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作家,
熱衷收藏,借錢買古玩,欠了一屁股債。
流連酒吧,卻酒量極淺,喝醉了就打電話喊朋友來買單。
沉默寡言,曾經瞪著眼睛一言不發,弄哭了前來約稿的女編輯。
獲得諾獎,卻在頒獎臺上預告了自己的死亡。
他,就是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和他的收藏品
1972年4月16日晚上,濃濃的煤氣味從川端康成的公寓里飄了出來,眾人在慌亂中推開房門的時候,發現川端康成躺在地板上,嘴里含著煤氣管,已經死去多時了。
房間里沒有打斗的痕跡,也沒有留下遺書。
川端康成獲諾貝爾文學獎
這位日本文學界“泰斗級”人物,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就這樣平靜無言地離開了人世。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他曾說過的一句話:
“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但是,離開得如此決絕的川端卻曾經在隨筆《臨終的眼》中否定過自殺的意義:
“無論怎樣厭世,自殺不是開悟的辦法,不管德行多高,自殺的人想要達到圣境也是遙遠的。我既不贊賞也不同情芥川,還有戰后太宰治等人的自殺行為。”
那為何他年過七十還要自殺呢?
當我們回顧川端的一生——
悲慘的童年、孤兒的體驗、情感的困境、摯友的離世......
或許正是一系列的天災人禍,一步一步把這位孤單的天才作家推向了極端的深淵,也塑造了他帶有“東方式虛無”風格的一系列經典作品。
川端康成名作名譯系列9冊,葉渭渠、唐月梅經典譯本
《雪國》《古都》《千只鶴》《睡美人》《山音》
《伊豆的舞女》《藤花與草莓》《花的圓舞曲》
《陣雨中的車站》
“葬禮上的名人”
生于1899年的川端康成,幼年時相繼經歷了父母死于肺結核,溺愛她的祖母毫無征兆地去世。
十歲時,連他寄養在姨父家的姐姐也夭折了。
親人不斷離世,使這位敏感的少年沉浸在悲哀之中。
從此他與年邁的祖父相依為命,這是他在人世惟一的一位骨肉親人。
可是生活中的變故還是接踵而至。就在他十五歲的時候,祖父也因病離開了他。
他作為孤兒的體驗達到極點。
川端康成失去了所有至親骨肉,愛的象征也由此失去,他幼小的心靈上被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痕。
戀愛因而便超過一切
川端康成太渴望得到人間的愛的熏陶,表現就是對愛情如饑似渴的追求。
他曾經說:
“戀愛因而便超過一切,成為我的命根子。”
川端康成和初戀千代的照片
對女性的愛也非常敏感,代表作《伊豆的舞女》,就充分體現了川端對于女性的這種情感。
1918年,19歲的川端只身前往伊豆,后來他明確宣稱,《伊豆的舞女》寫的幾乎都是事實。
山口百惠在電影《伊豆的舞女》中的經典形象
他在途中和一對江湖藝人結成旅伴,遇上了十四歲的舞女千代,路上他聽到舞女跟同伴說他是個好人,這對平素受人憐憫的川端來說,第一次得到這樣的平等相待和贊譽,便感激不盡。他在和舞女一行人的交往中,又了解到舞女的身世,從同情而油然生起一種純真的感情。
最美初戀之作《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回憶說:
“我自幼就不像一般人,我是在不幸和不自然的環境下成長的。因此,我變成了一個頑固而扭曲了的人,把膽怯的心閑鎖在一個渺小的軀殼里,感到憂郁與苦惱。所以別人對我這樣一個人表示好意時,我就感激不盡了。”
《雪國》就是他的悲傷
中篇小說《雪國》,標志著川端在創作上達到了藝術高峰。
《雪國》的主人公駒子也是有原型的。
他在1934年5月(一說是12月)第一次遠離東京,乘坐上越線火車,穿過落成不久的清水隧道,到了北國的越后湯澤。他在下榻的高半旅館結識了一位十九歲妙齡的藝妓松榮,原名小高菊。
《雪國》劇照
小高菊從小家境貧寒,無依無靠,被迫淪落風塵,備受生活折磨。
或許這個從小受到社會遺棄的受損害的少女的辛酸生活和不幸命運,讓川端聯想到了自己的相似經歷,在心中憐憫和同情油然而生。
特別是這個少女相貌非凡、性情文雅,勤奮好學,在他心中萌發了創作的激情。《雪國》的發端就是從邂逅這個少女開始的。
川端寫駒子的感情生活寫得如此深沉,如此真切,他說:
“特別是駒子的感情,主要就是我的悲傷情緒,或許有些情緒要在這里向人們傾訴的吧。”
川端是以贊美的筆調來描寫駒子這個被世俗鄙視的少女的。
驚艷世界的諾貝爾文學獎經典《雪國》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開篇寥寥數語就把人帶進了幽靜的雪國
“那邊的白雪,早已被黑暗吞噬了。”
在傳統美中尋求平靜
日本投降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由于美軍的占領,美國文化生活方式對日本無孔不入的滲透,日本民族傳統文化備受摧殘,加上現代文化浪潮的沖擊,面臨著衰落的危境。這種情形,自然引起一直追求日本傳統的川端康成的莫大關注和哀愁。
