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對酒當歌”,竹林七賢“天生劉伶,以酒為名”,王羲之蘭亭修禊 “一觴一詠,暢敘幽情”。及至唐宋則有“李白斗酒詩百篇”, 蘇軾“料峭春風吹酒醒”,唐詩宋詞中的酒汗牛充棟。這些與酒相關的文學典故后來也成為明清藝術創作的題材, “蘭亭雅集”“太白醉酒”等屢見不鮮……
——唐冶|邦瀚斯中國古董部董事
將進酒—中國飲酌文化與藝術導覽視頻
君幸酒
酒的出現不會晚于糧食的種植太久,而且很有可能是個偶然事件:
糧食被水打濕或浸泡一段時間后,發酵出酒精,先民食用后出現熏醉的狀態,那種狀態有如神啟,昏昏然似乎打通了人神的邊界。很有可能在文明初始階段大量飲酒的群體是巫覡階層,其次則是高級貴族。
器以載道,商朝人嗜酒,在大量的青銅器酒器中可見一斑。
△
Lot 101
商晚期 青銅獸面紋角
21.5cm (8 1/2in) high.
估價:HKD600,000 - 900,000
日本私人舊藏,購于大阪
亞洲私人收藏
說明:
尖唇,兩角飛鳥狀,口沿下飾蕉葉紋一周,蛋形鼓腹,前后鑄兩面饕餮紋,饕餮雙目作凸起乳釘,以雷紋填地,鋬作牛首,鋬內鑄銘文三字「□奚□」,腹下承三棱形腿,皮色青灰。
Lot 103
商晚期 青銅鏤空饕餮紋觚
25cm (9 3/4in) high.
估價:HKD400,000 - 600,000
亞洲私人收藏,購于2000年代早期
說明:
觚薄唇侈口,口沿下飾四片蕉葉紋,下收至細頸,頸出四戟,前后飾饕餮紋各一面,饕餮眼珠凸起,腰部之下兩匝弦紋,前后開十字形孔,圈足外撇,足墻鏤空作饕餮紋,雙目凸起如乳釘。
商代的酒器巨大而華美(Lot 101)。周人克殷之后,認為酒是商朝亡國禍首,周公發布《酒誥》勸戒后世周王“文王誥教 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 詩經》中也多有商人因酒喪國的句子,“咨女殷商,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從式。”(《詩經·大雅·蕩》)周代青銅禮器也銘刻于心:“雩殷正百辟,率肄于酒,故喪師已!”( 周康王二十三年大盂鼎)。
商人是否酗酒到亡國,今人不得而知,畢竟我們對商人的印象來自于勝利者周人的描述,何況周人并無禁酒,西周早期仍然制作了大量華美夸張的酒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周公或者一部分周朝上層力圖將飲酒規范起來,寫進禮制當中。
大概在公元前八世紀開始,周代青銅禮器中酒器漸少,裝飾日趨樸素,一直遵循到東周禮崩樂壞之時。 酒的世俗化大概就是周禮消亡之時。 酒的種類變多,產量變大,飲酒的階層從最高級的貴族延展到士族乃至庶民,酒器從禮器也變成生活用具。
充滿意趣的竹木酒器
作為禮器的酒器猙獰而肅穆,變成生活用具的酒器則更加多元起來。
材質也不局限于青銅牙角,器型也不止于尊、爵、 角、觶之屬,漢代之后金、玉、漆成為高級酒器的首選材料,明代以來犀牛角酒杯最為矜貴,而竹、皰等俯首皆是的材料經過匠人加工更受文人雅士追捧,意趣遠在材質之外 (Lot 142、144)。
Lot 142
十七世紀 竹雕玉蘭如意小杯
4.5cm (1 3/4in) high.
估價:HK$25,000-35,000
說明:
杯口圓唇,口沿略外翻,杯身下收杯身浮雕這支玉蘭,花枝上再雕靈芝,花枝底部鏤空雕作杯足,器小巧盈握。
Lot 144
十七/十八世紀 沉香木雕飲中八仙焦遂飲酒杯
8.6cm (3 3/8in) high; 7.5cm (3in) wide.
估價:HK$150,000-200,000
說明:
翻唇,口沿下陰刻弦紋一周,杯身下收,深浮雕山林樹木及山石,柳樹之下圓雕二高士對酌,石臺之上杯盞儼然,高士身后蹲踞一小童,面前高低三缸酒壺,山石雕琢立體深峻,線條圓潤,杯身留白處陰刻詩句「焦遂五斗方卓然」。
流變于繁簡之間
酒器的演變除了因為禮制變遷之外,還受到了民族融合與釀造工藝的影響。
商周至兩漢,雖然禮制幾經變革,然而酒器基本沿襲了商周青銅器的舊制,變化在于繁簡之間(Lot 105),青銅時代晚期才出現少數幾種新的酒器,比如耳杯(Lot 104)。
Lot 105
春秋 青銅龍紋鋪首波曲紋壺
72cm (28 3/8in) high.
