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22年4月14日下午,王思聰微博轉發一則名為“世衛組織‘推薦’蓮花清瘟,誰告訴你的?”的視頻,并發表評論“有關部門會應嚴查以嶺藥業”。瞬間點爆網絡,把蓮花清瘟推上了熱搜,但是今天小編要講的并不是“蓮花清瘟”對疫情是否真的有幫助這件事,畢竟我們也不是學醫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個細節沒有,連花清瘟膠囊這個感冒藥大家肯定都很熟悉,現在可以算是款明星藥了,家喻戶曉,但是連花清瘟中這個連字相信很多都以為是蓮花的蓮,殊不知是錯誤的,真正的連是連接的連。我也找了一些資料說連花清瘟膠囊是古方和現代的完美結合。
張仲景-麻杏石甘湯
因為連花清瘟的藥方是在古代治療流感的著名藥方的基礎上取長補短,運用現代科技和工藝生產的,融合古代多位醫學家的醫學成果。比如東漢張仲景傷寒論中的麻杏石甘湯。張仲景乃是我國歷史上的醫圣。現在12月份了冬至也快到了,北方有冬至吃餃子不然會凍耳朵的說法,這個餃子據說就是張仲景當年發明的藥方,原本喚作驅寒焦耳湯。據說恰逢一年隆冬大雪,很多百姓因此凍傷耳朵,他便將羊肉、生姜等具有散寒功效的食物與藥材剁碎,包在面食中,捏成耳朵的形狀,煮成一鍋藥湯給病人服用。那么大家伙吃下之后,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只耳朵也逐漸的變暖。這個焦耳的焦據說就是我們現在所吃的餃子的前身雛形。
吳有性-瘟疫論
除了張仲景,據說還用了明末清初傳染病學家吳有性的藥方代黃。吳有性不僅是歷史上瘟疫學派的創始人,而且也是第一位發現病毒的華人。他的病毒學理論整整領先世界兩百多年。他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曾著有瘟疫論一書,大膽提出了利器治病之先河。這個利器就是后來我們理解的這個病毒了,開啟了我國傳染病學研究之先河。只是可惜這個研究戛然而止。到了1644年的時候,北京城崇禎帝吊死萬歲山,吳三桂反叛,引清軍入關,進入中原。攝政王多爾袞為了鞏固統治,頒布了剃發令,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生于江南的吳有性,也就是無有可待乎。他是不卑不亢拒絕剃發易服,最終被處死。妻子攜子偷河自盡。此后200年,我國再也沒有出現有吳有性這樣的醫者,那不禁令人唏噓。
吳鞠通-銀翹散
最后,現代藥方還用到了清代吳鞠通的溫病調變的銀翹散。說起來,吳鞠通也是清代著名的中醫溫病學家,早年因為父親長期患病,需要四處求醫無果,終于臥病不起去世,父親的去世對他觸動很大。他為自己不懂醫術,眼看病魔奪去父親的生命感到非常難過,于是下定決心要學醫。經過幾十年不斷努力,總結的一些規律和醫治的方法。
總之。連花清瘟膠囊薈萃了這些藥方。由此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看看連花清瘟的成分都有哪些。有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棉麻罐、重魚腥草、廣藿香、帶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輔料為玉米淀粉。就是沒有蓮花或者說蓮子,故而藥名中的連應該是連翹花(金銀花)。為什么大家普遍認為是蓮花?可能是一個沒有在意,一個慣性思維吧。
各位如果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