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新聞都在告訴你什么叫“魔幻現實”,美國最高法院取消憲法規定的墮胎權,我頓時想起《使女的故事》。現實照進小說嗎?
2017年,艾美獎把五項重量級獎項都頒給了《使女的故事》,這是艾美獎第一次將最佳劇集頒給流媒體。之后,《使女的故事》脫離原著拍了四季,有沒有爛尾就不知道了。
我沒看過美劇,大概知道劇情,但沒想到看小說的感覺如此震撼。果然女性才懂女性,才能寫出切膚之痛的“女性之苦”、深入骨髓的“女性之懼”!更震撼的是,《使女的故事》于1985年出版,今天看來猶如警世預言。
小說里的基列國看似荒誕不經,卻呈現出充滿真實感的“未來景象”。
《使女的故事》不是科幻小說,而是用歷史題材孕育出來的“未來小說”。你會希望科幻小說里面的情節變成現實(如星際航行、移民外星等),而這部小說你只想祈禱:千萬別變成現實,太可怕了!
▲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
基列國
作者阿特伍德說:“基列共和國建立在十七世紀清教徒信仰的根基之上,它也是我們自以為了解的當代美國的根基。這本書的具體背景地點是馬薩諸塞州的東部城市坎布里奇,哈佛大學所在之地。這所當今著名的人文高等教育機構過去曾是清教徒神學院。”
小說以主人公“奧芙弗雷德”的口述方式,講述她淪為使女的經歷和在基列國的見聞。按照小說的“史料”分析,她見證基列國的誕生,是第一批使女。
未來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病毒傳播、核泄漏、有害物質隨意排放……人類的生育率不斷下降。基列政權發動政變,掃平國會、槍殺總統、凍結憲法,成立了基列共和國,利用《圣經》實行極權統治。
基列國以顏色區別階層。
象征顯赫的黑色屬于大主教;
象征純潔的藍色屬于大主教夫人;
象征分娩時出血的紅色屬于使女;
暗綠色屬于馬大;
經濟太太穿紅、綠、藍三色相間的條紋長裙。
天使軍是軍隊組織,士兵允許成婚。衛士不是真正的士兵,不允許成婚。
這些衛士不是真正的士兵,其職責為執行常規警衛并負責日常粗活,比如給大主教夫人的花園松土。他們中除了隱姓埋名、掩蓋真實身份的眼目外,全都是蠢的蠢,老的老,殘的殘,幼的幼。
基列國打著“保護女人”的旗號,立法規定女人不能擁有財產、不能工作、沒有行動自由。
基列國的 “女性群像”是怎樣的呢?
大主教夫人在家做刺繡、打理花園、還有裝病。裝病可以相互拜訪,為生活增添情趣,因此夫人們“輪流生病”。
哪家生孩子,就像過大節日。
如今,不管哪家生了孩子,夫人們總要在那里逗留很長時間,一邊幫忙拆禮物,一邊說東道西、飛短流長,然后盡情喝酒,一醉方休。她們總得做些什么來排解心中的妒意。
經濟太太是窮人家的太太,只要力所能及,什么都得干。
“馬大”是年長的、失去生育能力的女性,在大主教家做飯、做家務。
使女是生育機器,馬大和經濟太太都看不起她們;大主教夫人討厭她們,可以打她們,但不能殺死她們,殺死懷孕的使女更是死罪。
馬大或使女觸犯了法規,都由夫人處置,大主教不會插手,這是純屬女人家的事。
處置的手段之一是送去隔離營。有些隔離營是摘棉花、種莊稼;有些是清理尸體;有些是專門和有毒物質打交道。
他們才不會費心給你多吃東西補充營養,或是讓你穿什么防毒衣帽。為了省錢嘛。反正那里大部分人都是他們早就想除掉的。
使女
使女,出自《圣經》:雅各不育,妻子拉結嫉妒姐姐有孩子。“拉結說,有我的使女辟拉在這里,你可以與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靠她也得孩子。”基列國廢除了人工授精、試管嬰兒等方法,“代孕”因為《圣經》有先例可循就法定下來并加以實行。
使女是“國有資源”,腳踝刺上四個數字和一只眼睛。這個數字也是她們的通行證號碼,經過關卡都要出示通行證。
使女先送去“感化中心”讓嬤嬤們調教,畢業之后分配到大主教家,提供生育服務(大主教夫人不能生育)。
使女被剝奪自己的名字。她們進入大主教家后,名字是表示從屬關系的“奧芙”(of),加上大主教的姓。如主人公奧芙弗雷德(Offred),就是of+Fred組成。