估價:HKD3,000,000 - 4,000,000
1990年代購于臺灣(據傳)
臺灣清翫雅集成員舊藏(據傳)
亞洲私人收藏
說明:
蓋作六瓣鏤空花瓣形,外侈,蓋緣飾象鼻龍紋一周,雷紋填地,粗頸微束,兩側鑄龍形鋪首,龍角鏤空呈扇形,張口露齒,頸部飾波曲紋一周,其下飾象鼻龍紋一周,溜肩鼓腹,腹部飾兩圈波曲紋,圈足外撇,足壁滿飾交龍紋。
Lot 104
戰國至西漢早期 漆繪雙龍鳥紋耳杯
19.5cm (7 5/8in) wide.
估價:HK$500,000-600,000
香港私人舊藏,1998至2007年
香港澄覽堂珍藏
出版及著錄:
勇興,《Transition to Empire: Art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to Han China》(帝國轉變:中國戰國至漢代藝術),紐約,2011年,編號12
說明:
杯成對開橢圓蛋形,兩側有耳,略微上翹,平底,通體髹黑漆,耳緣、耳身及口沿下一周皆繪朱漆變體鳥紋,鳥紋之間空隙繪云谷紋,杯心繪朱漆交身龍紋一對,一側耳背部針刻「俎是」二字,其下似有三字烙印款識,惜不復可辨。
魏晉之后五胡亂華,不同的北方游牧民族帶來自己民族酒器與飲酒文化,所謂的盛唐便是建立在多民族共處后數百年的土壤之上,有唐一代的酒器基本上看不到先秦兩漢的影子了,而多了異域風情。
拍品110號唐代白釉雙龍耳瓶的原型可以通過絲綢之路一路追溯到和闐古國(圖一);“葡萄美酒夜光杯” 是周人筆下成天泡在酒池肉林的商紂王也無福享受的新鮮事體。
圖一
公元2至3世紀 新疆和田地區陶雙龍耳瓶
(大英博物館藏)
Lot 110
唐 白釉雙龍耳瓶
43.8cm (17in) high.
估價:HK$180,000-220,000
日本私人舊藏,購于1980年代
亞洲顯赫私人收藏
說明:
瓶盤口,短頸微束,兩側黏燒雙龍耳,龍躬身探入盤口,立于溜肩之上,圓鼓腹,修身下收于平底,胎質灰白致密,外罩白釉不及下腹。此類雙龍耳瓶發軔于隋,興于唐。主要燒造于河北邢窯以及河南鞏義窯,可以儲酒亦可儲水,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區,或經絲綢之路從西域傳自中土。
遼金元清這幾個“馬背”王朝帶來的飲酒文化及酒器影響可謂至今。馬上杯演化成高足杯(圖二),體量由大變小 (Lot117),便是今日酒具常見的酒杯了。
△
圖二
元代 青花龍紋高足杯
(大英博物館藏)
Lot 117
十八世紀 白玉小高足杯
高度:5.2 cm
HK$60,000 - 80,000
香港蘇富比,1997年4月30日,拍品編號782
酒器的流變和酒精飲品本身的演進息息相關。
商周時期酒器容量頗大,蓋因酒精濃度頗低,且當時酒與酒糟并無完全分離,類似于今天的甜酒釀,飲用時酒與酒糟一起下肚。這種酒即是“醴”,當然商周時也有酒、糟分離之酒,即是過濾后的醴,便是那個時代的清酒,所謂“泲曰清,不泲曰糟” (鄭玄注《周禮·天官·酒正》)。
Lot 106
南朝 青釉龍柄雞首執壺
35cm (13 3/4in) high.
HK$180,000-220,000
亞洲顯赫私人收藏
Lot 107
戰國 青銅虎噬蛇紋鋪首銜環圓壺
44.8cm (17 3/4in) high.
HKD600,000 - 800,000
紐約藍理捷藝廊
東南亞私人收藏,1990年代購于上者
香港邦瀚斯,2012年11月24日,拍品編號603
亞洲私人收藏
Lot 112
南宋 吉州窯玳瑁釉梅瓶
21cm (8 1/4in) high.
HKD900,000 - 1,200,000
2015年購于大阪藤原集古堂
△
Lot 118
清乾隆 白玉仿古龍鳳呈祥觥
20.2cm (8in) high.
