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十幾年的房地產報道生涯中,我發現了一個規律:
城市板塊的進化,往往都是“前人栽樹、后人摘桃”。
以北京為例:
一個板塊,從市場陌生、到被消費者接受、甚至成為熱門,往往需要一個契機。
這個契機,通常是某個品牌房企拿地、進駐、做出叫好叫座的樓盤項目。
這就是所謂的“種樹”。
好項目讓一個區域被大眾認知、接受,后續同板塊土地出讓就會變成熱門,引來眾多房企“摘桃”。
這樣的故事持續上演,在北京,中海就多次扮演故事里的主角。
比如,中海寰宇時代創下南城銷售奇跡,讓業內認識到瀛海板塊的潛力,引來后續多家房企在此拿地;
再比如,中海甲叁,在一個非傳統豪宅區的板塊,經過反復推敲,精雕細琢出跨時代的中海甲叁號院,開盤僅憑圖紙拿下20億首開佳績,同時牽動全城高凈值人群的注意力,重新審視西南三環城市價值;
中海甲叁已驚艷呈現,兌現藏峰系的魅力
在今年第三批土拍中,中海甲叁相鄰地塊成功溢價拍出,銷售指導價也創下同批次最高。
后續地塊"果熟蒂落",是區域成熟度提升的體現;而中海的深耕"種樹",與區域的成熟往往同步進行。
這就體現出審讀城市發展、研判區域價值的獨到眼光。
比如,中海甲叁的成功,自然是產品主義的勝利,但也離不開麗澤產業發展提速的同頻共振;
再看中海京叁,之所以一房難求,也離不開亦莊經開區這兩年明星級的耀眼表現。
中海首開拾光里、湖光玖里的梅開二度,也都卡在金盞自貿區、新國展建設的重要節點。
“種樹”的中海,早已遍地開花,成為近幾年北京樓市當之無愧的明星;
在今年的土拍市場,中海又扮演了“摘桃”的角色,把區域深耕進行到底。
比如三批次的土拍,中海落子三環南中軸地塊,也正是看到了南中軸整體規劃公布落地、首都商務新區蓄勢待發的"蜜桃漸熟"時機;永豐地塊的乘勝追擊,則是對北清路前沿科創發展走廊持續看好的連續下注。
自“種”、自“摘”,中海的“桃”金術,值得認真剖析。
貳
數字最能說明問題:
截至2022年第三批次土拍,北京共出讓49宗住宅用地,總出讓額1480億;
其中,中海北京一共攬下6宗地塊,豪擲259.55億!
是房企中拿地數量、金額的雙冠王。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與其他房企熱衷于組成聯合體出戰不同,中海拿地,大多是獨資,獨立開發、銷售。
在土地市場,中海,刮起的是不一樣的旋風。
在第三批次土拍中,中海乘勝追擊,“連下三城”,147億拿下三宗熱門地塊,再次成為土地市場大贏家。
而這三宗地,就充分體現出中海深耕區域,自“種”、自“摘”的經營思路。
在拿地成功之后,中海推出的海報,已經把這種思路體現無遺——
海淀地塊,將拾光系的好產品帶給更多財智菁英;
三環南中軸地塊,則會以藏峰系豪宅作品繼續牢牢占據城南高端市場的頭牌。
拿地之前的銷售業績,是這種思路的底氣:
3月,拾光系中海滙德里首次開盤,收金約50億元,是2022年中海6個單盤銷售超50億元的項目之一。
目前項目銷售已經進入尾聲,僅剩部分躍層房源可選。
隨后,海淀北、咫尺未來科學城西區的悅燃系——中海匯智里,2月拿地,45天極速取證,20億開盤業績,詮釋了什么叫中海速度;
目前項目銷售還在提速,在整個板塊備受歡迎;
有什么理由不期待兩個新地塊的榮光將會繼續呢?