《古都》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電影《古都》劇照
戰后,川端到訪京都,他發現傳統的古都氛圍和生活已經被洋式的高層公寓和酒吧占領。
目睹這一切的川端,憂慮他年輕時的古都風采會不會人間消失,于是,這激起了他創作上新的追求——寫一部反映日本傳統美的小說。
如他本人所言:
“比起寫人物和故事來,也許寫風物是主要的。”
于是便有了這部充斥著柔美筆觸和淺淡哀傷的小說。
就連鬧市,在他筆下也生出幾分禪意:
“他憑倚在橋欄桿上,閉上眼睛,想傾聽那幾乎聽不見的潺潺流水聲,而不是人潮或電車的轟鳴。”
一朵花,在他筆下也顯出極致的溫柔:
“花是活的,它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活得絢麗奪目。來年再含苞,開花,就像大自然一樣充滿生機。”
日本文學名片《古都》
逝如秋葉之靜美
《千只鶴》《山音》《睡美人》,可以說川端在這一時期創作的作品,達到了一種病態傷感的境地。
這也許和川端對安眠藥的濫用有關。寫《古都》時近于濫服,寫完《古都》之后一下子斷然停服,馬上產生藥物成癮癥狀,被送進了東京大學附屬醫院,十天處在昏迷不醒的狀態,乃至后來喪失了許多記憶。
所以他的這幾部小說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描寫傳統道德、觀念、理性乃至于生命自然的規律對于人的天性、人的本能的壓抑。
《千只鶴》
他企圖通過用含蓄朦朧的筆法描寫違背傳統社會道德的行為,來恢復戰爭創傷而帶來的心理失衡。
在這里川端所追求的這種“美”,實際上是一種病態感傷之美,常常帶著一種“罪惡感”和“悔恨感”。
除此之外,還有川端的短篇小說合集《陣雨中的車站》《藤花與草莓》《花的圓舞曲》。
一篇短短數頁,都是道不盡的唯美與憂傷。
如泰戈爾的詩一般:
“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川端康成,這個世上最孤獨的人,寫下了人間最美的文字。他的作品經久不衰,值得我們一生回味。
(以上資料參考自葉渭渠研究)
感受東方的愛與美,必讀川端康成經典作
感受極致的東方美韻,體驗獨屬川端康成的愛與憂愁,必讀這套川端康成名作名譯系列。
磨鐵團隊歷時兩年打磨誠意之作,在這個冬天,給你一份不一樣的日系經典閱讀體驗!
讀川端康成,就讀葉渭渠唐月梅譯本
暢銷數百萬冊的口碑譯本,豆瓣高達9分的純凈譯筆!
日本文學翻譯泰斗、最美學者伉儷葉渭渠、唐月梅的經典譯本,最大程度還原了川端康成文字的極致之美。
上世紀五十年代,葉渭渠、唐月梅雙雙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此后相知相伴五十余載,傾其一生翻譯和研究日本文學和川端,合著、合編日本文學文化著作二百余卷。兩人桃李天下,培養了竺家榮等一代知名譯者、學者,開啟了國內研究、譯介日本文學的熱潮。
葉、唐多次日本訪學,與川端遺孀秀子結下深厚友誼,全面了解川端的一生,為川端作品做了更深入的詮釋。
兩人的譯本,接近川端古雅、精煉、純凈的語言,一經面世,就受到大江健三郎、曹禺、劉白羽等國內外名家的盛贊!
曹禺稱贊:“昨日始讀川端康成的《雪國》,雖未盡畢,然已不能釋手。日人小說,確有其風格,而其細致、精確、優美、真切,在我讀的這幾篇中十分顯明……”
劉白羽看完欣然寫信給譯者:“天雖然陰沉,但你們送給我的成堆貴著作,在我心靈里卻閃耀輝煌。我擺在沙發前、書幾頭。這至美的大山,是你們給的心血之作,我如獲至寶。”
你將這本書開始讀懂川端
讀懂日本文藝之美
日本文學含蓄內斂、有一定的文化語境,很多初讀者乍讀之下難以領悟到其中韻味。為此,該版本對葉渭渠、唐月梅《川端康成傳》《日本文學史》等大量一手研究資料進行梳理,在每本書后附上對于相應作品的深入解讀。比如:
《雪國》收錄葉渭渠對《雪國》《湖》的研究解讀,
《古都》收錄對《古都》《名人》的解讀,
短篇小說集收入對川端康成“掌小說”的解讀研究等,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川端的文學、美學世界!
根據葉渭渠對川端的研究資料,整理出了川端康成生平年譜,助你更深入地了解川端其人其作。
你不曾見過的驚艷設計、匠心工藝
知名設計師匠心打造,裝幀考究,給了川端康成一種全新的詮釋。
外封采用熾紅與冷藍交融的撞色,表達川端康成筆下生與死、男人與女人的永恒主題。
內封采用激光浮雕工藝,川端康成須發盡顯,向一代文學大師致敬!
封底為金句設計。
每本書隨書附贈川端金句明信片+主題元素異形書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雪國,都有一位讓你心頭落雪的那個人。
每當讀到川端康成,都會想起記憶深處、揮之不去的愛戀。
在這個冬天,你需要收藏這樣一套絕美的川端,為自己,為心上之人。
川端康成名作名譯系列
葉渭渠、唐月梅暢銷200萬冊權威譯本
附譯者深入解讀+川端生平年譜
(點擊下方圖片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