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廣州海珠的老城區,在濃郁文化的海珠區文化館的深處,藏著一個美麗的嶺南音樂文化的殿堂,那里是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嶺南古琴藝術的交流與傳承中心——嶺南古琴藝術館,這里掛牌著,五個濃郁嶺南音樂文化的牌子,分別是:
海珠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廳
嶺南古琴藝術館
謝導秀古琴藝術工作室
廣州市嶺南古琴藝術研究所
嶺南音樂傳承與創作工作室
嶺南古琴藝術研究所的所長寧蘭清老師,在這里開了近十五年的嶺南古琴藝術公益課,因疫情影響,這里成為了云課堂的傳承平臺,在今年的廣州非遺開放日,由嶺南古琴傳承基地開放的活動,就是便民的網上云課堂,可以輕松與便利的學古琴。
寧蘭清老師,會在這里,在嶺南古琴藝術館錄音云課堂、排練嶺南古琴的傳統演藝節目、和嶺南音樂傳承與創作工作室的專家與前輩們,排練與錄制作品。
今天我們要講的傳承的故事,是嶺南音樂新生代雷子騰
雷子騰
嶺南音樂傳承與創作工作室
新生代——核心成員
星海音樂學院國樂系 2019 級高胡專業學生。10歲學習高胡,自幼師從星海音樂學院副教授、著名高胡演奏家雷葉影。2015年在清遠市音樂家協會白玉蘭民族樂隊任聘音樂首席一職。曾多次帶領白玉蘭樂隊在清遠市各地方登臺演出,傳播廣東音樂與粵劇文化,受到市音樂家協會、市曲藝家協會領導同志和業內人士的贊賞。2019 年以高胡專業全國前二的優異成績考入星海音樂學院。后跟隨青年高胡演奏家、星海音樂學院高胡研究生導師余樂夫學習至今。
古琴師從嶺南古琴藝術傳承人寧蘭清女士,現為嶺南古琴傳承基地七木琴社古琴助教。
嶺南音樂新生代——傳承的故事
一、家風傳承
2022年的春節,雷子騰跟隨老師寧蘭清朝圣,他心中的圣地,是師公謝導秀先生的寶樹堂,師公二胡和古琴均是嶺南音樂的專家,雖然師公仙逝,無緣再親自撫琴與拉胡琴,請師公指正,但我們堅守著每年的在寶樹堂的音樂雅集,子騰哥哥帶著彌元小兄弟,在嶺南古琴藝術研究所和七木琴社顧問黃惠芳女士、黃新發先生、蕭琨伉儷的長者扶助下,健康成長。
嶺南音樂新生代——傳承的故事
二、技藝傳承
在嶺南音樂傳承與創作工作室曾秋堅、雷葉影伉儷的嶺南國樂社工作室,四位工作室的成員,在曾秋堅老師的帶領下,排練著嶺南音樂傳統曲,也是謝導秀古琴藝術工作室的代表作品《妝臺秋思》、《高水流水》,以及經典琴曲《梅花三弄》等,深情悠揚的胡琴、文雅含蓄的古琴,相宜成章,雷子騰在一旁陪伴,拍照、聆聽、學習,技藝的傳承隨時光流淌,樂韻銘心。
嶺南音樂新生代——傳承的故事
三、教學傳承
雖然是嶺南音樂的新生代,雖然年齡也不大,但雷子騰是一個有承當、有責任心、還很有耐心的助教,每周,他會跟隨寧蘭清老師,走進古琴傳承課堂,參與嶺南古琴傳承基地廣州市海珠區昌崗東路小學、以及廣州書畫專修學院 的教學。
寧蘭清老師非常強調古琴藝術的傳統教學方式,手把手、言傳身教,以及對彈,這樣,都是必須的基本功。日復一日,在嶺南古琴的教學路上,子騰秉承著恩師的教導,虔心、耐心又真誠的教學著,在古琴助教的路上默默地、扎實地耕耘。
雷子騰在嶺南古琴傳承基地廣州市海珠區昌崗東路小學的古琴課堂上,手把手指導
雷子騰在嶺南古琴傳承基地廣州書畫專修學院的古琴課堂上,與琴友對彈
嶺南音樂新生代——傳承的故事
四、排練傳承
曾愉潔是嶺南音樂傳承與創作工作室新生代的領軍成員,她會和雷子騰一起,組織新生代的成員排練,參與嶺南音樂的演出與交流活動。
演藝、排練、創作,是他們的生活,作為嶺南音樂新生代的中堅力量,除了協助與曾愉潔創作古琴與胡琴的作品,還帶動新生代成員的謝寧彌元,提升胡琴技藝,言傳身教,同頻同行。促進新生代隊伍中年紀小的小伙伴們,在心性、耐心的成長。
嶺南音樂新生代——傳承的故事
五、演藝傳承
雷子騰曾多次在省、市青少年音樂比賽中獲獎,榮獲2017年廣東音樂演奏大賽優秀獎、榮獲2020第十一屆廣東音樂邀請賽個人賽金獎、榮獲2021第十二屆廣東音樂邀請賽民樂專業組比賽金獎等。
目前作為清遠市音樂家協會白玉蘭民族樂隊音樂首席、以及七木琴社古琴演藝社的成員,胡琴和古琴的演繹,也成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希望嶺南音樂傳承與創作工作室的新生代成員們,在中堅力量雷子騰的扎實傳承中,一起共同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