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博弈
文丨李奕涵
當男女矛盾變得不可調和,當性別敘事漸趨空洞扁平,當對“爽感”的追求壓倒價值倫理,我們很難不絕望。錯位世界的背后,是扭曲的正義。
電影《絕望主夫》講述了現實世界中的“鋼鐵直男”胡鐵男因一場意外進入女尊男卑的異世界,變身 “全職家庭主夫”的他在雞飛狗跳的生活中體驗女性不易并最終悔改的故事。
影片選取男女身份互換這一視角,旨在向人們傳遞尊重女性、理解女性的價值觀。然而,其最終完成效果卻不盡人意,4.9的豆瓣評分和5.9的微博評分讓這部電影很難稱得上是一部佳作。
《絕望主夫》將男女問題簡單地“梗”化,不斷強化有關性別的刻板認知;打著“請在女性觀眾陪同下觀看”的旗號,卻處處流露著男性凝視之下的傲慢與不平等。近年來,以女性為主要受眾的“她劇集”乘上女性主義發展的罡風扶搖直上。但潮水退去,唯有反思社會現狀、勇擔社會責任的作品才能經得起市場檢驗。有關性別的敘事,本不該讓人絕望。
1
換位,而非錯位
影片《絕望主夫》首先為觀眾描繪了主人公胡鐵男所處的現實世界。胡鐵男作為成功學講師,代表作品是《成功男人與偉大女性》。他宣揚“男人經營世界,女人經營男人”的雙經營模式,認為社會財富由男性創造,而女性僅需照顧好家庭、扮演好賢良淑德的角色。
工作中,他會毫不留情地開除懷孕的女秘書,并要求女員工必須穿著高跟鞋、長裙。生活中,他會故意忽視妻子的消息,在夜店享受“男人的快樂”,反對妻子外出工作,并對于周圍男人出軌、家暴等行為置若罔聞。
而胡鐵男所進入的錯位世界,則是一個男女身份完全互換的世界。女性穿上西裝拿起雪茄,占據絕大多數的職場,認為丈夫就應該在家帶娃,并不避諱用暴力手段讓男人“聽話”。男性在家庭中必須忍氣吞聲,在社會上也必須服從女性。
該片用代表男女形象的一個又一個“梗”填充劇情,不斷強化了有關男女的性別刻板認知。所有的行為僅僅是流于表面,而缺乏對現象的深入思考;用部分男女的特質上升至群體特質,也使得不同性別的人被符號化。
影片中現實社會中的男性都是夜店泡吧玩弄美女,女性都是忍氣吞聲獨自帶娃;錯位世界的男性都是老婆為大貌美如花,女性都是西裝雪茄發號施令。玩梗過度最終導致角色局限于臉譜化表達,性別刻板印象不斷被強化。
影片中,胡鐵男在異世界遭受PUA、家庭暴力,喪失了原有世界中至上的特權地位。導演企圖通過他這種身份的落差感讓他體驗女性不易,進而尊重女性,但事實上,他回到原世界的第一反應是慶幸,對妻子好也是出于同情而非尊重。他并未認可妻子經營家庭的價值,并未認識到妻子本身獨立堅韌的品質,并未理解妻子所做選擇的意義:他所有的行為只是出于一種補償。
女性地位的提升并不是要求女性在社會上由弱勢方變為特權方。呼吁女性地位提升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尊重女性、認可女性投身家庭或是參與工作的選擇都具有價值,而非利用同情收割特權紅利。
影片構造了錯位時空,卻并未回答“為什么需要換位思考”,所作的反思僅是流于表面,很難激發觀眾更深層次的感悟。
2
平視,而非俯視
《絕望主夫》喊著“根治直男癌”“請在女性陪同下觀看”的口號,卻仍舊帶有鮮明的男凝色彩。不管在哪個世界,和特權相聯系的都是男性化特質,和受壓迫相聯系的都是女性化特質。例如錯位時空占據主導地位的女性一定要穿西裝、抽雪茄、喝酒,培養一些具有典型男性特征的興趣愛好,裙子、高跟鞋、瑜伽等具有明顯女性特質的元素始終不會占據主導。
錯位時空下的敘事邏輯還默認了女性獲得社會地位、外出工作的方式必須“像個男人一樣”,女性獨特的性別特質并不能在工作場合發揮作用。影片并未跳出以男性視角審視女性、審視女權的固有思路,打著女性主義的旗號卻并未體現對女性的尊重。