而“藏峰系”豪宅作品,則在造甲村、亦莊、德賢路接連創造銷售神話;
今年,亦莊門戶、南城標志性豪宅作品中海興叁號院,開盤開盤7天去化50%+,目前已經去化過半;
大紅門首都商務新區地塊,勢必將成為“藏峰系”在南城的第四個標志性作品。
拾光系滙德里+悅燃系匯智里+藏峰系興叁號院,三個“神盤”用時不到一年,就已經“枝繁葉茂”,結出累累碩果;
趁勝追擊,259.55億“摘桃”,堪稱中海獨門“桃”金術。
叁
自“種”、自“摘”背后的意義,當然不僅僅是經營層面。
它其實是對購房者的一種重要的信心背書:
只有房企自己相信區域價值、深耕區域價值、不離不棄、持續推新,才能讓購房人買得更放心,對價值前景更有把握。
中海拾光系在中央別墅區的不斷創造奇跡,就很能說明問題。
回顧去年,中海首開拾光里豪取1-10月整個朝陽區的住宅銷售網簽金額冠軍,累計實現網簽42.55億元銷售額。
拾光系的魅力、中海“產品專家”的建筑功底與實力,在中央別墅區購房人中種下了一顆種子。
這顆種子,在今年中海首開湖光玖里項目上生根發芽。
項目6月拿地、8月27日售樓處開放,20天超5000組客戶到訪。
這個位于中央別墅區核心、羅馬湖畔,咫尺祥云小鎮的拾光系新盤,再次把中海的產品力詮釋得淋漓盡致。
全系洋房產品得房率超80%,全景落地窗,南臥全飄窗,拾光系的戶型“魔術”,再次顯露威力。
開盤熱銷40.5億,不過又是一次順理成章。
審時度勢、積極作為、謀劃布局、厚積薄發,中海的打法思路非常清晰;
市場也以優異的銷售業績給予中海北京豐厚的回報:
在相對弱勢的市場形勢下,上半年銷售超200億,在整個市場一騎絕塵。
中海的“桃”金術,也因此成為房企與購房人良性互動、創造雙贏的經典案例。
肆
行文至此,也許你會覺得:拿對地、做好產品,“摘”桃子就是水到渠成、舉手之勞?
當然不是。
每一顆甜美果實背后,都是無數的汗水澆灌。
在高度內卷的北京市場,從來都沒有“輕易”二字,即便對中海而言。
我接觸過的北京中海營銷人,都是“卷王之王”,細節之王。
和不少業內同行交流,作為中海合作方,都要做好隨時、隨地溝通的心理準備。
大半夜開電話會,晚上即便很晚發信息也能得到秒回,這都是與中海打交道的常見現象。
“卷”,并不僅是拼人力。
央企背景、建筑出身,在中海,根深蒂固的成本和運營思維,創造出一種獨特的“制度型內卷”。
市場總體客戶量下降,購房意向下降,怎么辦?水磨工夫。
截至目前北京中海銷售額已近300億,集中開盤最終簽約的,約為80多億,剩下220億,都是一戶一戶持續磨出來的。
磨的背后,是標準化,細節化,強制PK,對自己狠一點、再狠一點。
比如,對到訪客戶的量化邏輯考核,中海是最深入的。
每一組到訪客戶都進行持續保溫跟進,考核得很細,從第一渠道、交叉認知渠道,到每項營銷動作的客單價,傳播及轉化價值,都在定向考核之列。
北京中海項目的早晚會,固定由項目營銷總監自己開,視頻上傳及交流,各個項目之間互相參閱;
每一組客戶,負責人都親自盤,難點客戶全員研討;
日報周報月報所有報表,全部公開晾曬展示,各項目PK橫向變化,可謂“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回款,是銷售的生命線。
北京中海把有效銷售刻進自己骨子里,約定付款、新賣新簽、前置追回等各類指標細分,一戶一戶死磕,真金白銀快速回款。
這也成了支持不斷買地的最堅實基礎。
在北京中海,無論是開盤大賣還是穩定持銷,臨近尾盤或者商辦車儲,以數據和刻度為公平依據,對每一名營銷員工細致考核。
怎么考核?不斷迭代,提煉了26項核心指標。
賞罰分明到什么程度?甚至出現了某個當月賣了8個億的持銷項目,負責人和銷售經理工資獎金被扣為負數。但被罰對象,對這套體系心服口服。
從2、3個主力盤,到現在近10個、10億+高產出盤,北京中海人員基本不變,純粹靠管理提升效能:
項目制改為矩陣式管理,數據化平臺建設顯著賦能,拉通制度,規范細節,統一標準,聚合資源。
最近3年,產品系成型,各項目從定位客研,到營銷回款的細節,沉淀出獨特的“28法則路徑”,8成固定部分推陳出新優化,2成根據項目特點精雕細琢。
這,是北京中海快速開發、快速調整的高效之源。
胡 Sir 不 胡 說
轉載與合作請與后臺聯系
胡Sir · 矩陣
企鵝號丨網易號丨頭條號丨微博號丨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