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這一天應該被銘記,在這一天,歐元“正式”隕落,經過了一個很長的“高高在上”的時期,現在的歐元已經變得再度比美元更“便宜”。同時,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歐元兌美元持續貶值的態勢不會扭轉。
在面世之初,歐元兌美元曾經大幅下跌。在1999年面世時,每1歐元兌1.18美元。到了2000年10月26日,歐元兌美元曾跌到了0.8228美元的當時歷史低位。不過,隨后歐元開始經歷了一段復蘇期。到了2001年初,歐元已經升到兌0.96美元。不過歐元隨后又踏入下跌期,雖然這次的跌幅較小,最低跌至于2001年7月6日的1歐元兌0.834美元,此后歐元就站穩了腳跟。
圖 | 歐元兌美元匯率變化(1999年至28日)
來源 | 新浪財經
歐元這種貨幣兌美元呈現強勢,則是從本世紀開始的。在2002年7月15日,歐元兌美元開始接近1:1,到了2002年末,歐元就已經達到了1.04美元,隨后還在持續攀升。2003年5月23日,歐元第一次超越了它面世那天的高度1.18美元,這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因為此后它幾乎是一路攀升。
歐元在2004年12月24日,沖破了1.35美元。2004年12月30日,它又創下了1.3668美元的當時最高紀錄。2007年8月13日,歐元達到了1.37美元。2007年11月23日,歐元達到1.49美元。2008年4月22日及7月15日,歐元兩度達到當時的歷史新高1.60美元。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歐元進入了一個強烈震蕩時期,但依舊展現了活力,2014年2月8日,那時的1歐元依舊可以等于1.3631美元。
無法否認的一點是,過去的歐元,曾經是世界市場的強勢貨幣,它大致影響到5億人的經濟和財富,其推動的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為歐洲經濟釋放了潛能。不過,要是與過去進行對比,歐元一路走來,主要是受益于歐洲的利率相比美國具有吸引力,這一點現在已經出現了顛覆性改變,因為美聯儲開啟快速加息,現在的利率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新冠疫情之前的利率。而歐洲方面,盡管歐元區的通脹率達到創紀錄水平,但歐洲央行加息仍顯得十分遲緩。這一政策差異帶來歐洲和美國利率水平快速變化,也使得歐元喪失了吸引力。
再一點就是財政赤字問題,美國的財政赤字,長期以來始終是被詬病的一個大問題,無數人預料美國的債務規模非讓美國經濟死掉不可,可問題是它就是死不了,相反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差不多已經死絕了。所以,現在美國政府的債務,已經遠不如過去那樣,被視為一種絕對的負面因素。在歐洲,歐元區國家財政不統一,反而給歐元帶來制約,也影響了歐洲央行決策機制。歐洲央行之所以遲遲不愿加息,也在于一些歐元區國家債務風險過高,擔心歐洲爆發新一輪主權債務危機。就財政問題來看,盡管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2020年新冠疫情危機之后,歐美都先后采取了量化寬松政策,但財政問題相對于歐洲更為迫切,影響更為直接。而此問題相對于美國而言,更像是一個“紙面風險”。這也是歐元與美元此消彼長的一大因素。
其他的因素呢?
歐洲實際與美國一樣,無論是能源危機,還是通貨膨脹,美國有的負面問題,歐洲也有。不過有一點是美國沒有的,而在歐洲卻是無法回避的大問題,那就是歐洲正在經歷二戰后歷史上死傷最為慘烈的戰爭——烏克蘭戰爭。基于地緣政治的這場戰爭,在根基上動搖了歐元的基礎,今后雖然歐元兌美元也會有上下的波動,但趨勢確定無疑是向下的,地緣政治已經讓歐元徹底失去了相較于美元的優勢,因為整個歐洲本身都處于風雨飄搖之中,接近失去對歐洲大陸的主導權,成為世界地緣政治的配角,而不是主角,哪怕是主角之一。
這樣的結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歐元是歐盟最重要的象征,也是歐洲對未來的期待,歐元的大貶值意味著整個歐洲國家資產的大貶值,這毫不夸張。事實上,所有的歐元資產,在今后都變得不值錢了。俄烏沖突以來,歐洲股市的總市值在半年里減少了3.6萬億美元,縮水額度相比中國(1.7萬億美元)和美國(1.5萬億美元)明顯較為突出。歐元因為一個長期被有意無意忽略的基礎構成因素——地緣政治而被徹底動搖了,從根基上就被動搖了,歐元不再是一種可靠的貨幣,而是一種充滿風險的貨幣。
戰爭代表現在,那么,未來的歐元又會怎樣呢?
貨幣是一種信用,在信用的世界里面,沒有什么比在信用面前軟弱無力更可怕的事情了。只要看看現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表現,那些作為歐元主要支柱的國家,如法國和德國,他們對于歐洲事務的真實能力以及道德水平和經濟結構隱患,在烏克蘭戰爭中暴露無遺,嚴重打擊了歐元的信用。在最壞的情景下,法國和德國這兩個老歐洲國家,他們未來幾乎肯定會向美國要求能源支持,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會要求某種金融援助。
所以在歐元的弱勢前景面前,原來歐元的主體國家——法國和德國,既顯得無能為力,又似乎無動于衷,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為歐洲發展引擎和穩定器的德法出現問題,經濟不景氣,則勢必威脅到歐元的長期價值和信用。所以,法國和德國對烏克蘭戰爭的現實主義態度,只會加劇歐元的貶值。很不幸,這兩個國家的政治家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出賣了自己,實際也出賣了歐洲的未來。
簡單再寫幾筆歐元和美元。
我的意思其實很簡單,我們曾經的世界沒有了,我的意思是說,那些穩定的,可以慢慢來,按部就班,動不動就是模型和數據,從上學讀書到以后賴以為生的世界沒有了。世界的地緣政治推翻了那樣的世界,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簡單、直接、粗暴,似曾相識的新世界。
歐元不行了,日元不行了,其實不行的還有很多。這些代表國家的貨幣,跟著國家一起,一定會重新站隊。這倒不是什么牛人的規劃,上帝也干不了這事,這就是有人“作死”造成的,然后大家一起跟著倒霉。金融界最喜歡談論“黑天鵝”,就是誰也不知道啥是真正的“黑天鵝”。
曾幾何時,大家都在罵“該死的美元”,現在忽然發現,有了“該死的歐元”、“該死的日元”… … 但美元反而沒事。事實上,現在的世界,也就美國沒事,其他的都有事。這樣以來,未來就簡單了,一窩蜂的都去持有美元,讓美元跑得更高、更遠、更好。當然,要是沒有辦法持有美元,那本幣互換也是可以的,只是這事兒很快就會還原成為易貨交易,因為那樣更簡單。
現在美聯儲的利率是2-3%,但是貸款利率是5-6%,誰能抵擋這樣的誘惑?誰還會想投資?美元現金放在那里就有5%以上的回報啊,世界重回現金為王的時代。這么大的改變,其實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作死”是最可怕的黑天鵝,它真的來了。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