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寫了一篇名為《張文宏的科學研判到底有多科學?歷史可以證明》的文章。此文在多個賬號發出,地圖書公眾號進行了轉發。評論區有人稱贊,也有人批評,有人私信我的個人賬號找我理論或者聲援,我已經挨個回復。
在地圖書公眾號的諸多評論中,有人批評:“做好本職內容不好嗎?”我認為這個評論很有價值。我們的本職工作是什么?地圖書平臺是數字人文和知識共享,地圖書公眾號看起來也是歷史、地圖、人文相關的內容為主。但我們多年來確實會時不時地推送一些點評時事熱點的文章。比如之前佩洛西訪臺后,面對鋪天蓋地的失望情緒,我通過地圖書公眾號發過一篇《中國的朋友多多的》。結論是:德不孤必有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們不用懼怕美國對中國的圍堵,反而會不斷取得外交突破反包圍美國。這篇文章在頭條有十多萬的閱讀幾百條評論,贊同和反對的皆有。在公眾號閱讀量則不大,三條評論區都是質疑的。一個朋友稱,替我們搖旗吶喊的只有朝鮮、古巴、伊朗、敘利亞、委內瑞拉等流氓國家,問我官二紅三都跑去哪;另一位批評,要少埋頭中國古代史,腐儒的理論不能指導現代外交;最后一個認為,我們踐行的社會主義是形左實右、掩耳盜鈴。
我在評論區回復了這些質疑。后來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還專門寫了一篇《儒家和今日中國》,進一步闡述了儒家思想和當今世界的聯系。這篇文章的閱讀量并不大,但得到了好幾位朋友的稱贊。后來國家發布的大會報告中,也提到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我們為什么要寫這些和時事相關的內容呢?究其原因,我們地圖書的座右銘是:“胸懷古今天下事,心藏經緯地圖書。”我們不僅僅要談古,也要論今。我們不光埋頭在小圈子做事,也關注社會,關心國家。
不過,一些爭議很大的文章,就采用我的個人公眾號發出,地圖書公眾號再轉發的方式。比如2021年,有一篇圍繞“網游是精神鴉片”這一熱點,題為《網游美如罌粟》的文章。不管是以哪個號首發,我都會盡可能以實事求是的精神,以客觀的立場,以平和的語言去討論這些熱點問題。同時,我也很明確地給出了自己的態度,我認為這是必要的。不管是2021年認為“網游就算不是精神鴉片也是精神罌粟”,還是2022年認為“中國未來會有多多的朋友反包圍美國”,還是2022年認為“張文宏的科學研判并不可科學”,都非常有爭議性,甚至在網絡上屬于少數派的觀點。但我們旨在向讀者提供一種不同的視角。
因為古人說過: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我反對偽史論,不妨礙我關注一些偽史公眾號看看他們說什么。我反對臺獨,不妨礙我去看臺媒請的那些臺獨專家對臺海政治和軍事的分析。我知道西方媒體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不妨礙我去了解他們怎么報道和評價中國。我學習馬鄧毛理論,不妨礙我去閱讀西方政治和哲學著作。
我認為,在信息繭房越來影響著我們認知的今天,提供一種不一樣的視角,這對我們的讀者是有特別意義的。在當今的中國,防疫已經深刻影響到了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我加入的QQ群、微信群,不管他的方向是談歷史、談地理、聊學術、討論計算機,這三年沒有一個不談防疫的。很多時候大家也不干其他,就在那高強度的聊病毒,聊防疫。以至于之前加的一個學術話題交流群,群里有人質疑怎么總是在聊疫情,后經過討論認為,當下完全應該容許聊防疫。去年上海封城時,面對鋪天蓋地的刪文封群,我在用戶微信群中也表示,允許大家自由聊上海疫情,不怕封群。因此,我認為在當下,什么自媒體賬號聊聊疫情都是可以的。
同時,我是在認真觀察思考之后才談這些事情。
我是一個有著沉迷游戲而荒廢學業經歷的二十年網游老玩家,我對著年輕同學說出“網游美如罌粟”是完全有資格的。網絡游戲的確是技術、美術、音樂、文學的完美結合,看起來真的很美。但網絡游戲廠家又必然會故意設計上癮機制,通過等級、裝備、怪物、寶箱等設計,極盡可能地占用玩家的時間和精力,形成氪金玩家和免費玩家之間的差異,最終讓許多人沉迷于此。而網游廠商因為追求利益,是絕對不可能有自覺性去放棄這種設計的。因此,我支持行政監管部門嚴管網游,并限制缺乏自控能力和經濟收入的學生去接觸網游,哪怕大學通過校規去限制和處罰已經成年的大學生過度沉迷網游都是合理的。
