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這個沉寂多年的城市,突然就成了青年人的“應許之地”。近日,多條相關新聞引發(fā)關注,女子“逃離”大城市去鶴崗花1.5萬元全款買房,90后小伙攜女友在鶴崗生活兩年幸福感滿滿。
一時間鶴崗突然和“烏托邦”、“精神棲息地”、“友好宜居”等標簽掛鉤。相關帖子下,不少網(wǎng)友表示祝福和羨慕,流量的涌入讓這座一年中有6個月寒冷天氣的北方城市增添了一種溫暖的底色。
位于黑龍江北端的鶴崗,面積146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100萬。
開車半小時可以繞一圈,打車出門也就6元起步價。消費價格不高,100元就可以點上滿滿一桌東北烤串和三五好友扶墻而出。
從城市配套上來說,鶴崗不僅有三甲醫(yī)院還有百強中學。生活方面,大城市有的肯德基、海底撈、蜜雪冰城那邊都有,甚至連高鐵也快要通了。最重要的是房子足夠便宜,幾萬塊直接買一套房,這種對比下,年輕人說不心動是假的。
安居客上查詢城市房價,果不其然。北上廣深買半個廁所的錢,在鶴崗你可以擁有兩室一廳。
25歲的趙女士是一名職業(yè)畫師,近期花了1.5萬元買下一套46平米的房子,隨后花5萬元進行了裝修,還以每月1000元請了一位保姆阿姨,每天定時打掃衛(wèi)生、做飯。她非常享受這種愜意的小城生活。
90后小伙李先生兩年前帶著女友瞞著家長毅然決然移居鶴崗。李先生稱,兩年前他在杭州打工,當時花4萬元買了一套70平的房子直接入住。雖然收入銳減一半,但他和女友幸福指數(shù)不降反增。不僅沒有了大城市的壓迫感,節(jié)奏放緩也能更好地體驗生活。
然而,“逃離大城市,去鶴崗找自由”的方式究竟是炒作還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移居鶴崗,是否真如看起來那樣“小而美”?這是鶴崗變成網(wǎng)紅后,一直在網(wǎng)絡上爭論不休的話題。
鶴崗如此友好,年輕人買房要不要沖?先別沖動,把網(wǎng)紅濾鏡拿下來再看看。
據(jù)統(tǒng)計,從2019年到現(xiàn)在,去鶴崗買房的人有一半都把房賣了,逃離鶴崗。更多人買房后一天都沒住過,賣房的時候還要虧個一兩萬。實際上,鶴崗不僅房價沒有熱搜說的那么便宜,還是一個很難生存的城市。
關于房價,那些所謂的5萬元以下買房,其實買的是鶴崗周邊40公里以外的“老破小”,根本就算不上是鶴崗的房,有的還是頂樓毛坯房,冬天不保暖,夏天可能還漏水。
關于躺平,在推動城市發(fā)展的年輕人大量流失,公園里幾乎都沒有幾個年輕人的真實情況下,鶴崗目前人口結構老齡化嚴重,經(jīng)濟常年保持“平穩(wěn)”,年輕人如果沒有工作就去鶴崗,大概率不是躺平,而是去更低端的人力市場,進行更殘酷的內(nèi)卷。
曾經(jīng)一位2019年到鶴崗定居的江西小伙,花4萬元買房后打算做自媒體,結果創(chuàng)業(yè)失敗,只能去咖啡廳打工,后來實在做不下去,把房子賣了3萬塊,回一線城市繼續(xù)上班。
除了就業(yè)機會的匱乏,醫(yī)療、教育、商業(yè)、社會服務等方面也與一二線城市有大幅度的差距,在大城市生活慣了的人,往往不能適應鶴崗幾乎單調(diào)的日常生活。偷偷地問一句:“你能忍受你的城市沒有星巴克嗎?”鶴崗,就沒有。
在對鶴崗的田園牧歌式敘事里,最終的邏輯指向還是關于自我和舒適。曾在2019年,率先來到鶴崗買房“上岸”,引爆了社交圈的船員李海,親眼看著年輕人們一茬茬地來了又急匆匆地走,生活簡單的自己還堅持在鶴崗過著隱居生活。可見,鶴崗雖然有全國最便宜的房子,卻也有一套艱難的生存法則,并不適合所有人。
總之,年輕人在鶴崗買房的愿景,更像是“城市邊緣人”們贈予自己的一份歸屬感。當他們懷揣著自己拼搏得來的全部家當,在偌大的世界里,為自己將安身于何處而不知所措時,千年前曾被迫四處“漂泊”的蘇軾給過一個絕好的答案: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