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曹爽伐蜀
第二節:蔣琬的北伐計劃
現在,讓我們把眼光投向西南方,看看蜀國在這幾年間發生了哪些事情。
諸葛亮病逝后,蜀國人民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蔣琬一上臺就完美處理了這一場危機。蜀國在蔣琬的治理下,百官恪守職責,老百姓安居樂業。
蜀國自從諸葛亮去世后,就根據國情按下了北伐的暫停鍵,按甲休兵,沒有發動大規模的對外作戰。這一段時間,蜀國專心發展經濟,鼓勵農業生產,經過數年的努力,國力漸漸恢復過來。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后主劉禪下詔給蔣琬,其詔曰:
賊寇未除,反亂未止,曹叡兇狠驕橫,遼東三郡老百姓難于忍受其暴虐。于是公孫淵與他人相互連結,脫離魏國的統治。曹叡為了遠征遼東,大征民夫,大舉興兵,與公孫淵相互攻打。以前暴秦滅亡之時,陳勝、吳廣首先發難,如今天下有此變故,這是天賜良機。先生應嚴厲整治三軍,總率各支軍隊駐扎漢中,一待東吳興兵北進,兩國構成東西犄角之勢,我軍伺機北伐。
于是劉禪讓蔣琬率軍駐扎漢中,賦予他開府治事的特權。次年三月劉禪又下詔任命蔣琬為大司馬,負責北伐事宜。
當然,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蔣琬并沒有忘記北伐事業。蔣琬自從執政以來,也像他的前任領導諸葛亮一樣,兢兢業業地工作,唯恐有負重托。
當時魏國遠征遼東,司馬懿離開關中地區率軍北上攻打公孫淵,劉禪認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北伐好時機,遂命令蔣琬統率三軍到漢中前線,一旦吳國出兵攻打魏國,蜀國就立馬跟進,趁機揮師北伐。
蔣琬率軍出成都進駐漢中,開始著手制定北伐方案。蔣琬是一個擅長總結前人經驗的領導,他考慮到過去諸葛亮數次從秦川這條路線出兵,因道途險惡,運輸艱難,后勤供應不上前線的需求,最后導致北伐沒有取得什么成果,所以應該另選北伐路線,不妨嘗試改從水路出兵。
蔣琬是一個內政高手,但他不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蔣琬知道自己的軍事才能遠遠比不上諸葛亮,況且諸葛亮生前多次出兵秦川,尚且不能成功,不如獨辟蹊徑,以奇制勝。
于是蔣琬調整北伐戰略構想,多造戰船,打算從漢水、沔水順流而下,襲擊魏國的魏興郡、上庸一帶。
蔣琬這個北伐思路,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用戰船搭載大軍走水路北伐,進軍容易退軍困難。對此大家議論紛紛,都認為蔣琬的出兵方案過于冒險,如果大軍不能迅速取勝,逆流退軍十分艱難,這并非長遠之計。畢竟當年劉備在夷陵之戰慘敗后,大軍不能迅速逆流撤退,被人包餃子圍殲,這個教訓不能不吸??!
遠在成都的劉禪聽到大臣們的議論后,派遣尚書令費祎和中監軍姜維等人前往漢中去見蔣琬,與他商討軍政大計,實際上是代表皇帝勸阻蔣琬不要冒險使用該方案。費祎等人輪流和蔣琬交談,陳述大家對這種北伐方案的意見——前車之鑒,請君三思!
蔣琬接受大家的意見,上了一道長奏疏給后主,分析道:
“消 滅曹魏平息國難,這是微臣的職責。 微臣自奉命駐扎漢中,已經有六年時間了。 微臣資質駑鈍,又兼身患疾病 ,規劃方略不得實現。 因此北伐事業毫無進展,微臣晝夜憂慮不安,恐怕有負重托。 如今曹魏跨據九州之地,根深蒂固,我們想平定中原確實很不容易。 如果吳蜀兩國一起合力,首尾成犄角之勢,雖說不見得就能迅速實現成功的愿望,但我們可以對魏國進行分割蠶食,先翦除它的枝葉羽翼,清除外圍的阻礙。 然而吳國約定出兵時間一再拖遲,幾次不能實現北伐,確實令人左右為難。 微臣寢食不安,每次與費祎等人商議北伐事宜,認為涼州羌胡地區是邊塞要地,進退有據,敵人很重視這塊地盤,況且羌、胡民族心存漢室,過去我國曾經派遣偏軍潛入羌中,郭淮因此失敗逃走。 微臣考慮到北伐事業的成敗得失,認為目前最應該去做的事情,就是任命姜維為涼州刺史,讓他率軍在涼州地區活動,趁機占領該地。 如果姜維出征,與敵軍對峙于河右之地,微臣則統領大軍作為姜維的后援。 而涪縣水陸交通發達,可以作為軍事應急基地,如果東北一線發生戰事,微臣率軍救援不難。 ”
在這封奏疏中,蔣琬除了向皇帝致歉外,他又重新制定了新的北伐構想,即是派遣姜維率領偏軍潛入羌中,策反涼州地區羌胡人脫離曹魏的統治,而他自己回到涪縣建設軍事應急基地。
