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成熟的季節,種植戶都會尋找多種方法銷售果實。在皖西南山區,前些年,一些種植戶采取兩種方式銷售水果,即商販上門收購和自己采摘運進城,如今,隨著到農村游玩的客人越來越多,種植戶的銷售方式改變了。
游客到農村游玩,自己進園采摘水果,省去了種植戶采摘的麻煩,價格也比批發高出不少,一邊是節約了開支,另一邊是增加了收入,這本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不過,最近,村民們也有一些“煩惱”。
為了方便游客進園采摘水果,有的種植戶在果園外搭起了大棚,炎熱的夏天,大棚可以為游客遮擋陽光,下雨的時候,大棚又可以成為游客避風雨的場所,但地處山區,這樣的果園并不是太多,其中。有不少果園距離公路有一段路程。
村民們知道,只有方便游客,才能增加收入,于是,有的村民在公路邊搭起了臨時“攤點”,說是臨時,其實是便于搭建又容易收起來的設施。村民為找便捷的設施,花了不少時間,最后,有的村民想到了帶車廂的貨車。
貨車可以裝水果,水果采摘后,裝進車廂,然后拉到人口流動較為集中的公路旁邊,在車廂上支撐起一個遮陽棚,就這樣,臨時攤點便擺起來了。“這樣的攤點晴天挺好,如果遇到下雨天就有一些麻煩。”村民說。
山里的天說變就變,有時,天上剛飄起幾片云,瞬間,烏云密布,一陣不大的風就把遮陽棚掀翻了。村民趕緊搶著收遮陽棚,結果遮陽棚還是被風吹壞,這樣的事還時常發生,村民很苦惱。
如果不下雨,這種方法是偏遠種植戶最好的銷售途徑之一,可是,一段時間下來,購買遮陽棚花的錢亦成了一筆開支。村民欲尋找更完善的方法。
山區路邊有大樹,一些村民選擇將貨車停放在大樹底下,一來大樹茂盛的枝葉可以減少風力,另外,大樹可以作為支架的支撐點,當然,發現要下大雨前,村民就會及時收起遮陽棚,在大樹底下,只是為了避免突如其來的“意外”。
山區村民種植水果,銷售方法不斷更新,隨著社會發展,一些交通要道附近等地方的種植戶有了優勢,而較為偏遠地方的村民說他們在尋找更為適合的方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