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2》終于上映了,和我們盼望的救市盛況不同,它沒能復制《阿凡達》的成功,上映10天,票房6.5億,國內預測票房也從30億縮水到了10億。
作為今年最重要、最驚喜的院線電影之一,“藤井樹說電影”直播間對這部電影進行了解讀分享,藤井樹小姐和好友張小北、圖賓根木匠、宣和一人,一起梳理了《阿凡達2》的主題和背景、亮點和缺陷,不論如何,它依然是一部值回票價的電影。
下面是直播精彩內容的整理綜述,更多詳情可點擊微博直播重看。
觀影后的第一感受
1
張小北: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甚至覺得比第一部還要好一些。雖然它時長有三個多小時,但看的時候絲毫不會注意到時間,一氣呵成,一直看到水底空鏡,我才戀戀不舍地意識到這部電影居然結束了,整個觀影過程非常舒適、愉悅。
這種電影更講究沉浸感,它要你感知和體驗這個世界,第一部我之前看過很多次,重映也沒有缺席,始終記得看第一部時的感受,所以會覺得《阿凡達2》還要更好,因為它設定在水底世界,讓你擁有非常神奇的視覺體驗,一方面,眼睛告訴你,這一切都是真的,另一方面,理智提醒你,這一切都是做的。這種感受很奇妙,建議大家有機會還是可以去看看IMAX版。
宣和:我的第一感受和張老師類似,比第一部要好。首先時長足夠,其次,之前第一部重映時我看了CINITY版,這次同樣,我感覺它的高亮度讓眼睛更舒適了。技術把《阿凡達2》跟其他電影拉開最大差距,讓我們沉浸其中,舍不得離開。它此起彼伏的節奏感也很棒,文戲和動作戲的銜接流暢,沒有尿點,我大飽眼福,看得非常開心。
藤井樹:我的感受和大家一致,我也斥巨資看了IMAX版,看完后第一時間錄了視頻節目,提到在這部電影里除了水,其他東西都是地球上沒有的,在《阿凡達2》里,技術的新鮮感已經不足以形成對我們絕對的吸引力,畢竟13年過去,我們在其他電影里見識了各種驚艷的視聽效果。但《阿凡達2》依然能做到如此沉浸的體驗感,這太牛了。
木匠:我觀影后的第一感受比較失望,我看了CINITY版,等待的13年里,大銀幕、小熒屏,加上游戲,我們對畫面效果和視聽體驗的更新升級已經非常熟悉,從彼得·杰克遜到李安,再到詹姆斯·卡梅隆,對于高幀率,我有不一樣的觀感,我覺得這部電影里某些瞬間顯得有點假,很像高質量的大尺寸液晶屏會展示的畫面,太過清晰反而喪失了電影感。
大家對故事劇情的批評很多,我看到有評價說第一部打鳥,第二部炸魚,其實世界觀在第一部里已經給到了觀眾,遺憾的是第二部沒有超越,劇情往后就像看BBC的海洋紀錄片,而最后幾十分鐘和《異形2》簡直沒什么區別。其實卡神做得已經非常好,可能因為我們對《阿凡達2》期望很高,而且卡神以前的作品都太好了,我們對他的參照系不同。
《阿凡達2》的亮點
1
張小北:13年過去,特效技術的進步在《阿凡達2》里體現明顯,比如電影中有大量關于水的場景,做得非常逼真。我們在生活里對水完全不陌生,不管物理空間還是日常感官和水都有接觸,觀影過程中,我們完全不會對與水相關的鏡頭感到出戲或陌生,說明電影對液體的特效處理已經做得非常好。
當年第一部里和水相關的內容不多,都是大全景,基本沒有交互,當杰克·薩利從瀑布上跳進水里的時候,專門做了很多氣泡遮擋人和水的交互,這是為了解決技術上的困難刻意做的處理。到了現在的第二部中,孩子們在水里玩耍,有直接的鏡頭跟著他們從水下到水上,我們看著水從他們頭發上流下來,鏡頭一半停在水中,這些在CG環節里都是非常復雜的操作,但觀眾都意識不到,它自然到好像這是卡梅隆去潘多拉星球實景拍攝的。
藤井樹:對,奇觀之外,還很妥帖,卡梅隆并沒有刻意強調絢麗極致的場面,他的重點是水,也的確營造出了無與倫比的水世界,不是表面的酷炫,而是非常扎實的視覺呈現,這與他一貫的創作態度和拍攝方式有關。對創作者來說,電影是越來越難拍的,觀眾的見識一天天刷新,要不斷超越從前,并非容易的事,這也是卡梅隆值得欽佩的地方。
《阿凡達2》的故事
1
藤井樹:很多觀眾都提到《阿凡達2》劇情非常通俗,沒什么新意,邏輯也難以讓人信服。阿凡達系列一共有五部,我想可能因為它在當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一些情節顯得有頭無尾,很多關系沒來得及展開,只做了伏筆。關于觀眾對故事的批評,大家怎么看?
