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朝剛
道家之莊子曾言:吾生有涯,而知也無涯。此句意思表明,人生的歲月是有限度的,但是知識猶如海洋是沒有邊界的。生命的有限,與知識的無限,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此句出自韓愈的《師說》)相對于上段莊子所言,可謂是承前啟后了。為了圓夢,每個人需要基于個人的興趣與能力,選擇專業與職業,向著理想去奮斗。
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生下來,活下去。每個人,生在人世間,從哇哇學語到耄耋之年,學習自始至終是貫穿其中,不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一路風雨一路歌,都離不開勤奮為學。
學習,起初是一種必需。你不得不去學習,經歷童年與少年時期,這是一種啟蒙的通識性教育。學習的過程,是不斷播種與持續收獲的,其中蘊含著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這是逐漸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時期。
學習,后來成為一種興趣。人們總是對于未知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心,樂于去書山與學海之中徜徉,如此可以“以苦為樂”,拾取心儀的珍寶。
浩如煙海的知識庫,充滿著人類的勞動結晶,孕育著智慧的果實。從選擇一種專業開始,學有所得的人們繼續踏上研究的道路,路漫山高路又遠,一路向前奔理想。初心不改寫春秋,學而不厭創奇跡。
自小就知曉的勸學名句,到底源于何時何人?
自孩童之時,我們就已然知曉的勸學名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時常是寫在教室的黑板上,或出現于校園的板報中。至今,依然是記憶猶新。
你是否有此疑問?透過這兩名對聯,你洞見了什么,又有何種感悟呢?
經過多方查找與搜尋,此兩句出自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被稱之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古今賢文-勸學篇》。
本意:
在廣博的書山中獲取知識,勤奮是向上攀登的道路;在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里暢游,耐心、盡力、刻苦的學習態度將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夠載你駛向成功的彼岸。
引申義:
書山學海可謂讀書學習,苦作舟謂之刻苦。在讀書、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也沒有順風船可駛,學有所成、思有所悟,“勤奮”和“刻苦”是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而且還是最佳的條件,表明了勤奮是學習的關鍵點。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讀罷掩卷,不禁細思量:讀書學習之道,表面上看去好似無邊無際,茫茫然令人不知何去何從?倘若你具備勤奮刻苦的基本素養,終會悟得:書山自有石徑,學海豈無彼岸。
書山、學海,皆是對于學習知識的形象稱謂。古今多少知識,何止五車富足?在此,作者是以山之高、海之深,形容知識的廣博、深厚。
有路,對應無涯,此聯中的關鍵字,我認為就是兩個字:勤、苦。
1、學習之道,首在一“勤”字而已。
勤,作為此聯的點睛之筆,令人豁然開朗。一勤天下無難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有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苦一份才”。由此可見,聰明出自于勤奮,天才源于積累。
2、“苦”字,我們應當一分為二、辯證地去看待它。
中國自古就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如果說學習是一種吃苦的話,那也只是一時的苦,待你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后,在持續學習與感悟之中就不會再覺得苦了。反而會有以苦為樂的境界了。
相反,如果你不去吃學習的苦;就將忍受“不學習所帶來的諸多苦難”。少小不努力,老大徒悲傷。千萬不能因為學習的一時之苦,而選擇安逸的生活,其實往往會被生活所累。
3、好學的人生,正如飲茶一般。只會苦一陣子,但不會苦一輩子。
學習,增長知識、提高技能,升維認知;將來的你,將會具有更多自由的選擇機會。
學問之路,唯在一心。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讀書學習,可以讓你成長為一個有文化、有理想、有溫度、有情懷的具有自由獨立之精神人格的人!
本文下半部分更加精彩,歡迎訂閱、分享。
感謝閱讀,歡迎訂購專欄,分享給更多人一起學習,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勤而有法,這是讀書為學的基本觀念。
與其盲目地勤奮,毫無章法地拼搏,則近于愚蠢。這正如作戰之初,我們需要根據戰場的態勢、戰我力量的對比,做出戰略決策與戰術謀劃。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凡事三思而后行,謀定而后動。學習,既是一件腦力活,又是一項體力活。非有健康的身體,而不可盡使蠻力。不能只做莽夫,而無策略思考。
須知:成為高手必經過程,正是刻意練習,然而,刻意練習是在導師與教練,制定正確的目標,選擇適宜的方法之后的,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實時做出調整與優化,方可實現自我超越,能力晉級與能量升維的!
苦中作樂,從必需到興趣,選專業做研究,天天向上。
學與習,修與練,思與行,你需要在學習之中領悟學習之法,感受字面之外的精華智慧。從被動到主動,一念轉則境界升,一技長將能力高。
求學之路,道阻且長,唯有初心不改,持志于心,雖千萬人放棄,但吾仍前往矣。堅信: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可成。
研究的本質,在于透明復雜的外部現象,去探究事物的本質規律。從形而下的器物層,逐級而上、抽絲剝繭,持續學習與修煉,進化到模式方法與制度規則,進而升維到道的境界層級。
學無止境,終身為學,學習的人生具有三種境界。
學問之道,在于內心。向外而求,則苦于無道而升維,獨自困于局中而無法破解困惑。跳出學習的自我設限,追求學習之精華,自由之精神,終其一生不無乎得道覺悟。
學習,始于雛鷹在練習飛翔的本領。這是一種在長輩教育下的成長,需要的是持續償試,不斷試錯的過程,人們的研究之路也是在不斷尋找更為適宜的創新突破之法,不也正如雛鷹學飛一般,成功在于償試之中。
學習,不僅是在知識與技能的提升,是否獲得畢業與學位,而且更為關鍵還是境界升華與格局的升維。一個人的氣場,正是源自他的所學與修行之后的能量場,我們可以稱之為境界。
著名學者王國維論述治學有三種境界:
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三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郭老師認為,這三個境界,從本質上講皆有所指、意義不凡,極具現實意義。其一,在于苦學,會當凌絕頂。其二,在于樂學,以苦為樂決不放棄;其三,在于會學,自覺自動積極為學。
正在學習的你,需要認識到這三種境界,逐級而上,學習與掌握專業知識的精進,研究方法論與實踐創新升華。
本文作者:郭朝剛,奇哲咨詢創始人、中管院客座教授、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1、溝通制勝:溝通高手修煉基本的商務社交禮儀
2、知行合一,從知道到做到,自強者天天向上,從優秀到卓越
3、高手的修煉:卓越組織力,定目標建體系,構建基于戰略的人才梯隊
4、一文講透:戰略是選擇與放棄,事關全局系統謀劃,指明方向與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