使女的標志是穿一身紅色,包括平跟的紅鞋、紅手套,頭上戴著包裹著臉的白色雙翼頭巾。
使女每天下午拿著代金券,兩兩結對去采購(為了互相監視,一人跑掉,另一人要負責,而且基列國有很多眼目)。奧芙弗雷德每天就是和奧芙格倫去采購。
使女每個月強制要去看醫生、檢查身體。在法律上,沒有不育的男人,只有豐產多育的女人和貧瘠不育的女人之分。有些醫生會主動提出“幫助”她們,醫生“手握大權”,如果在檢查報告單上弄虛作假,使女就有可能送去隔離營。
使女每月進行一次授精儀式。如果生育了,頭幾個月允許她親自給嬰兒哺乳,因為母乳有益。之后她就被轉送到另一家去,看能否與那家大主教再生一個。
但有了這個孩子她便永遠不會被送到隔離營,永遠不會被宣布為壞女人。那便是她所得到的獎賞。
感化中心
感化中心是用來馴化、鎮壓使女的管理機構。
嬤嬤們負責調教使女,皮腰帶掛著電動趕牛刺棒;配槍的天使軍負責在大樓外警衛。使女不準外出,每天去洗手間的次數有限制,每去一次都有記錄。
通過女人來管理女人,這是最劃算的辦法。愿意充當嬤嬤角色的女人,有些是對“傳統價值”深信不疑,有些是只想獲取好處。而且,沒有子女、不育或年老的女人可以通過擔任嬤嬤來逃避送往隔離營的厄運。
麗迪亞嬤嬤說,從前那個社會毀就毀在有太多選擇。
使女要學會擯棄原來的身份,明白自己的地位和義務;要學會輕視自己,接受既定的命運,不能反叛或逃跑。
所謂正常,麗迪亞嬤嬤說,就是習慣成自然的東西。眼下對你們來說,這一切可能顯得有些不太正常,但過上一段時間,你們就會習以為常,多見不怪了。
麗迪亞嬤嬤說不想生育孩子的女人都是懶惰的女人、下賤的女人;她教導使女要忍耐大主教夫人。
你們要當心的不是丈夫,麗迪亞嬤嬤說,而是那些夫人。你們必須時時準備去揣度她們的感受。她們會對你們恨之入骨,這是再自然不過的。試著設身處地為她們著想。麗迪亞嬤嬤覺得她就善于替別人著想。試著憐憫她們,諒解她們,因為她們并非有意如此。
嬤嬤逼迫使女懺悔過往,進行“蕩婦羞辱”。被性侵都是因為自己的錯,“是我引誘他們的,我罪有應得。”
嬤嬤虐待不聽話的使女。
對初犯者她們先對付腳。使用的是兩頭磨尖的鋼條。再犯就輪到手。她們才不在乎把手腳怎么樣,即使上面留下終身傷殘也無所謂。記住,麗迪亞嬤嬤說。對實現我們的目標而言,你們的手腳無關緊要。
儀式
基列國有很多匪夷所思、令人發指的儀式。
- 授精儀式
授精儀式之前使女要洗澡。儀式開始前家里的所有人到場,聽大主教讀《圣經》(《圣經》鎖在箱子里,只能由大主教讀)。
念完之后,大家默禱一刻鐘,然后解散。然后,大主教、夫人和使女進行儀式。
在我上方靠床頭處,賽麗娜·喬伊已經躺好就緒。她兩腿張開,我躺在中間,頭放在她肚子上,她的恥骨正好頂在我頭顱底部,大腿分別放置在我身子左右兩邊。她也穿得整整齊齊。
我雙臂高舉,她的兩只手拽著我的兩手。這本是用來表示我們倆合二為一,渾然一體。但實際上這動作意味著她是駕馭者,不管是整個過程還是產物。我是說倘若有產物的話。她左手戴的幾枚戒指戳進我的指頭。說不清這是不是報復。
- 生育儀式
以前生孩子是醫生負責,現在不允許了。
過去的習慣做法是上麻藥,引產,剖腹,縫合。如今這一切全都取消了。甚至連麻藥都不用。伊莉莎白嬤嬤說這對胎兒有好處,但同時也是上帝的旨意: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
哪家生育,夫人、使女們都會聚集起來。在宮縮的時候,使女們齊聲吟誦;在臨盆的時候,使女們手拉手,努力感同身受。
至于大主教夫人,夫人們揉著她的肚子,仿佛真的是她本人要生產似的。當使女快生了,她則爬上產凳,居高臨下地坐在使女后面的座位上,包圍著使女,仿佛嬰兒是她生出來的。
- 挽救儀式
挽救儀式分開男女進行,處決后的尸體會掛在圍墻上。
奧芙弗雷德每天去采購都會去圍墻看看,害怕看到熟悉的人。尸體“被吊著脖子,雙手綁在身前,白色布袋罩著他們的頭”。從衣著和牌子推斷死者的身份,有醫生、牧師、同性戀、猶太人等。
小說詳細描寫了一次挽救女人儀式。
