國內近日印發了《關于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意見》,明確提出促進外貿貨物運輸保通保暢等13條政策措施。
另外,商務部也會同發展財政部、人民銀行、改革委、海關總署等27個部門研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目的就是要保主體、保訂單、保市場、保信心、保履約。這些政策直接關乎中國外貿業的提振。
還不止政策層面,當前還有更多人關注到了這場困難,比如很多企業都在加快國內大循環,推動國內產業升級,防止貿易逆差快速擴大。
這方面國貨的例子最為顯著,不少國貨品牌在困難之下不斷升級品牌,加強自身實力。同時,針對一些實力強品牌弱的企業,國內也推出了一系列“創品牌”“提質量”繁榮國產品牌建設的計劃,助力國貨拿下更多消費市場。
就拿特賣電商唯品會為例,去年11月啟動了“新銳品牌計劃”,該計劃旨在全面支持優秀新國貨,立即就吸引了數十個品牌、近萬款商品參與,覆蓋美妝、零食、家電、內衣等領域。現在短短半年過去,諸多新銳品牌都在該平臺上都出現了銷量倍增,比如谷雨、PMPM、逐本、溪木源等。
毫無疑問,在這些努力之下,外貿難帶來的經濟影響將逐漸得到緩解,困難也終將過去。然而,這其中其實隱藏著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秘密,因為一有困難,不止國家很快出手,企業們更是在自主努力,相互幫助,謀求更高質量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