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我雖然是一個數碼愛好者,但是對于NAS我卻是一個十足的“小白”,至于多小白,舉個例子:一開始裝好硬盤之后,我竟然不知道需要分區之后才能正常使用,直到后來查閱了一些大佬的“攻略”,才磕磕絆絆開始了我的第一次NAS之旅。
不會用,為什么非要入呢?如果看過我之前的分享,就應該知道我之前一直是使用硬盤柜的,因為我那個時候更多的需求是冷備份,把重要的文件、私密的照片以及珍藏的電影都做備份,方便管理的同時還能多一份數據保障。對于當時的需求而言,硬盤柜一定是更好的選擇,哪怕我現在在用NAS了,依然會是這樣的觀點。
但是,隨著需求的變化,我希望外置存儲可以變成我的私有云+家庭影音中心,而想要實現這樣的功能似乎只有NAS一條路可選。
一、選購思路
由于我的需求相對簡單,所以在選擇的時候,我比較偏向于一些入門級的產品,這里備選主要有三個:威聯通TS-216、群輝DS220j和極空間Z2s。
先來大致對比下參數:
CPU方面,群暉在整體配置方面基本全是劣勢,RTD1296雖然這些年還活躍在平臺上,但是卻是比較老邁,整體接口、功能性表現都要劣勢于Rockchip RK3568,盡管都是ARM,但是RK3568顯然更加適合當前的潮流。
內存方面,理論上來講同樣核心的威聯通和極空間應該是完全一致的,但實際從廠商的參數來看,極空間似乎更有優勢一些,最大支持4GB內存,后期擴展能力要強于威聯通,當然,如果大家是省錢黨,那么2GB常規家用來說也是沒問題的,沒有必要再去升級。
閃存方面,極空間配備了16GB閃存,依然有一定優勢。
硬盤方面,作為一款NAS的第二個“核心參數”,威聯通優勢就比較大,不僅配備了2個3.5英寸SATA硬盤接口,支持熱插拔,并且還充分利用了RK3568上的兩個PCIe 3.0接口,可以額外拓展支持2個NVMe M.2 2280固態硬盤。
網絡接口方面,三者是一模一樣,都支持千兆的RJ45有線連接。
USB接口方面,威聯通數量和質量都更優秀,1個USB3.2 Gen1和2個USB2.0接口對于日常使用完全夠用。
HDMI接口方面,只有極空間配備了HDMI2.0A,相對其他兩者更有優勢。
綜合配置和品牌,我最終選擇了威聯通TS-216。而且,單單從這次的選購就能夠看出整個NAS行業的一些現狀,特別是在入門級產品方面,老牌群暉的確有些乏力,如果不是系統+品牌效應,我覺得多半沒人會選吧;而另一方面,像極空間這樣的年輕生力軍在入門級功能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強,特別是對于一些喜歡“拿來就用”的用戶,優勢可能更大些,但是在真正的存儲領域還是偏弱一些。
至于我選擇威聯通,一來威聯通TS-216在存儲擴展、性能方面看著不錯,二來經過多年的沉淀,威聯通的系統可玩性、存儲方面的底蘊以及穩定性對比新興品牌而言優勢還是非常大的。大家如果也恰好在看入門級NAS產品的話,不妨做個參考。
二、威聯通TS-216機箱介紹
威聯通TS-216的整體設計沒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依然延續了NAS的經典外觀ID,基本上老牌廠商是不是都是這樣的?倒是左側控制區域的藍色裝飾面讓整個NAS看起來不那么沉悶了。
NAS的正面設計了兩顆控制按鈕,上方為“電源”按鍵、下方則為“一鍵備份”按鍵。另外,正面還配置了一個USB3.2 Gen1接口,我們可以將一些外置存儲接在這個接口上,并按下“一鍵備份”按鍵,即可將該存儲設備上的資料一鍵備份至NAS,非常方便且實用的小功能,適合我這種懶人。
除了正面的一個USB3.2 Gen1接口之外,在機身的背面還有兩個USB2.0接口,以及一個千兆RJ45有線網口。
由于NAS基本是24×7小時運行的,為了更好地確保設備穩定運行,機身內部不僅設計了主動散熱風扇,而且還在機身側面、正面硬盤位上方都設計了散熱格柵。目前為止,我家的NAS運行了大概3周,還沒有出現過故障,狀態不錯。
機身底部設計了四顆腳墊,不僅能夠防滑,還能夠起到一定的緩震作用。
威聯通TS-216機身內不僅配備了兩個3.5英寸硬盤位,還額外提供了2個M.2 2280固態硬盤,這在入門級NAS里可以說是獨一份的設計,通過本文最開始的對比也能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如果有一定玩機基礎,那么也可以利用這兩個M.2 2280固態硬盤玩出更多花樣。
安裝硬盤比較簡單,哪怕是我這樣的小白看著圖紙也能快速完成。兩塊硬盤都是我在去年的時候屯的東芝NAS專用硬盤,容量為4TB,問過群里有NAS的朋友一般都是RAID1,所以我也組了RAID1,好處是數據安全有所保證,缺點是容量只能1+1=1了。
三、如何利用威聯通TS-216打造私有云及家庭影音中心
