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發現1例境外輸入猴痘病例,不出預料,這個消息很快上了熱搜。關于猴痘這個話題之前已經說過很多了,這里說一下幾個關鍵點。
1. 全球猴痘病例數已經開始顯著下降了,圖1和圖2分別是歐洲和美國的猴痘病例數。另外病例曲線下降并非檢測不足所致,這一點從檢測陽性率(圖3)可以看出來。
圖1
圖2
圖3
2. 很關鍵的一個信息是,猴痘目前仍然是高度集中于特定人群的傳染病。
根據英國本月更新的第七份猴痘技術簡報,猴痘主要在英國特定人群(MSM,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中傳播,中位年齡36歲,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和性接觸傳播。在可獲得性別的3125例病例當中,41位是女性,3074位(99%)是男性(圖4)。
圖4
在這些猴痘病例中,52.9%去年有性傳播疾病(STI),34.2%在過去3個月有超過10名性伴侶,26.3%攜帶HIV。
如果放眼整個歐洲,人群特征也沒有顯著變化。歐洲猴痘病例中,98.8%(17685/ 17896)為男性,中位年齡37歲(圖5),在公布性取向的男性病例中96.9%(8771/ 9053)為MSM。在美國CDC統計的數據當中,337例(94%)在癥狀出現前3周內與男性發生關系,報告有1名、2~4名、5~9名、10名以上伴侶的比例分別為27%、40%、14%和19%。
圖5
3. 接著說下臨床表現。歐洲的病例當中,76.4%(11172/ 14623)出現皮疹,68%有全身癥狀(發燒、疲勞、肌肉疼痛和頭痛等),6.1%需要住院(圖6)。
截至9月13日,歐洲共有5例病例進ICU,3例死亡。
圖6
4. 由于猴痘的傳染性(既往估計R0介于0.57~1.25),以及這次重慶是在入境人員新冠防控集中隔離期間發現,該病例出現社會面傳播的風險很低。
目前風險比較高的其實是為其做檢測的醫護人員,全球目前有91例醫護人員感染猴痘的病例,其中3例為職業暴露。這提示我們應當為檢測人員提供足夠的防護措施,主要是防止接觸感染者的體液。
5. 相比于新冠,猴痘容易控制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病毒本質。
與新冠病毒等RNA病毒相比,痘病毒(Poxviruses,包括天花、猴痘)這樣的DNA病毒變異速度慢得多,它們的基因組非常穩定。盡管痘病毒會持續進化,也有可以逃逸免疫系統的方法,但是它們不會像新冠病毒那樣改變病毒表面蛋白進行逃逸。
實際上,天花之所以可以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種通過疫苗接種實現根除(elimination)的人類病毒,就在于其疫苗高度有效。天花疫苗有效率超過95%,接種后保護力幾乎持續終身。
目前美國CDC批準的猴痘疫苗有JYNNEOS(為預防猴痘和天花研發)和 ACAM2000(為預防天花研發)兩種。但基于目前猴痘的臨床表現、流行病學特點以及病例發展趨勢,并不建議人群普遍接種疫苗以預防猴痘,CDC主要建議猴痘患者的密接者,以及過去兩周內有性伴侶被診斷出猴痘的人群接種。
整體而言,對于國內絕大多數人而言無需過于擔心猴痘疫情。根據目前WHO的建議,各國仍需密切監測猴痘,采取多種措施控制猴痘疫情進一步蔓延。我之前也反復說過,對于個人而言,無論取向如何,做好安全措施至關重要——不僅僅是預防猴痘一種疾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