張小北:我看到很多批評說《阿凡達2》故事普通、甚至陳腐,用類型片的標準來衡量,《阿凡達2》的故事在編劇技巧、人物塑造這些方面,其實做到了水準之上。我覺得不是故事有什么問題,而是這部電影的價值觀迎面撞上了我們這個正在快速變化的世界。《阿凡達》的故事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老白男的價值觀,詹姆斯·卡梅隆本人就屬于這個群體,老年白人男性,他此前所有的創作,都是遵循這套價值觀走的。
如今一部好的電影,想從故事、人物、情感、視覺等幾個層面都讓觀眾感到震撼,是很難做到的,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30多年里,對于類型片的敘事規則,觀眾的認知已經積累出既定的模型。《阿凡達2》這樣級別的電影,并不負責在價值觀層面去做突破,它要的是敘事上很成熟,不出戲,讓觀眾圓融地進入這個世界之后,它的功力就全放在視覺上了,保證你的眼睛每一秒鐘都不舍得挪開,才是它的重點。
宣和:我覺得卡梅隆有種特別可愛的、宅男的執著,從藝術家的眼光看甚至有點笨拙,已經是個傳奇,依然強迫癥一樣把控電影每個微小的細節,原創一個他希望的世界。很多人對他期望很高,我覺得《阿凡達2》要面對全球70億觀眾,這么大的體量架在那,誰也不能冒犯和得罪,他要的就是人類共通的價值觀和最穩固的故事模式,第二部負責為后面的故事引入,做一個鋪墊,所以沒來得及深入下去。
《阿凡達2》的主題
1
藤井樹:《阿凡達》有一個明確、深刻且宏大的主題,它帶給我們的沖擊感不只來自視覺層面,還有文明被摧毀、生態被破壞、遭到殘酷侵略的痛心和悲憤,它站在受害者的角度講述這個故事,隱喻現實,讓我們目睹一場殖民戰爭,看潘多拉星球的萬物生靈如何保衛家園。到了第二部里,主題從保衛家園變成了保護家人,并且家人實指杰克·薩利的六口家庭,爸爸媽媽和四個小孩,和宏觀的殖民、環保的主題相比,《阿凡達2》中反復強調的“一家人要永遠在一起”,顯得很父權,也很單薄。
木匠:聽三位老師的分享,我覺得大家都站在電影工作者的角度,非常善意地討論了《阿凡達2》的一些不足。現在這個環境,能出一部大片,對全球的電影產業都非常重要,我相信所有電影工作者都盼著這部電影能大爆,我們需要這樣一部作品來提振信心,把觀眾重新喚回電影院。
單就《阿凡達2》而言,它叫《阿凡達:水之道》,“水之道”是什么,電影并沒有說清楚,中國人說上善若水,水是有德性、有內涵的存在,卡神本人也是個專業的潛水運動員,他很懂水,迄今為止深潛過72次,是世界上第三個抵達馬里亞納海溝的潛水者,在那里為《阿凡達》勘景,找到了大量素材。我相信他想通過這部電影,把他心里關于水的哲理性感知講出來,如電影所說“水之道,連接萬物,超越生死,亙古不滅”,但我們沒能從故事本身領悟到這個內核,包括藤井樹老師提到的關于家庭的主旨,它和水之道的關系,也沒有呈現。
藤井樹:三個多小時的篇幅,第一幕延續了第一部的情節,讓觀眾在進入故事的同時,重溫潘多拉星球的陸地文明;第二幕進入島礁族的水世界,帶我們領略生命力充盈的海底生態;第三幕變成杰克·薩利一家和夸里奇上校陣營的對峙,島礁族幾乎完全缺席。小北怎么看這種處理?
張小北:在看《阿凡達2》之前,我對這部電影做了基本的了解,所謂基本的了解,一方面要預防自己被劇透,同時又不能對它一無所知,沒有任何背景知識。基于此,我在走進電影院之前,知道它是放在海洋世界里的故事。
三個多小時片長,首先用三分之一的時間把這個故事重新做了建置,帶我們重返潘多拉星球,看到這家人的情感關系、他們所面臨的威脅;第二個小時開始進入海洋世界,在第一幕密集的動作場景里,我們經歷了孩子們被追蹤和救援,從觀影感受來說,有一個短暫的疲倦期,需要放松,海洋世界的出現,恰如其分地給了我們緩沖的機會,觀眾的注意力被水下奇觀吸引,劇情也基本停滯,用以交代幾個孩子們分別的性格和訴求;第三幕的對決,島礁族的缺席從劇作上看的確是不合常理的,我猜想也許因為時長問題,對內容做了刪減。
此外,卡梅隆導演今年已經67歲,這意味著他應該是從60歲左右開始進入這部電影的工作,這幾年里劇作上也會存在不斷地調整。一位60歲的創作者,對自己的人生和家庭有了全新的認知,他一定會把新的生命感悟放在作品中分享出來,這也許是第二部的敘事重點更多放在家庭上的原因。
本場直播后續還交流了《阿凡達》續集劇情猜想、對阿凡達系列的期待和擔憂,并延伸出更多關于電影本身的討論,感興趣的影迷可以移步微博,關注@藤井樹小姐 點擊回看。
下周,我們不見不散,繼續暢聊!
添加微信拉你入群!(備注: 觀影團)
在我們的觀影群內
和各位團友聊八卦、電影、電視、綜藝…
嘮嘮各種娛樂文化
各種觀影和周邊福利享不停喔!
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豆瓣:藤井樹
點擊下圖,查看往期熱文!
“藤井樹觀影團”已同步入駐平臺
| 微博 | 豆瓣 | 今日頭條 | 企鵝號 | 搜狐號 |
| 一點資訊 | 什么值得買 | 淘票票 | 貓眼 |
| 抖音 | B站 | 西瓜視頻 | 一直播 |
合作、投稿、咨詢請聯系:17717464097
轉載聲明:原創文章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阿凡達2》滿足你的期待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