相對于走水路北伐方案,這是一條更為穩妥的策略。之前諸葛亮曾經派遣魏延率領偏軍潛入羌中聯絡各少數民族部落,擊敗郭淮等人,取得了豐碩的戰果。 蔣琬借鑒了這個經典案例,決定將北伐的目標地對準了雍涼地區而不是關中地區。
如果蜀國出兵穿越秦川去攻打關中,一則蜀道實在是太難走了,二則關中城池防備充分。 蔣琬從諸葛亮多次北伐失敗中總結出了一個結論: 蜀國北伐不能再將關中地區當作第一進攻地點,因為蜀軍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攻下關中堅城,最后往往會因為糧草不繼不得不撤軍,無功而返(陳倉之戰就是例證)。
蔣琬知道姜維擅長軍事,便把治軍打仗的工作交給姜維來負責。于是蔣琬征召姜維入府擔任司馬,讓他來協助管理軍隊。此后蔣琬多次派遣姜維率領偏軍西入羌中,連結羌胡人,尋找戰機作戰。
不過此時蔣琬的健康狀況很糟糕,他身患多種疾病,不能再帶病堅持在前線工作了。于是蔣琬上表請求辭去大將軍一職,要求回到后方搞他擅長的后勤工作。估計劉禪也覺得蔣琬不擅長搞軍事,馬上批準了蔣琬的辭職請求,讓他從漢中返回,駐守涪縣。緊接著劉禪下詔任命尚書令費祎為大將軍,錄尚書事,賦予費祎軍政大權,代理軍國大事。
就這樣,費祎接替蔣琬的職務,成為新一任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員。
費祎性格謙恭真誠,任性泛愛,對待新歸附的人過于信賴,不怎么注意自身安全。撫戎將軍張嶷得知費祎成為大將軍后,依然不改變這個習慣,就給費祎寫了一封信,勸戒道:“過去岑彭率領軍隊,來歙假節持鉞,都被害于刺客之手?,F在大將軍位高權重,應當以這些歷史故事為鑒,多加警覺潛在的危險。”張嶷所言極是。費祎已經成為國家領導人,他的安危關系到整個國家。換言之,他的生命已經不屬于一個人了,而是屬于整個蜀國。不過,費祎并沒有聽從張嶷的話,后來他果然死于刺客之手,此是后話。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蜀漢朝廷下詔升任姜維為鎮西大將軍,并表其遙領涼州刺史。同時,劉禪也下詔任命王平為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軍隊。值得一提的是,此時車騎將軍吳懿已經去世了,王平接過吳懿的職務成為新一任漢中太守,代替吳懿督守漢中地區。
不久之后,王平和費祎將會聯手痛打了曹爽一頓。
順便再提一下,其實蔣琬走水路北伐方案還涉及到一些國際問題——上庸一帶靠近荊州地區,倘若蜀國北伐大軍順流而下,會不會引起吳國的誤解?
蔣琬的這個北伐方案確實引起了東吳群臣的憂慮,他們擔心蔣琬會不會像當年劉備那樣率軍順流而下攻打荊州。
步騭、朱然等人紛紛向孫權上疏,拍著胸脯指出蔣琬不懷好意,分析道:“從蜀國回來的人都說蜀國要背叛盟約而與魏國交往,他們制造了很多戰船,整治軍隊,修建城池,這就是不懷好意的證據!況且蔣琬駐守漢中,打聽到司馬懿率兵南下,而他卻不出兵乘虛夾擊敵軍,反而離開漢中,撤兵靠近成都。事情的來龍去脈已經十分清晰,沒有什么可懷疑的了。我們應當為此盡快作好準備,防備蜀軍的入侵!”
孫權聽了群臣的奏疏,推測蜀國不會背盟棄約去勾結敵國,說道:“朕對待蜀國不薄,經常派人進行國事訪問,我國遵守盟約,進獻物產,沒有對不起他們的地方,怎么會弄到如此地步呢?再說司馬懿率兵南進舒城,十來天就撤兵退還了,蜀國遠隔萬里之遙,怎么會知道事情緊急而立即出兵策應呢?從前魏國打算進兵漢中,我們這邊剛開始戒備,還沒來得及派兵配合蜀國出擊魏軍就聽聞魏國撤軍了,難道蜀國也因此而懷疑我們了嗎?況且人家治理國家,舟船城池,怎么可以不加以修繕保護呢?現在我國也在訓練軍隊,難道也可以被人懷疑為是用來抵御蜀國嗎?別人的傳言切不可不加以分辨就一概相信,朕可以為大家擔保蜀國造船不是為了偷襲我們。”
孫權的分析是正確的。蔣琬打造戰船完全是為了北伐,并沒有針對吳國。前不久司馬懿率軍進攻舒縣,吳國守將諸葛恪不敢與司馬懿交鋒,只得棄城逃跑,率軍從皖城遷屯柴桑。
對于這一件事情,孫權很清楚蜀國為什么不出兵配合作戰。以當時的通訊情況來看,蜀國是不可能及時得到此消息而提前出兵乘虛夾擊魏軍的。這次蜀國不出兵夾擊魏國,猶如當年曹真伐蜀吳國也不出兵配合蜀國是同一個道理。
本節完。
本文節 選自: “藍水飛舟”《三國風云》系列實體書,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平臺輸入作者名字“藍水飛舟”搜索,即可自行購買正版書籍《三國風云》。
《三國那些事兒》陸續更新中……
完整版更新于:公眾號【三國故事】的「三國那些事」專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