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號消息 記者項俊平 宜昌報道
你有木有搞錯啊,避暑還得帶上秋衣、喉片?老土了吧!
老土嗎?
老套嗎?
真的一點也不老套。
如果你選擇是去南方避暑勝地——三峽百里荒度假避暑的話,就必須“入鄉隨俗”,帶上秋衣和喉片。
因為荒上有她獨特、神秘的“小氣候”、“小磁場”、“小場景”和“小情調”。
秋衣:荒上太冷,讓我緊緊地“衣”偎你
避暑,還得帶上秋衣?
乍一聽,還以為是在山下熱暈了頭,說的胡話呢!
但看你是去哪里避暑的。如果你是去湖北宜昌百里荒避暑,那還真的少不了帶幾件秋衣。
眾所周知,海拔越高,溫度越低。
單就避暑而言,海拔1200米左右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高度。高過這個海拔,便應驗了“高處不勝寒”這句話,伴隨孤獨感的,還有寒冷。呆在這樣的景區,不敢出戶,尤如冬天,身體的舒適度和體驗感,都大打折扣。
而位于北緯31度的百里荒景區,平均海拔為1200米。最高處為天然草場和滑雪場所在地,其海拔為1300米。
在這片南方稀有的高山草原上避暑,有一種恰到好處的愜意。
夏天,百里荒最高溫度26度。平均溫度21度。
它涼,而不寒。
涼風,或者涼意,都非常的通透和涼爽。不像有些避暑景區,寒而不涼,涼中帶潮,整天粘粘糊糊的,十分不爽。
早晚出行,涼風習習,必須穿上秋衣,才能體驗好百里荒美麗的“風情”。
更重要的是,穿上時尚的秋衣,你就與周圍的環境產生強烈的違合感。好像一步之間,便踏入了秋天。
而最大的享受,是秋衣帶給你的代入感。
漫步百里荒原,你似乎成了誕生于這座山脈的純情愛情名著《山楂樹之戀》中的人物。在不同的打卡地,打卡,你會邂逅到靜秋、老三,遇見書中所有的人和物。不知不覺中,你穿越時空,進入一個純情的時代。
去吧,去百里荒。
讓一切隨風而去。
在涼爽的山風中,讓秋衣代表某一顆心,緊緊地、緊緊地“衣”偎著你。
不離。
不棄。
喉片:帶上我,與美食無關,只與情不自禁有關
上百里荒,需要帶上喉片,多少讓人有點納悶。
但真的要帶。
而且是必須帶。
其理由,與美食無關。
百里荒上的牛羊肉,遠近聞名。其烹制品,因為是散養的緣故,無論是燉、炒、鹵,味道都鮮美無比。
尤其是烤。
每當夜幕低垂,旅人們便三三兩兩地走向宿營地,烤串。
點燃劈柴,往幾十種牛羊鮮肉上撒上辣椒粉、孜然粉和其它五花八門的調料,將串串烤至金黃酥脆,香氣四溢。然后坐在小湖邊的木椅上,依湖光山色擼串,擼人生,痛飲百里荒自釀的啤酒,瞬間便寵辱皆忘,進入逍遙意境。
辣椒。
柴火。
啤酒。
烤串。
在它們共同作用下,喉嚨漸漸會有些沙啞。但往往是休息一晚,第二天就會恢復原音。
真正讓喉嚨極度難受的,不是美食。
是旅客自己。
許是壓抑得太久。許是很少見到過如此秀美的景色,許是渲瀉,許是表達一種存在,百里荒上,久久回蕩著旅人的共鳴——
見到一朵白云,就尖叫起來。
見到一顆星星,就驚嘆。
見到一片藍天,就吶喊。
見到一頭黃牛,就高呼道。
事實上,讓人最恐懼的,不是這些個體的聲音,而是每天晚上舉辦的篝火晚會。成千上萬的游客圍著熊熊燃燒的篝火,在主持人和歌手的調動下,合著同一個節拍,扯破喉嚨,瘋狂地吶喊。
一遍接一遍。
一聲接一聲。
此起彼伏。
震撼山谷。
源自篝火晚會的尖叫聲,其分貝到底有多大,說來你可能不會相信。我舉兩例:
——7月9日,百里荒荒野星空音樂節隆重開啟。當晚,近兩萬名游客匯聚親子廣場篝火晚會。萬人合唱聲讓住在半山腰刀田驛民宿的游客聽得一清二楚。
——萬人手執手機電筒合唱時,聲音之大、頻率之快,居然讓通訊轉播車的信號陷入癱瘓。
最夸張的說法,也最有戲劇性。
在演出的過程中,百里荒的山頭居然升起了兩道彩虹。游客們戲稱:這是他們用聲音喊出來的。
盡管這個說法,有幾分的夸張,但足以說明聲音之大。
于是,在百里荒的鐵粉中流行這么一句話:上百里荒,帶不帶現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帶
秋衣和喉片,就不爽。(項俊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