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大院》收官了,光明縣的故事還在繼續。上周日“藤井樹說電影”直播間里,藤井樹小姐和李星文老師、遠叔一起聊了聊這部“縣實感”滿滿的群像劇。
到底怎樣定義《縣委大院》的類型,如何辯證理解它的真實性,這部不同以往的政治劇又有什么獨到之處。我們都逐一展開,和大家交流、討論。
下面是直播精彩內容的整理綜述,更多詳情可點擊微博直播重看。
《縣委大院》是基層政治生態劇
1
藤井樹:好早就約了大家,要聊《縣委大院》,其實我對這部劇有非常濃厚的興趣,首先最吸引我的點是胡歌,我和他很熟,他之前的角色都偏傳奇色彩,沒有那么強烈的現實質感,這次在《縣委大院》里徹底翻轉,演了一個縣委書記,我很期待看到他不一樣的表演;其次這部劇是群像戲,拍攝了基層中方方面面的人,群像戲其實不好講故事,角色工作的崗位又是不同的政府職能部門,當中沒有絕對的正邪善惡,更多的是瑣碎的事務和繁雜的問題,敘述方式和傳統的劇完全不同;第三這些年里我們總能看到、聽到公務員考試競爭激烈、千軍萬馬過關斬將的相關新聞,他們上岸后的生活是什么樣,會面臨怎樣的困境和挑戰,我很好奇;所以我一直在關注《縣委大院》,也第一時間追完了全劇。
星文老師寫了一篇這部劇的劇評,我從頭到尾讀完,深受啟發,您寫到了一些其他評論文章沒能觸及到的點,且分析得很透。在您看來,總體上《縣委大劇》是一部怎樣的?。?/p>
李星文:如果想從漫長的電視劇史里找到對標的作品,其實不太容易。我們都知道政治劇不好寫,尺度要斟酌把握,表達也受到一定限制。本身我們中國的觀眾是喜歡看政治劇的,以前比較成熟的是周梅森老師的一系列作品,大家比較熟悉的有《絕對權力》、《至高利益》、《國家公訴》等等,耳熟能詳的大爆款還有《人民的名義》,這是大家以往最熟悉的政治劇的面貌。
上面樹小姐提到《縣委大院》不是正反博弈、激烈對抗、看起來非常過癮的那種劇,這部劇本身從基因上來說,就是廣電總局主抓的主題創作劇,是主旋律劇目,所以它不太可能走周梅森老師那種激烈的正邪對抗模式,要定義它的話,可能“基層政治生態劇”,是比較準確的一個概括。
如果一定要從歷史中找到它的源流,80年代到90年代期間曾有過一個類型,叫電視報道劇,它以真實故事為基礎,創作時稍加改編,甚至會去事件發生的實際所在地拍攝,非常貼近現實;近兩年又有一個名詞叫時代報告劇,和電視報道劇一脈相承,我覺得《縣委大院》其實也是它們的延續,它既不是激烈的正邪對抗,也不是原始原味的生活流,顧名思義,它講的是縣委大院中,縣級、鄉級、村級的基層干部如何對一個縣域進行治理,解決層出不窮的、具體的問題,所以它叫基層政治生態劇。
面貌寫實,劇情生動
1
藤井樹:我相信這部劇的主創在接到任務及整個創作的過程中都是充滿挑戰性的,但他們還是拿出了足夠大的誠意,在可以觸及的范圍內做得非常好,能看到全劇里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想問問遠叔,這部劇中哪些點最吸引你?
遠叔:我本身就是星文老師說的那類觀眾,國產的政治劇我非常感興趣,這可能跟我從小的生活環境有關,我父親是公務員,我身邊的長輩都來自這個群體,我也算是在政府大院里長大,對這些東西一點都不陌生;此外我大學畢業后,至2010年之前,在我們當地做了7年純時政新聞記者,我們行業有個共識是年輕的新人要承擔比較累的工作,所以我當年就負責跑縣域的線,7年記者生涯,我跑了6年外縣,我很熟悉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精神面貌,劇中的呈現也和現實很像,看劇過程中我一直覺得很親切。
全劇的前三分之一,我看得非常輕松,當中很多有趣的關于體制內工作的點,它想講的內容和傳遞出的情緒,我都自然地感受到了,也因此被吸引;故事逐漸往后推進,我沉浸在了劇情本身,演員的表演也很生動,相輔相成。事實上循序漸進來看,這部劇在不同的節點吸引我的地方是不一樣的。
《縣委大院》的真實性
1
藤井樹:星文老師的劇評里提到了《縣委大院》在真實方面做的功課,縱觀全劇,有些情節其實很明顯是進行了藝術加工的,您上面也提到尺度是政治劇最難的地方,要嚴肅斟酌,請您展開講講,在真實性這一點上,《縣委大院》做得如何?
