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眼觀天下,毒舌鑒是非
公眾號:門中木人(ID:meiriguanjian)
每日觀鑒:2022第12期
— 丁香園開啟“無聲”狀態 —
文 |賈也
在新浪微博平臺,丁香園集團旗下賬號“丁香園”、“丁香醫生”、“丁香生活研究所”、“丁香媽媽”等賬號已被限制發言,平臺提示信息為“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該用戶目前處于禁言狀態”。
除微博之外,此前每天向用戶進行內容推送的“丁香園”、“丁香醫生”、“丁香媽媽”、“丁香生活研究所”四個微信公眾號9日也均未推送消息。
另外,丁香醫生的官方抖音賬號最后更新的時間也停留在了8月5日。
一
針對此次丁香園系列賬號被封禁的具體原因,丁香園工作人員回復記者稱,公司部分社交媒體賬號因平臺要求,做臨時性的調整,禁封30天,但是詳情不是很清楚。
說真的,現在的“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真的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不三不四、不倫不類……絕對是稀里糊涂的賬本,根本無部門可循、無條文可查,只能靠大家“頭腦風暴”,自行腦補猜測了,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
至于這個處罰怎么來的,也是一個未知數——到底是微博、微信等的“自律行為”,平臺自身做出的禁言措施;還是微博、微信按有關部門的“被動行為”,平臺只不過執行相關決定?也是問天天不語的。
說真的,我對丁香園一直是“路人緣”,本身就不關注。但總覺得這是一種“聲音”,一種難能可貴的“聲音”。畢竟丁香園通過科普的手段,積攢了龐大的用戶群體,平臺上也吸引了不少優秀的醫生,在一些醫學方面的知識確實非常專業。在別人給我推薦的時候,我總會抱“一家之言,僅供參考”的態度加以“借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平心而論,中國互聯網是一個輿論大舞臺,借科普之名推產品的,有之;借科普之名推政治綱領的,也有之。丁香園雖然初心大不如前了,但我依然認為它還是比較較真的一種“存在”的。
當然,這種“聲音”最近這幾年越來越顯得有些“政治不正確”了,總是針對防疫過程中一系列違反科學和醫學常識的政策和操作的發言,也被人冠以“敢言”的評價。比如對發放的某些中成藥的用途、入戶消殺等等。
我一直認為丁香園有些不識好歹式的“頭鐵”,對此,我一度擔心丁香園遲早會被狠狠地被收拾一回的,“調教”如何做好日常的“科普”事業。
二
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一個平臺亦復如是,總能被人挑出這樣、那樣的毛病來,畢竟它作為平臺也有其自身的商業利益。
丁香園在江湖上混跡多年,也算“大殺四方”,可謂戰績累累的,戰權健、戰鴻茅藥酒、戰連花清瘟、戰中醫……自古“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攢下了不少粉絲外,也因此拉了無數人的“仇恨”。更何況,丁香園自身也不是一塵不染的,利用平臺極端帶貨“割韭菜”謀利。
因此,將丁香園“合訂本”下來,“黑子”和“亮點”可能是一樣明顯的,就看你怎么拿什么來做文章了!
也正因為如此,一旦丁香園有事,那些對手們就會群起而攻之,煽風點火,想給予致命一擊的,總向大家暗示有歐美資本在幕后支持什么的,一定要上升到國家安全、文化滲透、外國資本等等高度,用心是極其險惡的,試圖將丁香園打倒在地,讓它永世不得翻身。
現在大家都是“聰明人”,打法動不動就召喚國家“有司”和民眾“愛國”進場,痛打丁香園也不例外,腦補起“境外資本”,上綱上線。
我也覺得這種打法有些莫名奇妙的,現在真的有一種“遇事不決,全怪資本”的梗了,就像阿里系背后也有境外資本,這么說來“紅碼”也是境外勢力的賦予的,難道也是境外勢力亡我之心不死啊?
目前的輿論場,我都不忍細看,細細看來絕對反智的,凌亂到沒節操的程度,往往三句正常話沒說完,就給自己加持“民族主義”,而給對方亂扣帽子,冠以“境外勢力”,一定要和歐美扯上關系的那種,試圖將一個樸素的“科學問題”變成一個敏感的“政治問題”,然后評論的基調也幾乎一致的——“嚴打”、“嚴懲”、“嚴辦”等等,面對一個信息平臺被封,一幫聽瓜群眾“墻倒眾人推”,又開始狂歡起來了!
這很不對啊,不是道理越辯越明嗎?我們需要的是科學啟蒙,而不是拋出各種主義??!
三
丁香園系列賬號被封禁這個事,我一直在冷眼旁觀。
我倒隱隱地覺得,丁香園并非因為反中醫遭到如此酸爽的“待遇”,很可能就是犯在了科普的這個事上,也就是科普到了本不該去科普的“禁區”,甚至被視作“惡意科普”。
從科普角度來說,醫學是最容易證偽的學科,不管是親身經歷的患者,還是基數龐大的從醫人員,都能對一篇文章做出較為公正的判斷;從社會角度來看,醫學也是普惠性最強的一門學科,例如一篇吃頭孢不能喝酒的文章,有可能就拯救了某個人的生命,例如一篇完整的心肺復蘇科普,可能也會在緊要關頭派上用場……
科普非常重要,畢竟醫學常識真的能救命,而且防止你被人“割韭菜”。然而,現在的社會空氣讓人有些讓人捉摸不透了。特別是疫情之下,連醫生們都不敢說專業的話了,公布醫學數據變得比發布任何消息都危險、敏感,藥物的研發與應用也被掛上了政治的名頭,有的時候你的“科普”就變得很不合時宜的,絕對屬于“惡意行為”。
一些人曾說文學是“政治工具”,但在實際操作中,政治會抓住一切當做自己的工具,符合政治需要就鼓勵,強行上馬,不符合就打壓、禁言。
正因為如此,我倒認為丁香園挨鐵拳,又和這場疫情沾上了關系,一定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說了些不合時宜的話,畢竟現在的疫情已經不單單是醫學問題了。
寫到這里,我已經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了,也不敢多說了,只能希望個人能夠堅持住個人的良知,不去落井下石,這是我們能做到最基本的操守了。
是的,丁香園違法,那就起訴它;科普有誤,那就是糾正它;內容有爭議,那就是辯論它……現在不由分說地直接封了,搞人間蒸發,反正我覺得這不對,很不對!是的,丁香園既然觸犯了法條、科普輸出有誤,那就拋棄它,繼續去建立更多平臺宣傳科學,只要賽先生還在我們中國,真正的“丁香”們就遲早會香遍大地的……
這是正常的應對思維,然而,目前的社會現狀呢?弄得大家都好像“苦丁香園久矣”的苦主一般,恨不能將丁香園就此揚了灰!
我雖然不是丁香園的粉絲,但看不懂,真的看不懂,也感覺看不下去!丁香園媒體矩陣被禁言,及其所泛起的輿論漣漪,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社會的窗口:
“猜”是“基本盤”,就是不敢追求真相;“砸”也是基本盤,就是一片“墻倒眾人推”的叫好。
看著兩個基本盤,我都不敢把未來往好處想了,畢竟事實證明:這個世上唯有野蠻和落后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對于各種社會的聲音,它可以不香,但不可以讓它不響??!
每日觀鑒:有溫度的高度,有態度的深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