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已過半,我準備寫2篇上半年總結文章,第一篇電影總結已寫完(想看的戳這:最高8.9,最低5.4,上半年我推薦這9部電影),這是第二篇關于書籍的總結。
這次推薦的12本書大部分都很有名氣,如果有誰全都看過,那很正常(以下按評分高低排序)。
10、《成龍:還沒長大就老了》
關于成龍的故事,你可能聽說過很多,但又不是特別清楚,這本書可以滿足你的好奇心。
他17歲闖蕩電影圈,膽子大加上從小練過,經常嘗試高難度的危險工作。
為了拍一個10秒的鏡頭,他連遭數次重創;為了創造一個真實氛圍,他差點被豹子撲倒;為了表現一個富有創意的驚險場面,他從70米高樓滑落。
他兩次闖蕩好萊塢,以失敗告終,第三次來到美國,用自己的劇本拍的電影,成為首部登上美國電影票房榜首的香港電影。
讓我更吃驚的是,他年輕時有過不少或浪漫、或心酸的愛情故事。
書中的內容既真實又有趣,對圈內人來說,成龍的經歷很有學習價值。對圈外人來說,不僅能了解國內武行的情況,還能認識到一位有血有肉的真實成龍。
只是作者朱墨對成龍的夸贊有些多,在很多地方重復出現,容易讓人反感。
09、《運營之光:我的互聯網運營方法論與自白》
因為工作原因,看了一些運營書籍,在這里推薦2本。
第一本是《運營之光》,今年已經出了3.0版本。
它的最大亮點在于,既對“什么是運營”這類概念問題進行了解讀,又有面向小白的具體工作方法和建議,也有適合3-5年運營者的案例解析和思考方法。
另一本是《從零開始學運營》。
此書最大的亮點是從零開始講述運營工作,包含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數據分析等多個方面,涵蓋互聯網運營的全部流程。
作者還結合自身經驗,討論了不少運營案例,以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運營工作的核心。相對來說,這本書更適合運營小白。
08、《在南極的500天》
我是在圖書館偶遇這本書的,一開始被標題吸引,上網查了下口碑,評價還不低,于是就借來瞅瞅,結果大受震撼。
作者李航是一名南極科考隊員,曾參加我國第31次和第32次南極科學考察,不間斷地在南極駐守近500天。
從長江出海口到南極大陸邊緣,從珍貴的夏天到漫長的冬日,是什么支撐他們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為什么要冒著生命危險在海冰上采集數據?
那些震撼的現象、有趣的際遇、難忘的人事,悉數呈現在本書中。
李航說道:“我跋涉在廣袤無垠的冰原上,站在深邃絢爛的星空和極光下,自然的力量一次次震撼著我的心靈,讓我完全沒有招架的能力。毫無疑問,是南極塑造了現在的我。”
看此書時,感覺像是跟著作者去了一趟南極,書中配了很多美圖,而且文筆也很棒。對從小生長在內陸的我來說,也算一飽眼福。
07、《富爸爸,窮爸爸》
對此書仰慕已久,今年總算是干掉了,看完卻有些小失望。
此書講的是,作者羅伯特·T·清崎的親生父親(窮爸爸)和朋友的父親(富爸爸)對金錢的看法截然不同,這使得他對認識金錢產生了興趣。
最終他接受了富爸爸的建議,即不要做金錢的奴隸,要讓金錢為我們工作,并由此成為一名極富傳奇色彩的成功投資家。
書中有很多觀點打破了常規,比如工作不能只想著賺錢;要學習會計和法律,學習富人賺錢的方法;窮人都在繳稅,富人都在逃稅等。
我失望的主因是,書中的干貨并不是很多,雖然作者加入了很多真實故事,讓干貨更容易被理解,但有些話一直在重復講。
如果你的時間確實有限,可以只看每一章最后面的總結部分。
06、《美國陷阱》
不夸張地說,這是我今年上半年看過的最爽的非虛構小說。
2013年4月14日,美國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法國阿爾斯通集團鍋爐部全球負責人弗雷德里克?皮耶魯齊,剛下飛機就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逮捕。
這場抓捕其實是美國政府針對阿爾斯通集團的系列行動之一。之后,美國司法部指控皮耶魯齊涉嫌商業賄賂,并對阿爾斯通處以7.72億美元罰款。
阿爾斯通的電力業務,最終被行業內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收購。阿爾斯通這家曾經的全球商業巨頭,被美國人徹底“肢解”。而皮耶魯齊直到2018年9月才走出監獄。
在書中,皮耶魯齊以親身經歷揭露阿爾斯通被美國企業“強制”收購,以及美國利用《反海外腐敗法》打擊美國企業競爭對手的驚人內幕。
作者馬修·阿倫的文筆很棒,我幾乎是一天看完,酣暢淋漓。
這本書能出版,也算是一個小奇跡。
05、《影響力》
推薦2本營銷類書籍,能讓你少被欺騙,還能助你輕松說(qi)服(pian)他人。