李星文:真實性是當下的觀眾特別關注的一個指標,甚至大家有時候也存在關注過頭的情況,我覺得實際上影視內容只要做到藝術真實、本質真實就可以,不是非得追求表象真實。具體到《縣委大院》來說,在全劇縣、鄉、村三級的不同視角中,比較能體現它真實性的應該是鄉級,通過幾個主要角色的人物塑造,引發了大家的廣泛共鳴。
比如原平鄉的黨委書記李保平,飯后借著酒勁向梅曉歌傾訴基層工作的難處,我在文章中把他們這些基層干部命名為困在表格中的人,一天到晚應付各種檢查、評比、填表、寫材料,留給真正做實事的時間所剩無幾,文章發布后一些觀眾在下面評論,他們身處相似的境況,深有同感。再比如直面拆遷難題的城關鎮黨委書記喬勝利、不敢待在自己辦公室的財政局局長葉昌禾等等,很多真實的工作困境都集中體現在這個層級。
我補充個背景,編劇王小槍,和我同一個縣出來,我們是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王小槍就是在縣城里長大的,對縣城文化非常熟悉,劇中也用了一些我們老家的元素,比如法蘭就是我們縣的支柱產業,一方面它每年為縣里創造產值稅收,另一方面也確實存在污染,多年以來環保和發展的矛盾在它身上有集中體現,這在劇中也有所展現。
散點透視,白描手法,群像講述
1
藤井樹:《縣委大院》拍出了有點有面的眾生相,我覺得在人物塑造方面是很成功的,比如胡歌在劇中一直在開會,他的臺詞大部分都是觀念輸出型、非常書面的質感,但梅曉歌作為縣委書記,并沒有表現出教條、刻板的那一面,反而實干、親切,很多主要角色都讓人印象深刻。但我也覺得有點遺憾是在于,劇情的講述方式是一段一段的,讓人覺得這部分還沒看過癮,就切到了另一個事件上去。兩位怎么看待這種敘述方式?這也是這類劇集的一種特點嗎?
遠叔:這部劇共24集,當中的時間跨度貫穿了4、5年,主要人物在他們各自的崗位上干了很多事,我們也通過看他們面對挑戰、處理難題,獲得了很多啟示和感受。它沒有拘泥和局限在某個具體的情節點上,也不像大多數影視作品用起承轉合的方式講故事、立人物、寫感情,《縣委大院》是往前走的,展現人物在經歷過程中的不同狀態。
24集里,以梅曉歌為例,他做了很多事,經歷很滿、很豐富,這是他作為一個縣的一把手正常的工作狀態,同時,他并沒有停滯在某個具體事件當中,而是在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處理一到兩件重要的事。整部劇就在點面結合、有大有小、有松有緊的氛圍中鋪陳展開。在我的期待當中,我以為這是一部40集起步的大體量的劇,所以我覺得一些情節點再細化一些可能更好。
李星文:剛才也提到了,《縣委大院》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有一個中心事件,正反勢力從頭斗到尾的結構;也不是一個大男主或大女主,以主要人物的視角去經歷整個事件的形式;它是散點透視,三個主要人物:縣委書記梅曉歌、縣長艾鮮枝、基層科員林志為,各有一個視角,每個人看過去的事都不一樣。以梅曉歌為例,《縣委大院》主視角是以一個縣委書記需要在工作當中解決的問題來展開的,在有限的空間里,梅曉歌治縣理政,在縣域治理中能遇到的所有問題,在24集中逐一表現。除此之外,鄉級、村級又是另外的世界。這就像我們中國的山水畫,在空中、地面甚至地下,都能看到不同的信息。
兩位都提到覺得有些故事講得不夠過癮,點到為止,這是白描手法,《縣委大院》不會聚焦在一個矛盾上深究,它是在流動中往前講故事。
除了三位主要人物,我們在回顧劇情時,喜歡和認可的角色還有很多,那些基層的、一天里著急忙慌做事的臉,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更鮮明,這是群像講述,《縣委大院》的編劇和導演在做劇的時候,注意到要給每個人足夠的戲份,甚至把一些具有矛盾沖突的華彩段落留給配角人物,以服務劇情為主。所以關于群像的最終呈現應該也是主創的有意設計。
本場直播后續還交流了《縣委大院》幾個主要角色,探討其人物關系及成長發展,感興趣的影迷可以移步微博,關注@藤井樹小姐 點擊回看。
下周,我們不見不散,繼續暢聊!
添加微信拉你入群!(備注: 觀影團)
在我們的觀影群內
和各位團友聊八卦、電影、電視、綜藝…
嘮嘮各種娛樂文化
各種觀影和周邊福利享不停喔!
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豆瓣:藤井樹
點擊下圖,查看往期熱文!
“藤井樹觀影團”已同步入駐平臺
| 微博 | 豆瓣 | 今日頭條 | 企鵝號 | 搜狐號 |
| 一點資訊 | 什么值得買 | 淘票票 | 貓眼 |
| 抖音 | B站 | 西瓜視頻 | 一直播 |
合作、投稿、咨詢請聯系:17717464097
轉載聲明:原創文章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縣委大院》式的“體制內生活”是你想象的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