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和銀保監會聯合印發254號文《關于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
通知內容主要涉及六大方面,共計十六條具體措施,涉及開發貸、信托貸款、并購貸、保交樓、房企紓困、貸款展期、建筑企業貸款、租賃融資、個人房貸和征信等多方面內容。
這16條措施對樓市而言,便是“輸血”、“造血”、“軟著陸”。
01
“樓市金融16條”,穩地產平穩發展
這份重磅文件一出,便引發業內廣泛關注,被業內簡稱為“樓市金融十六條”,亦或被看作當前市場調整期的“政策底”,大力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16條措施包括:
1、穩定房地產開發貸款投放;
2、支持個人住房貸款合理需求;
3、穩定建筑企業信貸投放;
4、支持開發貸款、信托貸款等存量融資合理展期;
5、保持債券融資基本穩定;
6、保持信托等資管產品融資穩定;
7、支持開發性政策性銀行提供“保交樓”專項借款;
8、鼓勵金融機構提供配套融資支持;
9、做好房地產項目并購金融支持;
10、積極探索市場化支持方式;
11、鼓勵依法自主協商延期還本付息;
12、切實保護延期貸款的個人征信權益;
13、延長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過渡期安排;
14、階段性優化房地產項目并購融資政策;
15、優化租房租賃信貸服務;
16、拓寬租房租賃市場多元化融資渠道。
此次金融政策16條可謂是全國性的強力政策,對行業信心的恢復注入了強心劑,企業生存環境也將迎來較大改善,行業去杠桿的節奏不斷調整變化,最終引導房地產市場“軟著陸”。
02
今年以來,南寧利好政策多管齊下
聚焦到南寧,今年以來,為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推出多條利好政策,包括信貸、公積金、購房契稅補貼等方面。
如二套房商貸首付比例由此前的最低40%降至30%;一套住房已結清貸款的,再買按照首套房最低20%的首付比例等。
此外,公積金也是利好不斷,囊括:提高最高貸款額度;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放寬二手房、商轉公貸款對房齡的限制條件;甚至繳存余額倍數提高至25倍,并上調繳存時間系數,可提可貸等。
與此同時,“保交樓”工作也在穩步推進。8月,南寧市平穩房地產基金正式設立,首期規模30億元,專項用于確保交付,促進南寧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而后,恒大、藍光等相關項目已確認為首批介入名單。9月軌道收并購世茂金科·博翠灣,同時雍錦瀾灣、江宇世紀公館、恒大悅龍臺、御府、華府等均有新動作。
據透露,除藍光雍錦瀾灣外,首批還有27個樓盤被列入名單,后續或將陸續復工。
不難看出,ZF促進房地產市場恢復信心、 “保交樓”的決心堅定。
03
行業觀點
“金融16條”能否令樓市大“回血”,對南寧樓市又有什么樣的影響,看看克而瑞分析師們怎么說?
觀點
行業“定心丸”,有助于改善房企生存環境,恢復市場信心
254號文件16條新政無疑是給房企甚至整個行業的一顆“定心丸”,金融政策對房企的態度來到了拐點,從“限制”轉向“支持”。
此次政策受益面最大的還是房企,從開發貸、信托貸、并購貸、房企紓困、租賃融資、貸款展期等方面均涉及,并亮起綠燈“國有、民營企業一視同仁”,金融環境明顯改善,一定程度上能化解房企債務風險,恢復企業經營“造血”功能及市場信心。
但根據過往一些政策經驗來看,在執行過程中會出現市場分化。比如開發貸,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金融機構對于房企的授信額度、風險評估做出市場化判斷,最終是否放貸以及額度、期限等等都依據這個判斷來做決策。
分化就在這時候出現,執行上會偏向穩健企業,現金流緊缺但未出險企業、并有優質項目的企業也會獲得一定的額度,但出險企業或風險未出清的企業大概率是較難獲得額度的。
總體上還是協助“中等偏上”的企業熬過寒冬,風險未出清的企業出現兩種可能性結果,第一被成功并購,第二淘汰出局。
“鼓勵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參與處置風險項目”,“積極探索市場化支持方式”
