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1月中旬,當《黑豹2》和《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宣布回歸時,漫威粉絲和普通觀眾都被點燃了,闊別三年,漫威電影終于在中國的大銀幕上再現。
到今天,《黑豹2》上映十余天,看起來它沒能延續漫威曾經的輝煌。上周,藤井樹小姐相約老朋友遠叔、吾嘶電影和做電影的連城易脆,從《黑豹2》聊起,一起交流了漫威電影的現狀及與之相關的觀影經驗。《黑豹2》之后,還會有新的進口片陸續和我們見面,進口片緣何版本不同?我們該如何選擇?本次直播會逐一解答分享。
下面是直播內容的部分整理綜述,更多詳情可點擊微博直播重看。
《黑豹2》觀影感受
遠叔:《黑豹2》早在2月初的時候就上了Disney+,我已經清楚它的劇情是怎樣,彩蛋也都了解,所以走進電影院主要是去大銀幕前找找感覺,致敬自己逝去的青春。我的整個觀影過程不能說累,但必須誠實地說,沒有讓我特別沉浸。我看《黑豹2》是形式大于內容,更多地是去熟悉一下漫威電影目前在國內的狀態,想在電影院的巨幕前重新體會被漫威片頭震撼的那一瞬間。
上一次在電影院看漫威電影,還是《蜘蛛俠:英雄遠征》。三年了,沒想到能在2023年,一下定檔兩部漫威電影,看的時候百感交集。尤其《黑豹2》的片頭,為黑豹重新制作,緬懷查德維克·博斯曼的過往,更覺唏噓。可以明確地說,漫威電影第四階段整體評分并不是很高,《黑豹2》位列其中,基本符合整體標準。放在 院線觀影來看,漫威的水準還在,它就是強視效、強沉浸感、強感官刺激、強粉絲情懷的爆米花電影,能看到漫威在收割新的韭菜,電影中不乏年輕元素、新英雄的出現及對之前作品的致敬。
電影國內外評分兩極分化,國外評價不錯,國內評價較低,事實上中西的差別主要在于,國內的漫威粉絲很多是資深老粉, 歷經三年,對《黑豹2》的期待是超級高的,但電影從內容上說顯然沒有滿足這種情緒。所以我整體的觀影感受就是沒有過度沉浸,也不是特別感動,可能在某一些點上會突然感觸良多,但終究是在致敬自己逝去的青春,我會想到三年前自己在干嘛,三年前電影院是什么樣,三年前世界是什么樣,三年過去,一切都變了,世界不一樣了,電影院不一樣了,我自己也不一樣了。
吾嘶:我在觀影過程中有兩點題外的感受,第一是好奇為什么大家在這個階段都統一往海洋的族群走?第二是海洋中的一段情節讓我誤入《長城》,有點不適;這些感受讓我獲得電影之外的樂趣,激起我對其他電影的聯想。回到電影本身,全女性角色+有色人種,政治正確到這個程度,差不多是極致了。
《黑豹2》版本選擇
藤井樹:因為《黑豹2》的特殊性,我們總會說到版本的問題。《黑豹2》整體的主角都是有色人種,而銀幕的亮度決定觀眾的觀影感受,我看的版本是IMAX 3D,坦白說有些段落我看得很累,不太滿足。現在大家看電影,主要考慮影院距離近或時間對得上,一切以方便為主,但其實有些電影,挑選版本是必須且重要的。
吾嘶:很多推薦都提到2D版本好看,可惜我們沒有2D版本可選,即便轉制的技術很成熟,但從這部電影來講,本身它依托漫畫更多,3D并不是它最好的呈現方式。我自己選的是杜比,之前參與過杜比的活動場,被聲效吸引,所以刻意選擇了這個版本,我想畫面上沒辦法突出更多的話,聲效也是我滿足的一個點。當然藤井樹老師提出的亮度問題,也是走進影院前必要的一個選項。