評論區的反對者,一位讀者認為人類所有努力都是為了獲取更廣闊的自由,將限制游戲比作計劃生育。可惜我不是自由主義者,我追求自由,但并不把自由當成唯一價值或者最高價值。另一位讀者則把問題歸咎到家庭教育上。我認為,家長沒辦法控制網游廠商的貪欲。當然,也有直斥此文狗屁不通的。后來為了讓讀者更好的了解我的觀點,我又補寫了一篇名為《一花一世界:論虛擬世界》的文章。
我喜歡在網絡鍵政好多年了,收聽政論節目,閱讀國際政治、世界歷史、哲學思想類的書籍也有一些。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時,我在知乎問題《如何評價 2018 年 4 月中興通訊同時遭英美兩國制裁?》的最后說:“排行第一的美國既然撕破了臉,我們就去聯合排行二三四的朋友便是。古語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國只要有足夠的胸懷和氣魄,以合作共贏為核心思路帶動世界的發展,而不是靠掠奪和戰爭,那么區區一個芯片怕什么呢?”在另一個名為《如何看待 2018 年中美貿易戰打響?》的問題中,我在回答最后認為:“和愛好和平發展的國家互惠互利,合作共贏。我們不畏強敵,不欺弱小,歡迎朋友,不挑起戰爭,也無懼戰爭。”
從2018年到2023年,我依然認為自己的判斷并沒有什么大問題。這也是我在俄烏戰爭中,認為中國一定要堅守底線,在戰爭這一具體問題上保持中立,在經濟合作上敞開大門,對俄羅斯、歐盟、烏克蘭等國一視同仁,只要愿意和我們合作就同樣歡迎的原因。當然這并沒有形成共識,許多人依然恐懼西方的圍堵,許多人依然認可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敵人的朋友是敵人這種拉幫結派、陣營對立的冷戰思維。
疫情三年,我也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聽了三年“張文宏稱”。我說過,我對張文宏醫生的態度變化是這樣的:前兩年對張文宏不推崇,不貶低,不談論;論文抄襲事件讓我對他有所質疑,但還可以理解當年的歷史環境;真正讓我開始不滿的,是去年的上海防疫。對比同期的深圳,上海可以說完全不及格,卻有點喪事喜辦的味道。作為在此期間頻頻發聲的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作為擁有說真話美名的良心專家,真的就如同不粘鍋一般,一丁點問題都沒有嗎?就算沒問題,一丁點都不拉低觀感還能加分嗎?
諷刺的是,上海封城對中國經濟和政府信用造成了空前打擊,張文宏醫生卻在年底得到了2022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貢獻人物獎。得獎海報上,赫然寫著對他的評語:“科學研判,敢說敢做。”如若張文宏醫生真是敢說敢做如李文亮醫生一般,也許上海封城就不會這樣慘烈了。其實饒毅對張文宏的質疑已經很客觀理性了,結果呢?如同捅了馬蜂窩一般,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對饒毅的造謠誹謗、人身攻擊、道德審判。我還見過一些學者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用文革余孽、不干正事、全民核酸、家族企業、嘴炮賺錢、學術荒廢等形容饒毅。如果張醫生不被這個經濟獎跨界評為“科學研判”,如果饒毅的合理質疑沒有遭到腥風血雨般的攻擊,我是不會寫這篇文章的。
孔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有時候我們作為支持者應該知道,輿論對被支持人的評價存在嚴重分歧是一個已經存在的事實。也應該思考,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質疑和批評他。中國人講究一個名實相符。把一個飽受爭議的人推到不屬于他的高度,其實很多時候屬于捧殺。強如詹姆斯被捧成喬丹第二都得被別家粉絲噴到連人都不是。強如梅西在接連獲得美洲杯、歐美杯和世界杯冠軍之前,粉絲稱其為球王也得飽受質疑,就算粉絲拼命地貶損C羅也于事無補。張文宏2020年時就被一些人推到和鐘南山同樣的高度,三年來一直有人稱他為“國士無雙”。在我看來,這已經是他不能承受之重,不起爭議才是怪事。