威聯通TS-216雖然定位入門機型,但是對比同級別出色的硬件配置,搭配上全新的QTS5.0.1系統,使得其能夠輕松應對家庭使用,比如我這次購買威聯通TS-216最主要的兩個用途,一個人打造屬于自己的私有云,另一個則是以NAS為中心打造家庭影音中心,至于更加高階的玩法,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來熟悉,高階玩家可以忽略我了。
(一)打造私有云
如果要打造私有云,那么遠程訪問就是必須要過的“一關”。就目前我的了解,大致有三種方法:
1、公網IP,這應該是最簡單,但也是最難的方法,但是由于目前國家對于公網IP的政策逐漸收緊,不僅新的不怎么放了,而且還收回了一些舊的公網IP,就我目前了解,除了電信還有機會弄到公網IP之外,聯通和移動的可能性極小。我家不巧就是移動,抱著一絲絲希望問了網絡維護,斬釘截鐵告訴我“不可以”。
2、掛載在具有外網穿透功能的路由器下,比如蒲公英家的路由器,就可以在沒有公網IP的情況下完成異地組網(沒有注冊的情況下,最多三臺設備),這個在之后的文章里我可能會專門說一下過程以及實際效果。
3、利用威聯通自家的myQNAPcloud,通過注冊威聯通賬號就可以實現遠程登陸,并完成一系列遠程訪問操作,優點是不需要額外增加硬件,缺點是速度略慢。
這里我重點介紹如何通過威聯通自家的myQNAPcloud遠程訪問NAS。
首先我們需要登陸NAS桌面,然后找到“myQNAPcloud Link云聯通”,打開之后根據向導提示完成賬號注冊即可。
注冊成功后,在“myQNAPcloud云服務”中會顯示NAS在網絡上的地址,記住這個地址,之后我們就可以在手機、電腦上通過這個地址來完成遠程訪問。
通過遠程訪問,我們可以對“分享文件夾”中的文件進行下載,或者將電腦、手機中的文件上傳至該文件夾中,實現私有云的功能。用移動網絡測試,下載速度大致在300kb/s左右,應對圖片、音樂、文件等媒介完全夠用。
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在“myQNAPcloud”中登陸NAS管理桌面,從而實現全功能控制,遠程管理也更加方便。
這樣,簡單的私有云功能其實就實現了。
(二)打造家庭影音中心
對于絕大多數NAS用戶而言,影音功能一定是必須的,沒事掛掛BT或者PT下載,回家就能享受精彩影片,這樣的體驗在忙碌之余再合適不過。
1、下載
下載的話,目前我一直在使用的是威聯通的Download Station,軟件下載簡單,在AppCenter中就能找到。
Download Station界面比較簡約,用起來也很簡單,下載好的BT種子直接拖進去就能夠進行解析和下載。下載速度目前體驗下來不太穩定,時快時慢,不過好在更多時候是離線下載,有的是時間。
不僅如此,Download Station還內置了多個搜索引擎,我們可以在“BT Search”中搜索我們想要的BT資源,建議大家在搜索的時候盡量使用英文來搜索,資源數量會更多一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威聯通TS-216還支持Docker下載,玩家還可以考慮通過Docker工具Container Station下載ARM版本的下載工具,如qBittorrent、Transmission、Aria2都是沒有任何問題,只需要打開Container Station。
然后搜索qbit,就可以找到很多支持ARM的版本,直接點擊下載安裝。
就可以成功安裝qBittorrent了,無論是下載BT資源,還是PT資源它都可以勝任。
2、搜刮
搜刮目前我使用的是“Plex Media Server”,同樣在AppCenter中就能找到它,其支持海報墻的搜刮,很多大神都推薦這個,我個人使用下來也比較方便。
下載好的電影在Plex中能夠自動完成海報墻的更新,并實現影片信息刮削,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插件是支持中文顯示的,用來了解影片簡介的時候還是挺方便的。
Plex也可以用作播放器,除了常規功能之外,還有分段播放功能,對于懶得快進,又想跳轉到自己喜歡時間的用戶而言較為方便。
3、電視端播放
電視端播放,我比較推薦KODI,無論是資源更新,還是播放速度、播放效果都非常出色。
在同一局域網下,選擇Windows網絡(SMB)即可添加NAS文件夾,之后我們就可以在文件區看到NAS存放電影或者劇集的文件夾,之后我們就可以選取自己喜歡的電影開始播放啦。
四、總結
盡管使用威聯通TS-216已經有兩周時間,但是就目前我的使用功能而言,也只是挖掘了不到它不到20%的潛力。雖然從定價來看,威聯通TS-216僅僅是一款入門級的NAS產品,但是無論是硬件還是配套軟件,威聯通TS-216都有著非常不錯的可玩性,只要愿意去用它、研究它,我覺得它能帶來的樂趣遠不止文章中談到的這些。
之后我也會更加深入地使用威聯通TS-216,希望能夠持續為大家帶來更加有用的NAS使用心得,我們下次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