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份翻車的企業撤稿函,值得分析總結。比如下面這份——
聲明中稱,有人發布惡意詆毀、誹謗演員張譯的“不實言論”,其中包括“張譯當著孫儷面故意抽煙”等,并表示這不僅僅是名譽侵權而且已經是誹謗罪了。
這家文化傳媒公司和他找的律師,真是連最基本的信息了解工作都沒做,一拍腦門就“辟謠”。下面的視頻,來自安徽衛視《魯豫有約》中的一期節目——
節目中,張譯確實說過,自己曾經當著孫儷面故意抽煙,但也解釋了,其中有個小誤會。也就是說,“張譯當著孫儷面故意抽煙”這個情節并非杜撰,而是張譯親口說的。如果真有自媒體借題發揮,也不應簡單粗暴地直接表述成“不實言論”。
這種遇到輿情之后,不做調查核實、不給出辟謠證據、不結合證據做邏輯闡述的“三無聲明”和“三無撤稿函”,實踐中實在是太多了。而大量的二次輿情,都是這些“三無”函件鬧出來的。比如下面這個撤稿函——
這家自媒體,到底怎么誤導、夸大了?怎么明顯詆毀企業聲譽了?怎么與實際情形不符了?為什么可以定義為過度揣測?一概沒說。直接給你下個單方面結論,你失實了,刪了吧。
這么干,自媒體怎么可能服氣,又怎么可能會你聽的話。
“嚴正聲明”或撤稿函,不能只給出企業的單方下定義的結論,而是要經過調查核實,給出反駁證據,并結合證據做有邏輯的闡述。試舉幾例——
一
一些自媒體針對某企業集體發黑稿,稱其“依靠花錢控制輿論,找了幾個自媒體發洗白文章來吸引韭菜入廠,居然奇跡般的活了下來”。
如果按照上面那幾位的干法兒,簡單寫“這些都是造謠,不是事實,我們沒有花錢控制輿論”,鐵定沒戲。
發生輿情后,企業的相關人員經過調查核實,確認發生輿情的時間段,自媒體自發發布的正面提及該企業的文章僅有25篇,總閱讀量43544。而這點閱讀量顯然無法實現“控制輿論”,更談不上靠這點閱讀量“吸引韭菜入廠”,讓企業“奇跡般的活下來”。
相關人員結合企業估值進行計算,如果是因為自媒體發布的這25篇文章產生的43544個閱讀量讓企業“奇跡般的活下來”,則意味著每篇自媒體文章的價值是3680萬元,每個閱讀量的“內容傳播收益”高達2.11萬元!這顯然是荒謬的、違背常理的。
論述至此,任何人都會認同:稿子有問題,太扯了。
二
某數字藏品企業,被自媒體造謠稱“股東留五分之三(老鼠倉),大戶五分之一,普通玩家五分之一”。
而相關人員經過核實了解確認,該企業的藏品,只能由自然人持本人身份證購買,企業以及其他機構無法購買,這一點任何人去問客服,客服都會這樣回復你。而通過企查查這些APP可知,這家公司的股東均為企業法人,根本無法購買藏品。
所以,至少從字面意義上,“股東留五分之三”這句話顯然是失實的。
三
某細分垂直領域企業,被自媒體故意聳人聽聞,稱其“遭投訴維權不斷”,并在文中以黑貓投訴的檢索結果為截圖依據,大肆渲染該企業投訴率高。
相關人員在黑貓投訴平臺實際檢索該企業的品牌詞,投訴信息有14條。繼而搜索該行業的行業詞,顯示出的1800多條投訴信息。這家企業的投訴信息占比不到1%!
況且,這家企業還是該領域頭部企業,市值行業第一,用戶量行業第二,這樣的一家企業,投訴量在整個行業中僅占不到1%,恰恰說明了其在同類平臺中用戶滿意度高,投訴率低,自媒體文章不實。
經向各自媒體平臺發函投訴,平臺全部認可企業的投訴理由,均認定自媒體內容構成侵權并做出了處理。
如今已經是ChatGPT的時代,那些“三無”函件,已經不需要人去寫了,連個美國來的AI都能干——
遇到輿情該如何處置,如何危機公關?需要的是真正的干貨,不需要那么多大而空的正確的廢話。否則,很快,ChatGPT都能把你取代。
這里是寶際員工內部學習平臺。
也歡迎其他朋友一起互動交流!
這里是寶際員工內部學習平臺。
也歡迎其他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