我們按照規矩各自就位:夫人們和她們的女兒坐在后排的折疊木椅里,經濟太太和馬大們坐在邊上和階梯上,最前面是使女,首當其沖,眾目所向。我們不坐在椅子上,而是跪著,這次膝下有塊墊子,不大,是紅色天鵝絨的,上面什么字也沒有,連“信仰”都沒有。
麗迪亞嬤嬤說,以前的挽救儀式會詳細陳述犯人的罪行,后來發現總有人模仿,于是決定不再宣布罪行了,而是直接進行儀式。
我俯向前去,和眾人一齊把雙手放在面前的繩子上,繩子毛刺刺的,在炎熱的太陽光下繩子上的瀝青有些發黏。然后把手放在心臟的位置,表示我與挽救者團結一致,贊成并共同參與了處死這個女人。臺上懸空的兩只腳開始亂蹬,被那兩個黑衣女人抓住,使勁往下拽。我不想再看了。我把目光轉向青草。轉向繩子。
- 參與處決
“參與處決”是清除顛覆分子的駭人辦法,還能充當使女的出氣閥。
在儀式中,使女圍成圈。衛士把“犯人”拖上來,嬤嬤宣布他的罪行。
當嬤嬤吹響哨子,使女們沖上去,“赤手空拳把男人撕成碎片”。當嬤嬤再次吹響哨子,使女們要立刻住手。
剎那間,人流猛地朝前擁去,就像從前在搖滾音樂會上,門一打開,那種急不可待的心情大浪一般將我們淹沒。空氣中充滿了刺激,人人都躍躍欲試。無拘無束,隨心所欲。這就是自由。在我身體里,也同樣熱血沸騰,激動得發暈,眼前到處是一片紅色。
奧芙弗雷德
奧芙弗雷德三十三歲,以前一家三口加一只貓,其樂融融。如今,丈夫盧克下落不明,女兒被沒收,送去上層人家領養。
她一直沒懷孕,夫人賽麗娜懷疑大主教“不行”,提出讓司機尼克“幫忙”。賽麗娜弄到她女兒的照片(原來賽麗娜知道她女兒安置在哪里),她答應了。
她應大主教的要求,每周去他書房兩三次,陪他玩拼字游戲,聽他發牢騷。大主教給她看“異端畫刊和文學讀物”(這些早應銷毀了);給她潤手液……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她能忍受目前的生活。
我們被禁止與大主教們單獨相處。我們的用途就是生育,除此之外,別無他用。我們不是嬪妃,不是藝妓,也不是高級妓女。相反,為了使我們與這類人涇渭分明,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我們身上不能有絲毫娛樂成分,決不容許任何隱秘的欲望之花有盛開之機;不管是他們還是我們,都別想靠花言巧語來騙得網開一面,這里根本沒有愛情的立足之地。充其量我們只是長著兩條腿的子宮:圣潔的容器,能行走的圣餐杯。
通過大主教的解釋,奧芙弗雷德弄懂了房間櫥柜底部那行神秘的拉丁文:
Nolite te bastardes carborundorum,“別讓那些雜種騎在你頭上”。
這是前一任使女留下的,她也是應大主教要求去他房間,被夫人發現后上吊自殺。
事實是我成了他的情婦。上流社會的男人向來擁有情婦,現在沒理由要求必須有所不同。只是如今做法不大一樣,情婦是授予的。過去常常是金屋藏嬌,情婦在外有屬于自己的一座小房子或公寓,而如今則同居一所。但萬變不離其宗,追根究底終歸是一回事。差不了多少。外面的女人,這是過去某些國家人們對情婦的稱呼。我就是外面的女人。我的職責是提供在原配那里得不到的東西。甚至包括陪他玩拼字游戲。這個職位既荒唐又恥辱。
大主教把她偽裝成夜女郎,帶她去“蕩婦俱樂部”。這個俱樂部只有官員才有資格來,招待貿易代表團,里面擠滿了濃妝艷抹、穿著暴露的女人。他這樣做只是為了尋找刺激,炫耀權力。
她沉默著、忍耐著,她相信盧克沒死,相信終有一日一家人會團聚,這是她活下去的力量。
從奧芙格倫口中,她知道有個地下反抗組織叫“五月天”,奧芙格倫就是其中一員。奧芙格倫趕在被捕之前上吊自殺了。得知這個消息,她崩潰了。
所有在紅色感化中心灌輸給我們的東西,所有我極力抵制的東西,此刻都如潮水一般涌上心頭。我不要疼痛。我不想作舞者,雙腳騰空,頭部成為一個無臉的長方形白布袋。我不愿當掛在圍墻上的玩偶,不愿成為沒有翅膀的天使。我想繼續活下去,隨便怎么活都成。我情愿將自己的身體交給別人任意使用。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對我。我將卑躬屈膝,逆來順受。
我第一次對他們真正擁有的權勢有了切身的感受。
未來?現實?