估價:HKD3,000,000 - 5,000,000
紐約古董商Hartman Rare Art,
1993年2月8日(發票)
說明:
觥尖唇,平沿,侈口,束頸,頸前端浮雕鳳首啣環,扁鼓腹,后端鏤空雕方鋬,另圓雕一螭龍攀附鋬上,頸部及觥身淺浮雕仿古鳳鳥紋,與圓雕鳳首連作一體,圈足外撇,足圈直緣。
商周到唐宋,不論酒的名稱如何變化,釀造方式都仍然只是發酵過濾,即便是重復發酵,所得酒精濃度很難超過二十度,所以酒具容量往往都比較大。
文字記載中的古人動則“會須一飲三百杯”,非古人酒量比今人好,而是酒精濃度偏低也。目前學界認為蒸餾酒在元代傳入中國,經過蒸餾的酒度數倍數增高,自然無法牛飲了。李時珍甚至認為燒酒(自然是蒸餾酒)乃“純陽毒物”,不能多飲,所以明代以來的酒杯越做越小,最著名的便是成化斗彩小杯(圖三)。詩詞中也少有斗酒之句,文征明在《對酒詩軸》寫“晚得酒中趣,三杯時暢然”,大概會被李白哂笑吧。
圖三
明成化 斗彩番蓮紋杯
(中國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Lot 126
清雍正 青花釉里紅八寶紋小杯
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書雙圈款
6.5cm (2 1/2in) diam.
HK$400,000-600,000
說明:
杯圓唇,腹圓鼓斜收于圈足,口沿下繪兩道青花弦紋,在下繪青花連枝靈芝紋,上托釉里紅細筆勾勒佛教八寶,腹底圈足之間繪青花弦紋一匝,杯底書「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酒是人類最早的物質文明之一,而酒在中國非物質文明中體現尤多。周代將酒作為禮制的一部分,后世儒釋道乃至民間 信仰,都將酒納入儀式,用以溝通天地神明和祖先。
世俗化之后,酒激發了更多文學的創作,爆發期出現在曹魏至東晉,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乃至活動都與酒有關,曹操“對酒當歌”,竹林七賢“天生劉伶,以酒為名”,王羲之蘭亭修禊 “一觴一詠,暢敘幽情”。及至唐宋則有“李白斗酒詩百篇”, 蘇軾“料峭春風吹酒醒”,唐詩宋詞中的酒汗牛充棟。這些 與酒相關的文學典故后來也成為明清藝術創作的題材, “蘭亭雅集”“太白醉酒”等屢見不鮮(Lot132、147)。
Lot 132
十七世紀 瑪瑙巧雕太白醉酒擺件
18cm (7 1/8in) wide.
HK$60,000-80,000
倫敦富藝斯,1994年12月8日,拍品編號209
Lot 147
十九世紀 竹雕蘭亭雅集圖插屏
48cm (19in) wide x 38cm (15in) high.
HK$150,000-250,000
說明:
取竹根為材,攢框成屏,深浮雕亭臺樓榭之間雕文士十數人彈琴、飲酒、作詩、觀畫、游船等活動,水榭山石間又雕仕女數人憑欄而眺,園中松木參天,竹林、蕉石掩映,童子數人侍奉杯盞茶事、酒事往來其間,畫面繁密,層次豐富,十分熱鬧。
Lot 114
十八世紀 白玉螭龍鋬杯
7.5cm (3in) diam.
HK$150,000-250,000
香港徐展堂舊藏
在貴州茅臺屢屢賣出天價的當下,須知中國釀酒的歷史悠 久,產地亦多元。蒸餾酒引入中國之后,先前的釀造酒幾乎 都變成了文學詞彙,如“綠蟻”“金波”“黃封”,唯有紹 興黃酒獨當至今,明清宮廷亦主要飲用黃酒,茅臺青云直上乃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事情,至于飲酒成為一種工作負擔應該還要等到一九八零年代之后。
古人飲酌,可以同神明, 可以涌文思,可以造藝事,遠非今日傷肝的酒局可比擬的了。
版權所有?2022邦瀚斯拍賣行
邦瀚斯
將進酒—中國飲酌文化與藝術
拍賣日程
預展:
2022年11月21~29日 10:00-18:00
拍賣:
2022年11月28日
14:00 中國書畫
2022年11月30日
12:00 中國瓷器與工藝精品
14:00 將進酒 — 中國飲酌文化與藝術
18:00 誠虔韻映(佛教藝術)
預展/拍賣地點:
香港邦瀚斯藝術廊
香港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一期20樓2001室
電話:+852 2918 4321
郵件:chinese.hk@bonhams.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