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對進口非冷鏈物品核酸檢測。
關于「新冠病毒的物體表面傳播」這個話題,我今年已經寫過很多了,比如:
1. 不同溫度和濕度下不同冠狀病毒在不同物體表面的存活時間
2. 校園環境中空氣和物體表面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
3. 以上兩篇的匯總+Omicron的存活時間
4.冷凍食品及外包裝的新冠病毒污染情況
兩年來,全球各國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新冠病毒在不同環境下的存活時間、傳染性和消毒方式,這些問題的答案對于指導疫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邊我簡單列舉一些相關研究,后面也會附上每一項研究的doi,方便大家查詢。
首先一個基礎知識是,SARS-CoV-2本質上是一種病毒,病毒并沒有細胞結構,無法像細菌那樣獨立生存,病毒只有入侵宿主細胞后才可以復制,離開細胞它就只是一個結晶體,隨著時間推移下降逐漸失活。
而當病毒依附于物體表面時,物體材質、溫度、濕度等都會影響其存活時間,總體上來說,低溫可顯著延長存活時間,而在常溫存活時間通常只有幾分鐘、幾小時至極端的幾天,在高溫下或者在遇到特定消毒劑時則迅速失活。
我們列舉一下相關的研究證據。
1. 首先是2020年發表在Transbound Emerg Dis. 上的一項綜述(doi: 10.1111/tbed.13707 ),分析了新冠病毒和其他冠狀病毒(如SARS、MERS、HCoV-229E等)在環境和常見接觸表面上的穩定性以及氣候條件的影響。
研究發現,在適宜的條件下,在外科口罩外側面最多可以存活7天;而在冷凍環境下,可能可以存活超過21天。一般來說,新冠病毒在孔隙率高的表面上比在孔隙率低的表面上存活時間更長,寒冷條件也有助于延長存活時間。
根據這項研究結果,在室溫下常見物體表面,新冠病毒的存活時間通常為2天以內,只有在特定環境下可以存活7天。
(Aboubakr, H. A. , Sharafeldin, T. A. , & Goyal, S. M. . (2020). Stability of sars-cov-2 and other coronaviruses in the environment and on common touch surfaces and the influence of climatic conditions: a review. 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s.)
2. 而到了Omicron時期,一些研究表明Omicron的存活時間較原始毒株更長。例如港大今年3月發表在biorxiv上的一項預印本研究(未經同行評議, doi: 10.1101/2022.03.09.483703)表明,在不銹鋼、玻璃等材質表面,在實驗室環境下(室溫21~22℃)7天后仍然可以檢測到微量的Omicron病毒( TCID50 試驗)。
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港大公共衛生學教授潘烈文(Leo Poon)表示,Omicron 仍然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和氣溶膠傳播,強調這項研究提醒人們應該注意手部衛生和受污染表面的消毒。多人經常觸摸的物體(例如門把手、扶手和電梯按鈕),是集中清潔工作的重要地方。
(AW, H. C., AM, Y. L., Peiris, M., & LL, M. P. (2022).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is more stable than the ancestral strain on various surfaces.)
3. 今年4月,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發表了一項來自密歇根大學的研究(doi:10.1038/s41370-022-00442-9),探究了校園環境中空氣和物體表面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
研究結果表明,大學校園內空氣樣本和物體表面樣本的陽性率(通過rRT-PCR檢測)分別為1.6%和1.4%。而感染風險取決于暴露時間和病毒載量。根據采集到的空氣和物體表面病毒濃度推測,空氣的感染概率(吸入含有新冠病毒氣溶膠的空氣)為每100次會有1次,而受污染的物體表面為每10萬次會有1次。
也就是說,相比于物體表面傳播,空氣傳播的風險可能高出了1000倍,研究人員認為后者是新冠病毒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Zhang, X., Wu, J., Smith, L. M., Li, X., Yancey, O., Franzblau, A., ... & Neitzel, R. L. (2022). Monitoring SARS-CoV-2 in air and on surfaces and estimating infection risk in buildings and buses on a university campus. 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1-8.)
4. 今年5月份,Reviews on Environmental Health上發表了一項綜述(doi: 10.1515/reveh-2022-0051),探究了不同消毒劑對新冠病毒存活的影響。
這項綜述收集了670篇研究論文,最終選擇了14篇,發現新冠病毒可以在不同塑料、玻璃和金屬表面存活數小時到數天,在室溫下最長可達9天,如果溫度升高,存活時間就會縮短。而常用消毒劑可在30秒內殺死70%~90%的病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消毒劑已被認定為潛在的致癌物質,根據消毒劑接觸時間和程度的增加,會對人和動物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Mahmudiono T, Ramaiah P, Maleki H, Doewes RI, Shalaby MN, Alsaikhan F, Mohammadi MJ. (2022).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disinfectants on new coronavirus and human health. Rev Environ Health)
所以綜合目前研究來看,我們可以有以下一些結論:
-實驗室環境下,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的存活時間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物體材質、溫度和濕度等。在冷凍環境下可以存活數周時間,在常溫條件下9天可能是極限。
-空氣傳播才是新冠病毒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其傳播風險較物體表面高得多。
大多數情況下,室溫環境下的病毒在最初幾小時至前幾天迅速降低,有極少量病毒可以存活更長時間,但是極少量病毒的存在是否可以引起人(或其他動物)感染,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另外大家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以上大多數研究主要基于實驗室環境,和現實環境是有較大區別的。實驗室中研究人員在最適宜生長的環境下培養高濃度的病毒,而在現實中,絕大多數物體表面的病毒載量相對更低,而且面臨的環境要嚴苛得多,溫度及濕度變化、通風、紫外線等都會顯著影響病毒的存活時間。
所以在消毒時,應當針對病毒的存活情況,選擇對環境和人體影響更小的消毒方式。對于個人而言,做好手部消毒是最重要的一點,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感染風險。
相信之后還會有越來越多關于新冠病毒在空氣及物體表面存活的研究,這些研究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病毒的生長特性,以及了解更加科學的消毒方式。
總體而言,在特定的條件下,確實存在新冠病毒通過快遞/貨物傳播的可能,但是概率非常低。
當數量非常大時,發生物傳人的事件概率就很高了,這就好比即便你經常買彩票,你這輩子可能也很難中大獎,但并不妨礙這個世界上每個月都有人能中五百萬。
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無法成為那個幸運兒的。我們的防疫策略需要與風險高低相對應,正所謂殺雞不用牛刀,過度檢測耗費人力物力,增加了運輸成本,最終這個費用還是要攤在消費者頭上。因此近日決定不再對進口非冷鏈物品核酸檢測,我認為是一個進步。
就像坐飛機會有空難可能,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永遠不坐飛機,這屬于個人自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