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們想租個辦公室,團隊60-100人左右…”
“歡迎歡迎,來我們項目上看看”...
趕緊加了微信,發現電話加不上好友,又重新表達加個好友想法,過了一天才加上。
今年整體經濟情況都很差,和很多老板聊了聊,都在降成本、繼續扛著。
疫情這么緊張,大量寫字樓辦公室退租,還有這么大的客戶需求?我那激動的小心情呀,后來經過了解,才知道是從深圳回來的創業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做圖像技術,主要給頭部公司提供基礎服務支持。上個月又接到幾個租賃需求,也是做基礎技術服務,薪資都還不錯,遠遠高于西安市的真實平均收入水平。
和外地客戶們溝通的時候,大家都聊到了一個概念:“東數西算”。
再結合今年多個大廠的云計算相關業務中心落戶西安,確實感覺“東數西算”是西部城市發展的一個機會。
什么是“東數西算”?
所謂“東數西算”,“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通俗地講,就是指把東部的數據流動到西部存儲、計算,類似于南水北調、西電東送,是我國又一項重要戰略工程。數據中心的能耗高,而且還占用不少土地資源。通過東數西算,可以把東部地區不需要快速響應的需求,比如后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放在土地和能源充足的西部地區來計算,而東部的數據中心只保留那些必須快速響應的需求,比如工業互聯網、金融交易、災害預警等等。
多個大廠業務落戶西安
以2021年為例:1月21日,OPPO西安研發中心落戶西安高新區;2月1日,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研發中心落戶西安高新區;2月18日,vivo西安研發中心落戶西安高新區;5月27日,西安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落戶西安高新區;6月5日,上海博康光刻設備及光刻材料項目落戶西安高陵區;6月7日,立訊精密科技(西安)有限公司落戶西安經開區;10月22日,小米西安分公司落戶西安高新區。還有很多大數據、汽車零部件、新材料等腰部公司也跟隨落戶。
數字經濟幾乎已經滲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小到居民在餐廳用手機點餐,大到工廠對生產線的數字化管理,數據資源已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數字經濟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以西安為例,2020年西安市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585億元,同比增長17%,全市數字經濟呈現加速推進、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據測算,“東數西算”工程每年投資體量會達到4000億元。不僅有利于今年穩增長和振作工業經濟,更將以統籌優化布局,促進數據中心精準發力,有力帶動產業上下游投資。
2021年5月《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印發,“東數西算”工程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2022年1月12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需從7.8%提升至10%。我國數字經濟戰略地位達到了空前高度,有望成為經濟高質量、穩增長發展的重要抓手。
2022年2月份,國家發改委聯合多個部門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個地區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這標志著“東數西算”工程的正式啟動。
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優化算力資源空間布局,不僅有利于緩解數據中心行業高耗能問題、降低東部企業運營成本、提振西部數字經濟和保障國家數據安全穩定,還有利于推動新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尤其對于中西部地區而言,非常有助于提升高質量就業,平衡東西部地區在算法、人才、數據、能源等方面的協同發展,引導數字科技企業面向核心產業和重點領域進行研發,增加數字化轉型的技術供給,將智力密集型產業轉移西部地區。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1年,有16個省市區的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萬億元,包括四川省、重慶市等。但在首批國家算例樞紐節點中沒有看到陜西入圍,非常可惜,后面陜西各地區尤其陜北地區的資源型城市更要繼續爭取建立國家級算力節點工程。
陜西尤其是西安承接東數西算工程的優勢如下:
1、陜西綜合能源豐富,也是西氣東送、西電東輸的主力地區,碳排放指標也有富余,與資源和排放指標緊張的東部城市相比,優勢明顯。如果未來打通中亞的資源樞紐,成本還會更低。
2、西安位于中國中心位置,距離全國各地都較為平均,可以有效減少數據傳輸過程中的交換時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3、西安高校眾多,每年大約40萬畢業生,因為基礎人才高薪崗位缺失,大部分都留出省外就業,通過東數西算可以有效提供很多月薪超過8000元的崗位,留住基礎人才。
4、西安整體消費水平不高,新房均價、二手房均價在一二線城市算比較低了,一對年輕人努努力,加上家里幫助,是能夠實現安居樂業。
4、制造業基礎雄厚,華為、中軟、中興等龍頭企業已經深耕多年,計算機軟硬件產業,電子通信產業鏈條完整,具備承接能力。
西安需要先樹立一批本地示范企業,
不是把大企業招進來就結束了 。
一般來說,數字經濟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看,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其中,產業數字化可以理解為幫助傳統產業向數字化轉型。在實際溝通中,我們發現中小企業不關心自己的數字化、信息化程度有多高,他們只關心‘數字化后對我來說有什么效果’,對前期投入持懷疑態度。
確實,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有三個實際困難:企業自己要花錢投入;缺相關人才;生存都很難,沒有動力。
經常看到各區發喜報,就像上面提到的:說XX龍頭企業落戶、國家級XX中心落戶,過了一段時間,普通勞動者感覺招聘市場上還是那樣子,又過了一段時間,回流回來的人才說頂不住了我還得卷回去。
沒有業務,沒有收入,留不住腰部公司。
西安現在不是以引進數字經濟型龍頭企業為目的,而是應考慮借助龍頭企業進一步激發本地的數字經濟活力、進一步壯大數字經濟的產業集群,扶持一批產業數字化的示范企業,向中小企業展示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好處。
以西騰公司為例,在2020年就先后投入超過580萬元用于企業運營信息化建設,第一次是花費20萬做了一個入駐企業數據可視化系統;第二次是投入170萬元,依托騰訊云的技術實現所運營的產業園區大數據可視化建設;第三次是花費390萬為產業園區引入基于小程序的門禁管理、會議室預定、全園區WIFI覆蓋、智能空調使用管理、企業進入退出管理;第四次投入預計超過200萬,基于電子合同對企業從入駐到畢業的全流程管理。
在這個過程中交了幾百萬的學費,產出是從“二房東”模式升級“產業運營服務商”。提升人均運營面積,智慧化是必不可少的。同時通過業務導入,也成功引入了深圳微筑科技、北京屹立互娛等數字經濟企業落戶西安,不管落戶在哪個區,都是為西安帶來高質量的就業機會。
雖然大部分同行對未來幾年的產業園、寫字樓市場都不看好,但2023年我還是會和團隊一起堅定重倉西安的商辦市場,聯合轉型快、存量大的業主方一起升級產品和服務,借助國家在“東數西算”、“遏制互聯網巨頭無序競爭”、“文化出海”等政策吹風,注重引進和培育一批就業崗位多、薪資福利高、成長潛力大的細分賽道企業。
以前我特別喜歡當坦克,現在年紀大了,眼和手跟不上屏幕的分別率了,專心當起了奶媽,仍然收獲隊友的一致好評。時代變了,招商引資要圍繞產業聚集和產業鏈不斷做深、做厚,要在數據面前敢去賭未來。任何大企業都是由小企業成長而來,在招商引資對象的判斷和選擇上,企業規模大小、項目投資多少并非唯一標準,關鍵要看它的綜合富民效益,核心就是就業。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為西安10人以內團隊搞好氛圍、多拉業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