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末,我還是一個地質員,駐地在皖江明珠蕪湖市。
記得有一次,剛剛結束黃山索道地勘項目,又要連夜趕去宣城做一個項目。我們準備從黃山走太平湖畔的一條近路,途經涇縣再轉道去宣城。
車行至太平湖灣,已是傍晚時分,我們準備在太平湖吃了晚飯再繼續趕路。于是把車停在太平湖畔的一個小山坡下,旁邊就是太平湖的渡口碼頭。
下車后信步前行,暮色里看見一家小店,一個小小的燈箱廣告朦朦朧朧亮著,上面寫著“太平湖野生魚”,小店背后便是一灣浩渺的湖水,遠處水風帶著濕氣撲面而來,恍然間,覺得眼前這一方天地悠遠而靜謐。
進了小店,司機用黃山本地話向老板要了一道“鯰胡子篤豆腐”。我沒聽清,問他是什么菜,他告訴我說就是“鯰魚燉豆腐”。店里有幾個大水泥池子,里面養著不少魚,老板讓我們自己選魚,我們就挑了一條青灰色帶暗斑的大鯰魚,老板抓起來稱過,約有兩斤八兩,于是現殺現做。
坐等期間,我獨自到門外的小山坡登高遠眺,只見月華四野,水風氤氳,桂影斑駁,遠處渡口人聲隱約,不由癡癡站著,滿腹心思不知從哪卷了起來,竟有些隱隱的憂傷。
不多時,一大鍋鯰魚燉豆腐端了出來,一盆紅汪汪的鮮湯,咕嘟咕嘟地冒泡,白嫩的魚肉和豆腐在湯汁里顫巍巍地翻滾,間雜著綠油油的香菜和青蒜葉,讓人食指大動。湯色紅亮,湯汁濃稠,豆腐軟糯入味,魚塊入口即化,滑嫩無刺,說不出的腴嫩鮮美。
淋著紅湯的魚肉鮮嫩異常,讓人不忍釋筷。而吸飽了湯汁的豆腐,更是佐酒之無上妙品,吃一塊熱騰騰的豆腐,再喝上一口溫過的花雕,慢飲細嚼,舌尖上余味綿長不絕……那真是我吃到過的最美味的菜了。
對于我來說,鯰魚篤豆腐不僅僅是一道菜,而更是在這道菜中所寄托著的對舊日時光滿滿的溫馨回憶。
再后來,我離開了地質隊,回到了北方,至今已有十余年了,這道菜我后來吃過很多次。但是,那一晚吃到的那么鮮美的鯰魚燉豆腐,我再也沒有吃到過……
說來也巧,偶然從朋友那里看到一本《豆腐》,這本方方正正酷似豆腐的小書,一下喚起了我塵封多年的回憶,翻看幾頁,口齒噙香,舌尖上仿佛又漾起熱辣入味的豆腐滋味。
在一塊豆腐里,感悟中國人吃的智慧,品嘗平淡生活的情與味。一句“白菜豆腐保平安”蘊藏著至簡的哲理;一盤小蔥拌豆腐教人處世“一清二白”;一聲賣豆腐的叫喚,回蕩著濃濃的鄉愁……
豆腐已經不只是一味簡單的美食,更是一個代表了歷史、飲食、文化的精神符號?;蛟S,這就是書籍設計師朱贏椿以豆腐為主題,策劃這本設計精美、細節巧思的小書的原因吧。正如他在書中所說:
“一塊豆腐,大有文章,配合煎炸烹炒,佐以多種配料,排列組合出千變萬化的豆腐佳肴。豆腐深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是三餐四季的家常美味,也承載著濃濃鄉愁、童年記憶和人生百味……中國人對豆腐的理想與想象,從廚房到書房,無一不讓人吃驚。”
這本小而厚的《豆腐》,收錄了古往今來與豆腐有關的古詩詞、小品文、民間故事、戲曲童謠,不僅有名家水墨畫、珍貴老照片、書法作品等,還有視覺創意十足的俗語和燈謎。
比方說,一生酷愛美食的蘇東坡,菜譜里自然少不了便宜又好吃的豆腐,他在詩里寫道:
脯青苔,炙青蒲,爛蒸鵝鴨乃瓠壺。
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貧家百物初何有。
而另一位現代詩人,則以詼諧的詩句,借豆腐來說人生:
豆腐壞了,豆腐長毛
霉豆腐、臭豆腐、毛豆腐
炒豆腐、燉豆腐、油炸豆腐
有豆腐的人生
是能容納各種狀況的一生
值得一過
而且,更有無數文人為豆腐癡迷,大寫特寫有關豆腐的回憶和故事,頗有“莼鱸之思”的意味在里頭。
比如,朱自清在《冬天》里寫道: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白水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豆腐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而汪曾祺老爺子則更懂吃,他專門寫過一篇《豆腐》,里面講了各種好吃豆腐的做法,比如:用已備好的肥瘦各半熟豬肉,切大片,下鍋略煸,加蔥、姜、蒜、醬油、綿白糖,兌入原豬肉湯,將豆腐推入,加蓋猛火煮二三開,即放小火咕嘟。約十五分鐘,收湯,即可裝盤。這就是“虎皮豆腐”。如加冬菇、蝦米、辣椒及豆豉即是“家鄉豆腐”。或加菌油,即是湖南有名的“菌油豆腐”。
這些讀之留香的文字,令人不由感慨:天下美食,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為什么這么多文人對豆腐有一種由衷的偏愛呢?竊以為,是因為豆腐既樸素,又有營養,很好地與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契合在一起。而且小小一塊豆腐里面,還包含著人生的大學問。正所謂“人生在世,須如豆腐,方正潔白,可葷可素?!?/p>
而美食作家殳俏老師也曾在文章里寫道:“豆腐之軟,誠如中國人心目中軟的最高境界:不攻擊,卻有抵抗;不爭執,卻有原則;這樣的軟,不是癱軟,而是氣質上的謙和,心底里的慈悲。豆腐就算煮成羹,舀一勺與米飯同吃,也是潤物細無聲地鉆入了飯粒之間的每一個角落,而不是狼狽地四處流竄,這便是豆腐之以柔克剛:一個自由自在的溫和派,代表著中國邏輯的中庸之軟?!?/p>
你看,小小一塊豆腐,卻包含著人間至味、天下至理,真是令人驚嘆不已。而這本“小而精”的《豆腐》,更是令人愛不釋手:
從風味到形態,從美食到文化,一本書吃透中國豆腐;傳統與現代融合,趣味與創意兼備,呈現一道道賞心悅目的豆腐盛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