《絕望主夫》在性別敘事上的矛盾其實也是很多“她劇集”“她經濟”的困局。很多文化作品以“女性”作為主要消費人群,卻在追求收視率、營造“爽感”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采用男性凝視視角、認可不平等的性別規則。
例如《延禧宮略》等大女主宮斗劇,女性自立自強的終極目的仍然是得到皇上寵幸、獲得后宮地位,本質上還是對封建規則的認同;或是一些女性成長劇,比如《我的前半生》,在女性需要被解救的關鍵時刻,出現的救世主還是男性;以及《三十而已》等女性群像劇,女性一定要和愛情家庭相聯系,不論外在設定如何最終一定要找到愛情作為歸宿。
“她經濟”、“她劇集”都需要以女性主義作為第一視角,即通過分析女性問題以及探討社會地位不平等問題從而消弭社會矛盾、促進兩性平等交流。創作者需要擺脫“女性應該是怎么樣”的客體規訓意識,轉而以女性角色為出發點、發揮“這個女性想怎么樣”的女性主體意識。討論性別議題的創作者應當和女性處于平等的地位,而非俯視女性。
3
合力,而非角力
《絕望主夫》所帶來的最大絕望感在于,男女矛盾似乎已經不可調和。來到錯位時空的胡鐵男無法忍受男性地位低下,發揮自己成功學講師的優勢開了一個培訓班,教導男人們應該站起來不再受壓迫。然而,這個班被老婆們發現,女性抄著家伙踢開工廠大門對自家的老公進行暴力制裁。
影片中,有兩個男性無法忍受這般痛苦,選擇“跳下去”——當然,以喜劇語言表述他們毫發無傷。男女關系被類比為了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男性和女性時刻處于壓迫與被壓迫的漩渦之中。夸張的矛盾表述給觀眾帶來了腎上腺素的飆升和“爽”感,卻也不知不覺地將不同性別的人群越推越遠。
正如同脫口秀演員張博洋所言,“漸漸地,人們只論性別,不論正義”。有關性別問題的探討在劇集市場追求直觀利潤的過程中逐漸被異化為了特權表述,宣揚女權的目的變為了收割女性觀眾所帶來的龐大消費紅利。公眾對于性別問題的情緒隨著一場又一場“性別戰爭”逐漸極化,倫理正義逐漸受到歪曲。
2016年女性群像劇《歡樂頌》的大爆使女性主義劇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她劇集”在2020年達到發展巔峰,直至今天一直保持著較高的話題度。然而,市場增量之下作品質量良莠不齊。一些作品通過矮化弱化男性形象來襯托女性形象高大,人為制造性別矛盾,實質上并未真正認可女性價值。
還有一些“她劇集”只是簡單融梗,通過堆砌常見女性劇集元素制造爽感,從而以女性為噱頭打造賣點。在女性主義發展的中后期,同質化的“爽”劇難免陷入空洞,對女性問題缺乏深入探究的“她劇集”不免疲軟。
“她劇集”的發展離不開對于女性主義視角的堅守。堅守女性主義,不是要營造以女性為主導的特權社會,而是宣揚男女平等與男女合力。“她劇集”的創作對象不只是“梗”,還有不斷變化發展著的社會現實。只有扎根于社會實際、聆聽兩性需求、宣揚社會公平正義的“她劇集”,才能成為佳作。“她劇集”市場也需要引入更多的倫理規則與道德規范,在宣揚先進文化、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中實現新突破。
性別敘事的未來,一定不會讓人絕望。
新博弈(ID:newgametheory)原創文章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署名,違者必究
━━ 已入駐平臺 ━━━━ 視頻號 已入駐平臺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