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至今覓食中最大的欣喜之一,莫過于吃了小二十年的面館,位于吉安路的「清真永豐」成為了“超級網(wǎng)紅”,原本的社區(qū)面館一躍為抖音小紅書的名店。
而今年上半年覓食中最大的遺憾之一,莫過于「清真永豐」在春節(jié)因動遷而閉店,那時的種種跡象表明店主“長腳”——已經(jīng)69歲的李尊寶將永久關(guān)掉這家開了幾十年的老店。
「清真永豐」閉店后,雖然依舊在不斷找面,但總沒有「清真永豐」那么合意,唯一風(fēng)味接近的,是邵廚的「滬民」,但畢竟離家較遠(yuǎn),每每想嗦面時周圍無甚好面館,真讓人鬧心不已。
但初冬之際竟有消息來報,說「清真永豐」在漢口路擇地重開正在裝修,鄙人真像一個追星狗仔,當(dāng)面館剛有開業(yè)跡象,便立即殺了過去,加班狗吃不到頭湯面,但卻在正式開業(yè)前擠進(jìn)去嘗了個鮮。
小店名字改去清真二字,僅稱「永豐面館」,在漢口路上沿街而立,店外飾尤其簡單,上書傳承、匠心,始于1962。
在訪問前就猜想新店是某個金主做的項目,“長腳”最多不過技術(shù)顧問,應(yīng)該不會在店里。進(jìn)店一看,“長腳”的確不在,但老店里和“長腳“一起工作的女師傅正在店里忙個不停,看來“長腳”不僅技術(shù)入股,人力資源也貢獻(xiàn)了出來。
墻上掛著老店照片,新店的煙火氣雖有遜色,但干凈不少。桌下插座有USB接口,回想老店連付款二維碼都沒有,不到一年,恍若隔世。
要了老店最常規(guī)的配置,紅燒牛肉+辣醬+咸菜+荷包蛋,只要風(fēng)味不如以前我一定會埋冤匠心丟失,破壞美好回憶。但舀起一口湯,還是原先的味道。辣醬、咸菜、流心的荷包蛋這3款再常見不過的澆頭卻依舊出奇優(yōu)秀。只是以前那個被生客埋怨入口不化的紅燒牛肉,現(xiàn)在居然煮地酥爛——太好咬,那就不是永豐的紅燒牛肉了。
永豐的面、湯和澆頭依舊是如此平衡,互不搶戲。
店里沒有其他客人,后面一桌正在聚餐的,聽下來是新老板和他朋友,老板上海人,朋友也多是本地人。老板一邊接受著朋友對于面條的贊許,一邊“推銷”著“長腳”的匠心。而我想說,朋友們真是“不懂經(jīng)”,永豐的“長腳”還需要贊許?幾十年的風(fēng)雨早就讓他成為斜橋老西門的傳奇,老店謝幕后的重開一度會讓老客疑惑,但只要保留風(fēng)味便可讓人欣喜,畢竟我們從沒有指望“長腳”會像小野二郎那樣工作到90多歲。
傳奇是需要繼承和延續(xù)的。
“早市不會開太早,還在調(diào)整,但現(xiàn)在開晚市了,不過湯頭還是早市午市的好?!?/p>
“長腳會經(jīng)常來嗎?”
“偶爾會來,但他要在家?guī)妥优畮『⒀??!?/p>
店員一邊和我聊著,一邊和女人確定明天訂購的面條數(shù)量,“還是30斤?!?/p>
和店員道別,過幾天要來嘗嘗讓「逸桂禾」的魏逸都服氣的,秋冬限定之紅燒羊肉面。
漢口路的人氣并不比吉安路旺多少,車流更不可與繁忙的復(fù)興路相比,但車行一路往東,一會兒就來到外灘,對面的東方明珠色彩斑斕,這邊的海關(guān)大鐘巍然佇立,在角落里的新永豐,似乎是繼承了衣缽,而迎來新生。
Tips: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