我之前向一些朋友說過,支持張文宏也應該支持饒毅。因為某個角度來看,他們提供的價值是一致的。張文宏的研判為我們判斷問題提供了一種專家視角,饒毅對張文宏的質疑,是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專家視角。專家說的不一定對,但多聽專家的意見,可以讓我們兼聽則明。我們公眾號推送自己的觀點,也是為了讓讀者兼聽則明。而現在的輿論環境,往往是喜歡的就是專家,不喜歡的就是磚家;認可的就是良心,不認可的就是小丑。如若這樣,我們就容易走向迷信和偏激,容易被輿論利用。
我平時喜歡上知乎,就因為知乎的機制是圍繞問題,一個問題自然有觀點不同的解答,這樣可以很集中地看到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相對長一點的觀點。而且我基本上都會按發布時間排序反過來看一次,除看高贊之外,也看其他人都說些什么。我還喜歡看評論區,有時候評論區更有價值。我在朋友圈分享知乎的內容時,經常是分享問題本身,而不是誰的具體觀點,主要就是方便大家看看不同人的意見,我也會簡單說幾句自己的認識。
雖然現在知乎也有跟風效應,環境也越來越差,但矮子里充高個,根據回答粗略估計持不同觀點的人的比例,以及通過點贊簡單估計知乎用戶中多數人持什么立場還是很方便的。與之相反,公眾號就非常封閉。推送文章后只有粉絲能夠收到,評論又是篩選機制的。粉絲自然是喜歡才關注,贊同才分享,這就導致公眾號非常不利于兼聽,且評論區價值很低。當然,這也要看你的朋友圈了,看看你的朋友圈里有多少和你三觀不合的人,分享一些其他公眾號的東西對沖你的認識。而在知乎,如果你開了篩選評論,很多時候是要被噴的。我好多次就因為知乎在一些敏感回答下強行開啟評論篩選遭到了網友的抨擊,認為我心虛了。
當然,我要承認,想到兼聽則明是非常困難的,我依然是看喜歡的為主,不喜歡的為輔,只能盡可以去做。即便如此,很多時候我還是無法擺脫個人好惡,特別是隨手評論時,就更容易因為只言片語去懟人。當然,我寫的文章也日常被懟。我寫《中國的朋友多多的》,被人認為是五毛、粉紅、為不敢反擊洗地。我之前寫了一篇《我看美國:美國的地緣與當今世界》,有人就說我是夾帶私貨的崇美。我認為張文宏的科學研判不科學,立刻有人認為我是清零派。我否定李兆良,就有人認定我是洋奴、跪族。我認可儒家的現代價值,有人就認定我沉迷故舊不讀世界史。特別是去年關于俄烏戰爭的一些文章,因為我一路都不看好俄軍的戰斗力,認為短期內最大受益者是美國,俄國不是幫中抗美,而是幫美制歐,因此一次被噴個上千條評論也是常事。不過因為知乎的自動屏蔽功能,經常連著十多二十條評論通知都是無法查看。其實我混跡網絡二十年,對于被噴早已是云淡風輕了。這么多年,似乎只有《地圖宣傳戰(一):中華國恥與日本野望》一文,各平臺有幾十萬的閱讀量,上百條評論沒有一個差評。哪怕我寫了一篇《如果不搞共同富裕,那么先富帶動后富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大騙局》這么偉光正的文章,得到了幾十萬閱讀幾千條好評,還是免不了會被嘲諷一番。
當然,有人就反過來,喜歡我的文章,關注了我,給我打了一個標簽,如果我寫一篇和他立場相反的,就覺得看穿我了。比如,有一次我說二月革命后,德皇派專列把列寧送回俄國希望搞亂沙俄。有一個粉絲就不滿意了,認為我把列寧寫出了德國間諜味,這是原則性問題。我回答他,事實就是這樣,這和美國留著無數XX人士是一樣的。結果他就更氣了,說我把列寧和XX對比離譜,認為我是陰溝里翻船,對我有了全面了解。又比如我說張文宏科學研判不科學,就有關注者評論說原來我也是這樣的人,要果斷取關。
從中我認識到,我們對一個人評價之所以兩極分化,很可能就在于,不同的人只憑借只言片語的了解,就會馬上為一個人貼上標簽,斷定你就一定是何種人。畢竟,誰會沒事真去看你以前和之后說了些什么呢?就好像我之前批評李兆良,引來他粉絲的圍攻,結果聊了后就發現,他們好多恐怕連李兆良書里到底寫了什么都不清楚,應該都是看了些二手三手的東西。反而是我,還花了不少時間看他的著作、論文、博客啥的。相同的,我雖然批評了張文宏,但并不妨礙我以后繼續聽他說什么,還把他以前的語錄簡單溫習考證了一遍。
這大概說明,黑粉才是真愛吧。
本文提到的相關文章
如果不搞共同富裕,那么先富帶動后富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大騙局
(公眾號審核不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055303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