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防部稱,俄羅斯空天軍出動2架圖-95MS戰略轟炸機在太平洋、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上空進行巡航。北美防空司令部表示,在確認俄轟炸機進入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后,已緊急出動兩架F-16戰斗機進行攔截。
作為前蘇聯留下的鎮國利器,圖-95MS轟炸機可配備核武器。目前北約有14個國家正舉行例行核威懾演習,而俄方也緊接著表示俄軍將在10月下旬展開核演習。
新聞越短,事情越大。有外媒表示,以上種種動作不能排除俄向美方“威懾”的可能性。
美利堅大學核研究所所長彼得·庫茨尼克表示,美俄現在的關系非常緊張,他強調,在這種緊張時刻,美俄間的軍事對抗可能一觸即發,甚至有發展成戰爭的風險。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今日也公開表示,北約正接近與俄羅斯直接軍事沖突的邊緣!
而重重戰事背后,則是全球糧食危機的惡化!
俄烏戰爭再升級,
“赫爾松之戰”一觸即發!
一邊是美俄正面相對,一邊是俄烏熱戰升級。
在持續用導彈和無人機轟炸烏克蘭基礎設施之后,俄羅斯總統普京又宣布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四地進入戰時狀態。此外,普京還下令在俄羅斯邊境地區實行“中等應急響應”,提高中央聯邦管區和南部聯邦管區戰備等級。
目前,俄烏戰場局勢有兩個信息密切關注,一是俄軍已經開始撤離赫爾松地區的居民。外界推測,此舉是俄軍正準備在赫爾松地區準備與烏軍進行一場高烈度大戰,當地親俄官員也間接證實了這一說法。
二是在俄白兩國宣布組建聯軍后,目前已經有近一萬俄軍以及大量武器裝備進入白俄羅斯境內。這意味著,俄軍有可能會再次選擇借道白俄羅斯突襲基輔,或是對烏克蘭的西部地區發起攻勢。
此外,普京之前在亞信峰會上已證實,俄羅斯已經完成了22萬人的征召。按照這個速度,預計10月底至11月初,30萬大軍便可動員完畢。
本周烏克蘭夜間氣溫已接近零攝氏度,寒冷冬季的到來加劇了世界對烏克蘭局勢的擔憂。俄軍向來有耐苦寒的傳統,這部分兵力一旦能夠投入戰場,俄軍在局部地區將具備轉守為攻的條件。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此前曾表示,即將到來的冬季將是烏克蘭整個歷史上最艱難的冬天……
黑海糧食協議或生變數
全球糧食價格反彈
在戰場之外戰線上,俄羅斯也動作頻頻。近日俄羅斯駐聯合國代表表示,莫斯科方面準備在下個月拒絕續簽黑海糧食協議,除非它的要求得到滿足。
黑海糧食出口協議是7月時在聯合國與土耳其的斡旋下艱難達成的,協議將于下月到期。該協議為烏克蘭恢復從黑海出口糧食鋪平了道路,俄羅斯則獲得了糧食和化肥出口的保證。
俄羅斯和烏克蘭均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之一,黑海糧食協議的達成對緩解全球糧食危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協議實施以來,已有341艘貨船駛離烏克蘭南部港口,烏方統計已經出口750萬噸農產品。
若黑海糧食出口協議破裂,可能將導致全球糧食危機再度惡化。
俄羅斯表示,在俄軍解除部分封鎖后,烏克蘭的糧食和化肥的確能夠正常出口,但俄羅斯這邊的糧食出口卻依然受到限制,其出口的谷物根本無法進行正常交易,這讓莫斯科感到十分憤怒。
烏克蘭在黑海沿岸港口目前仍存在著裝載設備不齊全、水雷、引航員不足等風險,雖然烏克蘭聲稱要在8-11月將滯留烏境內的2000萬噸谷物盡快出運,但這就意味著10-11月必須滿負荷發運才能接近其目標,俄羅斯顯然不會輕易答應。
農業咨詢公司SovEcon的分析指出,黑海地區糧船的發船速度已經放緩,對船只的檢查時間長達15天,是9月初的兩倍多。
此外,自俄烏沖突以來,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這兩大鉀肥主要出口國出口被堵,導致化肥價格持續上漲,全球化肥價格處于歷史高位,也間接提高了大米的種植成本。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全球9月食品價格指數雖然實現連續六個月回落,但9月谷物價格指數環比上漲1.5%,多種主要糧食的價格都出現了“反撲”,其中大米價格指數上漲2.2%,小麥價格指數上漲2.2%。