“鼓勵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發揮在不良資產處置、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經驗和能力,與地方ZF、商業銀行、房地產企業等共同協商風險化解模式,推動加快資產處置積極配合做好受困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鼓勵資產管理公司通過擔任破產管理人、重整投資人等方式參與項目處置。”
這里面風險化解模式涉及到多方主體,地方ZF(平臺機構)、資管公司、金融機構、房企等。要盤活項目,市場化變現,除了收購項目、注資以外更應注重項目的去化變現,項目去化應交給專業的有經驗的房企去操作,更穩妥。比如桂林銀行、信達分別投資綠地朗峯一二期,項目操盤仍是綠地團隊,確保項目的去化,才能安全上岸。
關于個人房貸和征信新政上,有一定的寬松,但對C端的松綁政策,在今年上半年從中央到地方基本上已經“應出盡出”了。降準降息、公積金政策、放松限貸限售、財稅費補貼、人才政策、特定群體團購政策等等,購房氣氛烘托到極致。但受疫情影響,收入不確定、預期較低、整體市場信心尚未恢復,部分購房者還是繼續持觀望態度。
落到南寧,購房群體兩極分化明顯,極剛和再改豪改在釋放需求,“中間層”近兩年都被抑制需求。若市場信心市場預期有所好轉,二手房流通性更強一些,這部分會集中釋放需求,迎來一些成交量。
回顧今年出的所有政策,上半年集中在C端上,解決購房門檻、月供問題。
三季度重點在“保交樓”上,南寧也舉得一定成效,28個項目“獲救”,另外“國資采購轉化”,創良投入3億元采購中南十洲項目房源,為項目提供建設資金;“國資入股收購”,軌道地產集團收購金科博翠灣51%股權,其中將有約1億元轉讓資金注入金科城項目建設等等。
四季度16條新政重磅發布,至此,政策端從行業深度參與者——購房群體、項目、房企、金融機構全部惠及。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不能忽略,市場去化問題,所有政策的發布都擔任著市場回歸市場、回歸健康的使命。
現階段市場去化難度仍較為艱難,核心問題還是市場信心、市場預期尚未出現扭轉,這個核心問題市場也在進行自我調整和修復,但需要一個過程。
南寧房地產市場不可能任何一個階段都像2016-2019年這么高光,我們也不要寄予任何一個政策就能扭轉目前的局面,讓整體市場筑底企穩甚至回暖。
我們更應正視這個問題,ZF、金融機構、房企、以及上下游產業鏈等,各方共同努力為行業提振和注入信心,“政策自救”+“市場自我調整”加速行業回歸健康,從而高質量發展。
最后,再次強調我們需要明確所有政策出來之后,傳導到行業仍需一定時間,地方跟進政策出臺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金融環境真正的進一步改善,我們更期待16條新政出來后地方執行情況,我們也期待拐點真正來臨,“沒錢”的問題得到實質性改善,行業回到健康發展軌道上來。
觀點
短期影響不明顯,長期看執行。
主要還是在于執行的難度,其次是政策的導向是要救企業,但并不是無條件救助,所以執行的難度還是個未知數,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信心沒了。
行業的發展除了企業要保住要發展,最重要的是購房者,如果沒有購房者,那么這個行業就談不上發展,所以,有穩定且有奔頭的收入,遇上有增值保值預期的產品,市場的信心才會回來,但這個過程需要多久,還是個未知數。
觀點
供需兩端均有支持,穩樓市信號意義強
①金融機構方面責任擔當持續強化、市場化原則有所弱化,在實操中兩者如何平衡將高度影響政策落地效果。
②企業融資環境轉好,雖提及“一視同仁”,但不同房企利好承接仍有差異。對民企尤其優質民企利好最大,對已出險房企利好有限,風險出清仍將繼續。
③鼓勵提供“保交樓”相關金融服務,并提及“后進先出”等細節指導,后續項目“保交樓”推進流程將更順暢。
④客戶房貸端,后續各銀行或可能在靈活還貸、利率差異化、首付比例等方面有新動作。
【本文互動話題】
你認為“金融16條”能否令樓市回暖?
或聊聊你近期關注的置業話題
歡迎文末留言,告訴小克
- 文章來源:CRIC廣西;
- 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企業觀點;
- 公眾號“ 南寧微樓市 “ 微信號(cricgx)”編輯,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