《使女的故事》之所以可怕,在于假設的基列國和現實的距離只是一步之遙。
作者阿特伍德說,小說于1984年春開始寫,原則是不放過歷史發生過的“噩夢”事件。她假設美國發生一場政變,從民主政權變成神權獨裁統治,憲法和國會不復存在。
我出生于1939年,二戰時開始記事,我知道既有秩序可能會在一夜之間消失。變化可以迅疾如閃電。“這種事不可能在這里發生”的斷言并不可靠:只要有相應的環境和土壤,任何事都可能發生。
使女身穿紅色,出逃也容易辨識。
許多極權主義都曾采用服飾來識別和掌控人們,無論是禁止穿什么還是強制穿什么——想一想納粹時代強迫猶太人身上佩戴的黃色六角星符號和代表高貴身份的羅馬紫——它們中許多都打著宗教的旗號進行統治,這讓異教徒的欲加之罪更加輕而易舉。
人類文明如此脆弱,基列國的締造者“本來以為可以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社會”,但實質打著宗教的旗號進行極權統治。所謂改變世界的努力,只是權力的轉移。
基列國的締造者深知,想建立任何一種制度,除了要吸收先前制度的許多成分,還要“首先至少得為小部分特權階層的人提供一些利益和自由,以補償那些被廢除掉的東西”。
在人口不斷減少的未來,大主教首先把具有生育能力的使女分配給自己,獨占寶貴資源,又有什么稀奇呢?使女奧芙弗雷德盡其所能記錄她的故事,把它藏匿起來,相信日后有人發現并傳播出去,“目擊者文學”在發聲。
“基列”(Gilead)之名源于《圣經》,基列的當權者是宗教激進分子,以“大主教”自居。
一位大主教說:“我們的最大錯誤是教會她們識字,將來我們再不會重蹈覆轍。”他們不準使女閱讀、寫字;他們壟斷對《圣經》的“解釋權”,以宗教作為暴政的掩護;他們制造恐懼,順從就會得到保護,否則就是懲罰。
阿特伍德在《使女的故事》客串一位嬤嬤,雖然是拍戲做做樣子,但“蕩婦羞辱”的情景可怕得令人不安。
“女人們會聯合起來欺壓其他女人”,歷史如是,現實亦如是。很多事情發生后,為什么需要反思的總是女人?女人不想淪為“行走的子宮”,更不該淪為把女人變成“行走的子宮”的幫兇。
“史料”說,“真正屬于基列獨創或本土的東西極少:它的天賦在于善于綜合。”《使女的故事》同樣如此。
許許多多不同的材料孕育了《使女的故事》——集體處決,禁奢法令,焚書運動,黨衛軍的“生命之源”計劃,阿根廷將軍偷竊幼童的行為,蓄奴制的歷史,美國一夫多妻制的歷史……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在《使女的故事》里,女性被剝奪財產、工作,文明社會就此進入極權社會。基列國的締造者費盡心思去構建信仰、哲學和社會體系,以《圣經》之名,行極權之實,這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在小說中,基列國最終成為歷史,成為后來學者的研究對象,而在我們現實中,類似的情節還在發生。
摧毀文明、平等、正義有多容易?只要弄權者改變參數,習以為常的安全感化為烏有,周圍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此滑入萬劫不復的世界。
(本文配圖多數來自《使女的故事》劇照,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