中信建投期貨首席研究員田亞雄表示,潛在的西方制裁升級進一步阻斷俄羅斯農產品、肥料向全球市場的供給,并繼續推升未來產季的價格。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近日也發出警告稱,全球糧食危機持續加深,世界可能再次面臨創紀錄的饑餓年。聯合國預計,到12月,超過2090萬人將面臨糧食安全的危機。
極端干旱及禽流感
正在挑戰全球餐桌
近期糧食價格上漲,一方面是糧食主產國出口不暢,另一方面源于全球氣候異常。
近期美國中西部地區旱情加劇,美國農產品運輸的動脈——密西西比河水位近日更是降到了1954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部分運輸航路出現中斷。
作為貫通美國南北交通大動脈,密西西比河不僅承載著美國60%的糧食運輸,還承擔著石油、化肥等重要商品運輸,對全球貿易至關重要。
目前正值美國農作物運輸的關鍵時刻,往年這個時候南下駁船運送著玉米與大豆等農產品,北上駁船則裝載著農民所需的肥料,航運中斷將嚴重影響美國農產品和肥料的運輸。
全球另一大糧食出口國印度,其主產區則遭遇了暴雨和干旱的雙重打擊。
先是部分種植區夏季遭遇高溫干旱,降雨量比往常低40%左右,導致水稻種植面積減少8%,小麥減產15%以上。到了10月份,降雨量又較往常增加15%,雨期也較往年更長,這給即將成熟大米、豆類、棉花作物帶來新的風險。
目前印度政府也下調產量預期并限制出口,此前9月初,印度還宣布對部分大米征收20%的出口稅。受干旱影響,阿根廷也正考慮收緊小麥出口管制。
除了谷物之外,由于禽流感形勢正變得愈發嚴峻,歐美目前肉禽供應也正受到沖擊。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美國因禽流感撲殺的雞和火雞數量已超4700萬只。這也導致美國雞肉價格持續飆升,火雞胸肉零售價格已經達到創紀錄的6.7美元/磅(約合人民幣106.7元/公斤),同比飆漲112%。美國農業部預計這波禽流感疫情可能會持續到2023年夏天。
歐洲37國也遭遇了禽流感襲擾,目前累計感染范圍及撲殺禽類數量都已經創下歐洲歷史之最,近5000萬只家禽已被撲殺。
氣候異常和禽流感,讓全球不同國家的民眾遭遇到嚴重的“餐桌挑戰”!
多國物價增長仍處于高位
正深刻影響資本市場
昨日,美聯儲發布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報告指出,美國全國經濟活動在凈額上小幅擴張,不過物價增長仍處于高位,各行業進貨價格大幅上漲。在通脹持續和利率上升的情況下,一些行業或地區對需求疲軟和經濟衰退產生擔憂,認為前景變得更加悲觀。
這份報告根據美聯儲下屬12家地區儲備銀行的調查結果編制而成,也稱“褐皮書”。美聯儲每年發布8次“褐皮書”,通過地區儲備銀行對全美經濟形勢進行摸底。該報告是美聯儲貨幣政策例會的重要參考資料。
周三,市場收到了來自英國、歐盟和加拿大的9月份通脹數據,三個國家CPI同比分別上漲10.1%、9.9%、6.9%。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英國食品價格正以42年來最快速度上漲,過去一年平均上漲14.6%。
在俄烏沖突依然遙遙無期的情況下,不少機構認為海外經濟體的通脹問題仍不容樂觀。據一項調查顯示,34名受訪經濟學家中有近65%的人表示,歐元區的生活成本將惡化或顯著惡化。
野村證券分析師也上調了對歐洲央行的加息預期,并表示通脹加劇意味著歐洲央行的加息幅度可能超過此前預期。預計歐洲央行明年將再加息100個基點,終端利率將在明年6月升至3.5%,而此前預計為在2月升至2.5%。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昨日表示,今年大類資產的表現的兩條主線,一是俄烏沖突背景下的大通脹,二是美聯儲非常規政策正?;D壳懊绹浨熬斑€不樂觀,遠遠沒有到押注右側的時候。四季度A股的主基調應該是謹慎樂觀,行業方面可適當考慮布局新舊能源、大金融等板塊,以及疫情后復蘇相關且估值偏低的板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