第一本《影響力》是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我個人認為,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此書值得每一位消費者細細品讀。
在書中,心理學家羅伯特·B·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解釋了,為什么有些人極具影響力和說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
書中介紹了6個能說服他人的武器:互惠、承諾與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每一個武器都可謂“細思極恐”。
更讓我意外的是,作者在揭露真相的同時,還介紹了如何打敗這6大武器的反擊方法,簡直太有心了。
另一本是《瘋傳:讓你的產品、思想、行為像病毒一樣入侵》。
此書跟《影響力》很像。
市場營銷學教授喬納?伯杰通過多年的調查和實驗研究,為我們揭示這些口口相傳和社會傳播背后的科學秘密,并且告訴我們如何將產品、思想、行為設計成具有感染力和傳播力的內容。
書中提到,有6個因素能實現瘋傳:社交貨幣(讓人覺得有面子)、誘因(讓人容易聯想到產品)、情緒(喚醒分享沖動)、公開性(能被看到就有價值)、實用價值(有用的才是王道)、故事(故事是廣告的最好載體)。
無論你從事任何工作,只要你想銷售某個東西,都可以翻翻此書。
04、《球狀閃電》
去年看完《三體》,一直忘不了那種久違的閱讀快感。今年看完《球狀閃電》,再次被大劉震撼到。
先說簡介:某個雨夜,一顆球狀閃電在一瞬間將少年的父母化為灰燼,而他們身下的板凳卻是奇跡般的冰涼。這一夜,少年的命運被徹底改變,他將畢其一生去解開那個將他變成孤兒的自然之謎……
書中有兩個人物值得一提。
第一個是女主角林云,她的個性像極了《三體》里的葉文潔和楊冬,即使是聰明絕頂的物理學家丁儀,也不能熄滅她的瘋狂想法。
其次是男主角陳博士(簡介中的少年),陳博士是整個故事的見證者和講述者,他像我們一樣普通,有不少缺點,但正是這樣的普通視角和普通人的七情六欲,讓普通的我們更能沉浸其中。
03、《刀鋒》
故事很像《月亮與六便士》。
先說簡介:美國小伙拉里因目睹戰友的犧牲,從此陷入人生迷惘,他拋棄了未婚妻,放棄了華麗生活,開始了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人生轉變……
我認為毛姆可能是20世紀最八卦的歐洲作家,書中的奇人異事數不勝數,尤其是男女之間的各種風流趣事,仿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毛姆對人物的刻畫也極為逼真,書中的三大主角——社交狂魔艾略特、修行青年拉里和拜金女伊莎貝爾,簡直是躍然紙上。
看完不免感嘆:活在生活表面的人有時候比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人可能更快樂。
02、《秋園》
感覺此書是真實版《活著》,而且是以女性為主角的真實版《活著》。
作者楊本芬是一位八旬奶奶,書名“秋園”是她母親的名字,書中的故事便是她母親的故事。
秋園出生于1914年,在那個年代,人們像水中的浮木般隨波逐流、掙扎求生,有的從此破碎,有的尚有生機,而秋園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位。
如作者楊本芬所言:“我寫了一位普通中國女性一生的故事,寫了我們一家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掙扎求生,寫了中南腹地那些鄉間人物的生生死死。我知道自己寫出的故事如同一滴水,最終將匯入人類歷史的長河。”
可能是因為我家住在湖南隔壁,感覺秋園像極了我的奶奶,一生飽經磨難,卻始終樂觀善良,她們都有著獨立女性的堅韌和高尚。
書中的女兒之驊是作者自己,跟著母親秋園受累吃苦,也繼承了秋園的高尚品格。這本書不僅是她們共同的自傳,也是那一代獨立女性們的自傳。
01、《教父》
看電影和看原著小說,完全是兩種感受,后者更為強烈和享受。
此書算是一大爽文。從老唐的衰落到新唐的崛起,紐約黑幫的家族發展史一覽無余。作者馬里奧·普佐(1920-1999)的文字總有一種讓人難分真假的好功夫。
普佐是美國最成功的暢銷小說作家之一,代表作《教父》開啟了黑幫小說的全新時代,一經問世便占領《紐約時報》暢銷小說榜67周,創下2000萬冊銷量奇跡。《時代周刊》發表評論說:“馬里奧?普佐是通俗小說的教父。”
該書出版兩年后,改編自《教父》的同名電影延續著小說的輝煌,擔任《教父》三部曲的編劇的普佐,也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獎。
目前只看了《教父》第一部,后兩本還沒看,等都看完了,必須再刷一遍電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