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在中國不僅是一種技術應用,還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形式、產業形態和市場載體。與此同時,一種新的變化正在發生,數字化正在不斷改造政府,今后將成為政府治理與運行的重要方式。數字化對經濟的影響發展了數字經濟,核心是“兩化”——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數字化進入政府的結果則是數字政府,核心則是信息的應用。
圖 |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
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等多項文件。國家主席在會議上強調,要全面貫徹網絡強國戰略,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會議指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創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舉措,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意義重大。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要以數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職能轉變,統籌推進各行業各領域政務應用系統集約建設、互聯互通、協同聯動,發揮數字化在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職能的重要支撐作用,構建協同高效的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
在數字政府建設中,要強化系統觀念,健全科學規范的數字政府建設制度體系,依法依規促進數據高效共享和有序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提升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水平。同時,要始終繃緊數據安全這根弦,加快構建數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體系,全面強化數字政府安全管理責任。
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要指出的是,中央深改委推出的這份指導意見,對今后國內的數字政府建設將會形成重要的推動。可以預見,國內各級政府將會掀起一輪數字政府建設的熱潮。然而,由于各種差異的存在,各地政府在數字化發展基礎上存在很大不同,面臨的發展問題也各不相同,最重要的是,對數字政府的理解可能存在很大不同,這可能導致在今后的數字政府建設中,會遇到不同的問題。
第一,各地應該如何理解數字政府?
有人會問,過去政府也搞過信息化,花了很多錢,買了很多軟硬件,建了很多政府網站,這次的數字政府與過去的信息化有何不同?
從會議內容看,數字政府關系到政府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創新,還關系到政府職能的改革和調整,政府服務也會因此改變。所以,過去的政府信息化是皮毛,就像換一件衣服;這一次的數字政府建設,則要改換筋骨、打通神經網絡。如果再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那可能會有脫胎換骨的影響。
第二,如何適應數字政府時代的環境?
數字政府時代最大的環境變化,就是政府更多地要“沉浸”到信息中。過去說信息化、信息大爆炸,更多是指全社會、媒體輿論環境、各種互聯網平臺,面對這樣的信息爆炸,政府主要是被動應對者的角色。
但在數字政府時代,政府則會更深地、更全面地“陷入”并“參與”到信息之中,除了要對信息做出反應,還需要學會利用各種資源、各種手段來提高信息獲取、信息識別、信息分析的能力,面對復雜且快速變化的信息世界做出判斷,從而做出相對科學、理性的決策,從而形成更加合理的公共政策,為社會公眾服務。政府適應數字政府時代,實際上需要在深層次去適應信息,應用信息。
第三,數字政府時代的政府工作重點抓什么?
無論在哪個時代,政府工作的重點都是提供公共服務、社會安全,順便再推動經濟發展,這是政府工作的目標。在手段和方式上,數字政府時代則與過去有很多不同。
在我們看來,數字政府本質上是對政府工作的數字化改造和數字化賦能,其核心是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來提升政府服務與政府治理效能。因此,各地政府向數字政府轉型的關鍵是抓好信息應用,立足于信息來做很多事情,包括:跟蹤形勢、感知態勢、了解政策、支持決策、推進工作、監督執行、規避風險、學習新知等。
一句話,了解并掌握信息,應用好信息,這是在數字政府時代做好政府工作的關鍵方法。
中央推動之后,數字政府建設很可能蔚為大觀。這既是政府工作平臺、工作手段的改進,也是政府職能和工作方式的變革。在數字政府時代,建立高質量的信息平臺,抓好信息應用,是各級政府在新時期提升治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務質量的關鍵。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