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創業的朋友倒下了!J總和K哥認識多年,原是一家傳統媒體的編輯,3年前辭職創業,成立了一家新媒體公司。他的公司也算“命運多舛”,成立之初就遭遇剛爆發的疫情,當時熬過了那一波,卻終究沒有頂住眼下這次的反撲。解除封控后,J總著手賣掉名下一套房產,給員工發完工資,正式關張大吉。
據J總的復盤總結,自己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局,除了和疫情大環境有關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在用人上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第一波疫情時,J總公司剛成立,加上自己也只有3個人,大家勁頭足,一個人干幾個人的活都沒問題,成本和支出也都能承受。但后來,J總的公司發展到近50人,其中有不少是原來媒體圈的朋友或同事,中途投奔過來的。
是不是收留這些人,J總當初也猶豫過,畢竟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有些人的年紀、思維、網感,都不一定合適。但J總覺得,這些人畢竟是朋友,也都從事過媒體行業,起碼的文筆編審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其他欠缺的部分后面可以慢慢熏陶、教給他們,最終讓他們留了下來,甚至還給了高薪和管理崗位。
但事情的發展,遠不是J總所想的那樣。這些人不但沒被改變,反而固執己見,以傳統媒體資深人士自居,對其他年輕同事的選題方式、撰文技巧、運營思路等大加指責。慢慢地竟然把一家充滿活力、善于把握用戶脈搏的新媒體公司,搞成了一家暮氣沉沉、毫無競爭力的“類傳統媒體”。
J總又礙于情面,對這些人遲遲不下殺手,總希望通過一次次談話溝通,來改變他們,但事實證明,這些都是徒勞。最終導致用戶數和廣告商大幅下滑,加上這波疫情的沖擊,最后只好選擇關張止損收場。
“創業做公司,一定要記住,人才只篩選不教育,只選擇不改變”。這句話是J總以沉重代價,總結出的泣血之痛。
K哥在多年的工作當中,也有和J總類似的看法。不管職場還是現實生活中,要改變一個有了自己的閱歷、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成年人,幾乎是不可能。
孔子給弟子講過一個故事,說從前有一只海鳥落到魯國郊外,魯國國君非常喜歡,就把鳥迎進了太廟。給它喝自己最喜歡的美酒,做最美味的國宴美食,聽最好的樂手演奏的音樂。但那只鳥卻依然郁郁寡歡、不吃不喝,三日而亡。
連一只鳥都很難被改,又何況是人?一個人的性格,不管是先天秉性還是后天習慣,早在進入職場前就已經形成。作為獨立個體,他做某些事的行為和思考,可以有所調整,但要想完全改變、根本性顛覆卻是非常難的。
K哥以前一位同事,早些年離開上海回老家發展。一開始和幾個朋友折騰創業,把以前賺的錢都賠進去了,還蹉跎了幾年大好時光,再想進入職場做技術老本行,也已不現實,最后不得不開起了網約車。這位同事當年可是位看重面子、志存高遠的漢子,所有認識他的人都沒想不到他會愿意做這一行,但到現在為止,他已經做了3年多了。
人過中年,也許忽然某一天就會覺得,要開始注重健康和養生了。因此,便開始自發的早睡早起,晨跑運動,飲食上也開始少油少鹽,開水枸杞。這樣的事,如果沒有內在的覺悟,是很難在別人的勸說下實現的。不妨想想看,當初父母百般念叨讓自己穿秋褲,后來管用了嗎?
喬布斯在聊他的人才觀時曾說:“我的成功得益于發現了許多才華橫溢,不甘平庸的人才。不是 B級,C級人才,而是真正的 A級人才。而且我發現,只要召集到5 個這樣的人,他們就會喜歡上彼此合作的感覺,前所未有的感覺,他們會不愿再與平庸者合作。只招聘一樣優秀的人。“
與其冒著風險,把一個并不適合的人,放在一個不匹配的位子上,寄希望改變、再教育,達到預期的效果。倒不如學學喬布斯,把這些時間和精力,放在發現、篩選真正合適,效果更確切的人身上。
不唯熟,就是不要像J總一樣,幾個舊同事、老熟人找過來,該堅持的職場底線就失守了,用感性的想當然,替代了理性的檢視。對這些熟人的管理,也是瞻前顧后,猶豫不決,而不是依據職場中應有的評判維度,進行果斷處理。最終他沒有“殺熟”,反遭“熟殺”,賣房填窟窿,悔之莫及。
生活不易,創業維艱,尤其在遭受疫情沖擊,充滿各種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打工人再怎么勤勉上進,如履薄冰,也不為過;企業再怎么低調務實,精打細算,也只是剛好。祝愿職場人都順利,大小廠皆平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