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創業熱潮中,有人看到了風口,有人看到了商機...如今百度站在了技術峰頂,先發優勢和規模化落地效果愈發顯著。
10年間,累計在人工智能領域研發投入超過1000億,且每年研發占比都超過15%,去年更是達到23%。剛發布的Q3財報顯示,百度在前沿科技研發投入已經達到26.14億元。敢于投入,是百度直面AI的首份自信,而敢于向創新要效益,則在實證AI前路廣闊。
以移動生態、智能云、智能駕駛組成“三大增長引擎”,依靠強大的現金奶牛--移動生態供應輸血,為自動駕駛、云等新AI業務增長曲線進展加速。百度現在已經完成了全面的人工智能技術及場景布局,從最底層的高端芯片昆侖,到飛槳深度學習框架,再到預訓練大模型,在應用領域大幅提升效率。
截至2022年11月,百度飛漿平臺上已凝聚535萬開發者,服務20萬家企事業單位,拿下深度學習平臺綜合市場份額排名第一。智慧工業領域,圍繞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云計算等核心技術,百度已經布局近9000件AI中國專利,創新成果在貴陽、重慶、桐鄉等約16個區域,電子、汽車、裝備制造等22個行業落地應用,服務工業企業超過18萬家,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產業智能化升級。
6月份《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出“全球50大創新公司”,百度被列為第2創新公司,排在特斯拉、中興、華為之上。10月份《財富》雜志將百度與谷歌、微軟、臉書并列稱為AI四巨頭,百度是其中唯一的中國企業。
疫情以來是難熬的三年,寒冬蕭瑟遍地哀嚎,弄潮者幾近風散,跟風者開始撤離…裸泳者將在潮褪后露出難色,而百度卻在逆風中完成第一增長曲線、第二及第三增長曲線。
在今日舉辦的百度CreateAI開發者大會上,李彥宏現身并發表演講,解密“增長從何而來”...
1.科技革命與GDP增長曲線
過去的2000多年中,人類社會GDP的峰值高點,無不伴隨著深層次的技術革命推動,科技創新不僅是增長的驅動,同樣也推動人類生活向更為先進的科學成果邁進。李彥宏指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標志,是深度學習算法。
事實上,不論未來AI自動化程度多高,依靠其實現降本增效取得大規模優勢增長的前提不變,同時,賦能相關產業,實現產業級AI進化,如電網、農業、水利、城市、交通等具體領域里,AI的普遍適用強大,實現用更少的人管理更大面積、范圍更廣的區域,對于用戶來講,這是長遠的降本增效途徑。當大規模AI應用落地,實現大面積產值效率提升,便是驅動增長提速的開始。
本質上就是深度學習算法驅動增長提升效益,從AI進化的重要核心組件,一個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社會,首先要對AI有準確的認知和早于未來的判斷。比如智慧交通領域,百度在計算機視覺、地圖數據、人工智能,事件檢測方法等多種交通技術領域布局智慧交通領域專利,在重慶永川區改造智能路口超 110 個,智能交通系統覆蓋范圍內主要道路平均車速提升 11%,平峰停車次數平均減少 59.5%,高峰時段擁堵里程下降36%。
便捷高效的社會結構,本質上就是AI落地的重要價值。實現深度學習算法進化的路徑是創新,而這建立在反饋基礎上。李彥宏以盲人魔方為例,講述百度AI在反饋驅動創新中獲得的寶貴經驗。進化的速度取決于反饋,而其有效性建立在樣本量級基礎上,比如百度昆侖芯片與百度的搜索。百度搜索服務,每天響應幾十億次真實的用戶使用需求,每天進行1萬億次深度語義推理與匹配,能夠提供最真實、最及時的反饋,從而倒逼大模型、深度學習框架和芯片的優化。
此外,百度蘿卜快跑已在北京、重慶、成都、合肥等多城落地,三季度,百度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共提供47.4萬次乘車服務,同比增長311%,環比增長65%。截至三季度末,蘿卜快跑向公眾提供的乘車服務次數累計達到140萬。百度進行全棧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從芯片層、框架層、模型層到應用層。從高端芯片昆侖,到飛槳深度學習框架,再到文心預訓練大模型,通過不斷獲得反饋,實現端到端優化。目前百度各平臺產品已經有接近十億的用戶畫像,細分到1000萬級細分標簽,而這都將獲得大量反饋,有益于加速AI的進化和迭代升級。
2.降低技術門檻,AI通用模型賦能實體經濟
李彥宏曾說,“隨著技術應用門檻不斷降低,創造者們將迎來屬于人工智能的黃金10年。”
百度確實在降低操作門檻上不遺余力,飛槳就是人工智能時代的操作系統,讓開發者能夠像搭積木一樣構建AI應用,大大降低AI的應用門檻。AI得以成為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驅動力量,離不開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并實現多元化賦能,為國家千行百行助力數字轉型,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及增長的重力引擎。
百度飛槳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已在上海、寧波、廣州、南昌等地建設及籌備落地,通過整合AI技術生態資源為入駐企業降低AI使用門檻,使創新生態服務和生態伙伴聯合賦能。
百度智能云在能源、制造、公共服務和農業等多個領域大展手腳,AI賦能火電廠降低煤耗,能使全國一年碳減排的潛力達到600萬噸。百度智能云在中國制造重鎮蘇州常熟,通過智能質檢、知識搜索等應用,推動當地企業向精細化生產轉型,并逐步向全產業鏈延伸。連續在泉州、廣州兩個城市落地智慧水務系統后,百度智能云摸索出“百度治水模式”。在山東壽光,百度智能云結合當地農業特色,實現蔬菜種植產量提升10%。
百度智能云開物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了工業的智能化,“開物2.0”累計超過200個工業解決方案,沉淀了3.8萬個工業模型,覆蓋質量管控、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生產制造等九大領域。以AI振興鄉村為目標,百度智能云還推出了“九州區縣大腦”。
百度全面開放的自身技術能力越來越多元化,"天算"用來幫助企業實現大數據的計算,"天像"通過開放圖像識別等諸多技術,幫助企業實現完成用戶交互場景的實現,而"天工"則全力押注于智能硬件領域,除此之外在百度還在其開放平臺中開放了lbs、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翻譯技術、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諸多能力,只為讓更多的用戶走進百度AI世界。
3.抓準科技革命紅利,穿越增長周期
李彥宏曾表示,百度一直有一個理想,不管 AI 的技術多么的復雜,多么的先進,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平等地從中獲益。2023年仍然充滿太多不確定因素,值得肯定的是,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將為新的增長周期儲備更充足、更具活力的積蓄。隨著疫情散去,開放的市場與經濟內生動力開始共生作用,寒冬結束的時刻,預言春天的暖意永遠是積極的。
2022年落下帷幕,也為AI大模型產業化應用元年,大模型已成為許多上層應用的技術底座。技術紅利的跡象越發明顯,但還缺乏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的工程化落地,在更多產業中的應用和變現。深化算力、算法并加強大數據融合的AI基建工作未竟,但AI實現突破,帶來大規模的經濟增長和應用落地的局面已經打開。
2000年,李彥宏回國創業,時值互聯網泡沫破裂,全球蒸發了8萬億市值,很多人崩潰、離場,但最后是那些堅持挺過寒冬的人,成就了互聯網發展的黃金十年。眼下,百度在過去的寒冬里,完成了自己的第二次、第三次創業,在與AI交織的這條通向未來的路上,百度終將陪伴那些企業們一起堅持下去,李彥宏看見了那個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