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這樣一種說法,即一天中最佳攝影時間是下午 4-6 點,也就是所謂的攝影黃金時段。但更準確的說法是,黃金時段是指日出后的第一個小時和日落前的最后一個小時,而且黃金時間的長度也并不固定。
如果在赤道附近,黃金時間往往持續一到兩個小時,而且從冬天到夏天,時間間隔不會有太大變化。但是如果在靠近北極或南極的地方,黃金時間會很不同且持續得更長。
為什么只有黃金時間獨得攝影師“專寵”?黃金時段產生的光線比較柔和,不會出現很刺眼的陰影,整體看起來非常溫暖討喜,但黃金時段并不適合所有類型的攝影題材。比如,街頭攝影師更喜歡對比強烈的畫面,所以一般在正午拍攝,而一些微距攝影師為了拍出顏色的飽和感和豐富細節更喜歡在陰天拍攝。
藍色時段
黃金時段是指日出后一小時和日落前一小時,而藍色時段則相反,它指的是日出前一小時和日落后一小時。藍色時段的天空會變成唯美的冷色調 —— 藍色和紫色,但這時的光線不夠強烈,容易翻車,但如果你的技術設備都在線,那成片絕對驚艷。
黃金時段的光 001 前景光
拍攝主體正面直對太陽,在黃金時段,前景光的光線非常溫暖、柔和,適合拍攝人物、野生動物和鳥類,而且這時的太陽不會太刺眼。
002 背光
拍攝對象站在太陽前面,就會出現逆光。黃金時段的逆光會產生一種朦朧、神秘的效果,就像這樣。
此時很容易讓拍攝對象曝光不足,為避免這個問題,要確保對主體而不是對背景進行測光。
003 邊緣光
太陽會在拍攝主體周圍呈現出光暈的效果。當主體處于黑暗背景前面時,光暈的效果會更明顯。要創造這種效果不需要直接背對著太陽,只需要背處相對黑暗的環境,然后讓太陽從背面某個角度射過來就好,至于具體的方位你可以拍攝前到處試試。
004 剪影
當主體在明亮的背景下呈現黑色時,就會產生剪影。
把相機放低,直接對著光線拍攝。(確保對背景而不是對主體進行曝光)。
5 大拍攝技巧 001 觀察云層狀態
根據天空中云層的覆蓋程度,黃金時間可能會改變,甚至不出現。云層可以加強輝煌的日出和日落,也可以完全阻擋光線。
所以,出門前一定要看天氣預報。拍攝時,需要經常分析光線,如果你正在快速拍攝,而太陽不斷從云層后面穿過,考慮使用半自動拍攝模式,如光圈優先或快門優先,這會有助于在光線變化時保持曝光。
002 設置白平衡
相機的白平衡是用來糾正色差的,同時,你也可以通過改變白平衡,突出黃金時段的暖色調。將白平衡設置為陰天或陰影,拍出的照片會有更強的暖色調。如果拍攝時忘了設置白平衡,你也可以在后期中添加這種效果!
003 大光圈
黃金時段的光線會產生很強的背景虛化效果。你可以使用大光圈,如 f / 1.8、f / 2.8 或 f / 4 拍攝,再結合黃金時段的暖黃色,橙色,最終拍出的背景效果會很特別。
004 曝光不足
如果想保留大量細節,并且展現出日落或日出的活力美,那就可以稍稍降低曝光,讓圖像變暗一點,后期更容易拉回。
005 HDR 攝影
HDR 就是相機連續拍攝多張曝光不同(欠曝、正常曝光、過曝)的照片,然后疊加為一張,由此保留陰影和高光部分的細節。注意,使用這種攝影方式時要確保相機和拍攝對象穩定。
曝光過度
HDR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