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有藝術眼光的人,即使看到的是廢品也可能將其變成藝術品,而沒有藝術眼光的人,手拿藝術品,也可能視為廢品。這話對于皖西南山區村莊的一些村民來說感觸頗深,因為在他們眼里,有的廢品只需稍做處理,就變成了工藝品,受到不少人的青睞。
周六上午,攝影師一行在山村采風,在村道邊看到一棟三層的樓房,房子旁邊有一個用鐵架和彩鋼瓦搭建起來的棚子。棚子里堆放著很多“柴火”。聽到一行人中有人說這些“柴火”挺有意思時,一位村民走過來連忙說,這可不是柴火,是難得的藝術品,是他們創收的“寶貝”。
聽到村民說這話,勾起大家的興趣,普通的柴火怎么就是藝術品?村民介紹說,這些東西在一些村莊確實是柴火,很多是桑葉的枝條嘛,勤快的村民會將其拿回家當作柴火燒,而有的地方村民便將其丟掉了,在他們這里,卻是“寶貝”呢。
為了弄清其中的緣由,村民欲帶一行人進樓房的一樓參觀。遠遠只見幾個人正在里面忙碌著。剛到門口的時候,村民問,你們看,這些東西都是圓形,有大的,也有小的,是藝術品嗎?“確實挺好看的,是啥東西?”有人忍不住問道。
“這只不過是雜木而已。”村民說。走進樓房一樓后,仔細觀察才發現,這些確實是雜木,只不過將其鋸斷,瞬間變成了一個個餅狀的小木塊。由于里面的年輪和色塊挺特別,村民們都說這是“寶貝”,是藝術品,可以做裝飾用。
原來,近些年,當地村民發現一個商機,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將廢棄的木頭、桑葉枝‘樹根等利用起來,稍做處理,廢品變成了“寶貝”,這些藝術品受到不少人歡迎,產品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當然,形狀不佳的需要在稱重時挑揀掉,村民說,其實,發掘這些“藝術品”并不難,看!他們將鋸斷的木頭一塊塊裝進小兜兜里,250克或500克裝一起,直接就有人要。
看到村民們忙碌的身影,一行人不敢相信,就這些東西還能賣到錢?不過,不得不相信,因為,村民們將一塊塊圓形木塊放在秤上稱重,然后打包裝箱,準備發貨。其中,有的藝術品還出口到多個國家呢。
木頭放上電子秤,仿佛眼前稱的不是廢品,而是水果、食品一類的東西,是啊,村民將廢棄的木頭賣成了“高檔產品”,除了有藝術眼光外,相信還有其獨特的渠道。
能將廢品變成藝術品,很多人看到后,都夸贊村民們的眼光,生在山區,這些原本的廢品年年都有,如桑葉每年都要伐枝,伐后的桑葉枝就是“廢品”,也是變成“藝術品”的材料之一。當然,也有人覺得“廢品”就是廢品,哪有那么高檔,不過,能將“廢品”增收,值得點贊,您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