藤井樹:杜比的環繞系統在聲效方面是身臨其境的效果,層次特別好,但其實這也算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很遺憾我們沒有2D版本這個選項。我也在網上看到網友分享,最好的選擇應該是IMAX 2D,亮度高,細節呈現也沒有折損,尤其《黑豹2》這樣的電影,亮度非常重要。
連城易脆:確實,《黑豹2》作為第四階段最后一部作品,以這樣的方式呈現,我是有一些沮喪的。剛才大家談到沒有2D版本,我之前以為發3D是為了避免盜錄,但其實背后還有政策因素,我咨詢了專業人士,因為進出口片的份額只有3D的版本,所以從片方的角度來說,沒辦法發2D,只能發3D。
當然回溯去看,一些片方確實有責任,他們沒有配額的限制,還是只發了3D版本,我想某些好萊塢公司確實應該考慮一下發2D版本。因為3D版本的效果體驗及上座率都在下降,尤其中國3D電影的票房明顯是下降的趨勢。未來希望在政策、配額上能有一些松綁,片方則在限制減少的基礎上,提供更多電影版本讓觀眾選擇,再加上裸眼3D最新技術的研發,多維度地往前走,觀眾才能得到最好的觀影體驗。
小成本文藝片VS漫威大片
藤井樹:脆脆我知道你最近特別忙,在陪著《撥浪鼓咚咚響》跑路演,一部特別溫情的小成本文藝片。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撥浪鼓咚咚響》和漫威的電影,站在電影工業體系的角度,是兩個極端,一種特別小而美,強調劇情和情感;一種則充滿視覺奇觀。對觀眾來說,第一種電影沒什么版本要求,他們甚至覺得這樣的電影不如將來線上觀看;但漫威的電影一定要去電影院看,還得選好一點的銀幕,以便充分欣賞畫面內容。這兩種在工業體系上完全不同的電影,你如何看待和比較?
連城易脆:最近幾天跑路演,加深了我對在電影院看電影這個體驗的理解,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每次跑路演主要做映后,在電影結束前進入影廳,影片的最后幾分鐘,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影廳反復看,幾經對比,就會發現差異。我們導演自己參與混響,非常清楚聲音應該是怎樣的質感,他就會提出這個廳聲音有問題、這個廳畫幅有問題,我結合自己反復觀看的經驗,也發現電影在不同的影廳放映,質量確實有很大的差異。
我一直稱自己是偽“麥學家”,一個不看IMAX會死的人。我長期在上海工作,上海的IMAX影廳全記在腦子里,它們分別在哪、面積多大、交通如何、是激光的還是數字的,我都非常清楚。如果一部電影有IMAX版本,我就首選IMAX,來滿足自己的觀影需求。
我不認為IMAX只適合漫威的大片,我覺得所有電影都應該要又大、又亮、又清晰、聲音又好,這才是最好的體驗。路演以來我就明顯感受到,如果這個廳銀幕更大、聲音效果更好,哪怕只是小成本的文藝片,現場觀眾的沉浸感、情緒的共鳴都是非常不一樣的。很多觀眾以為只有漫威電影會做特效,其實不是的,現在幾乎所有的電影都要做特效、都要做混響、都要做很多很多的后期制作,他們都需要好的、有效的硬件設施來充分體現出來。
藤井樹:我特別認可你的說法,所有嚴肅的電影創作者,都盡可能以最高規格的電影制式作為自己的制作標準,也希望匹配最好的硬件設施來呈現,比如前面提到的銀幕夠大、屏幕夠亮、聲音夠好,這種情況下,哪怕是文藝片,也能最大程度避免折損情節和情緒;而漫威電影可能有奇觀特效,就能更進一步放大觀影體驗,加深沉浸感。所以在觀影版本的選擇上,毋庸置疑是越頂配越好。
觀影位置挑選
藤井樹:在已經聊過如何選擇電影版本之后,有網友提問:那么在影廳當中,位置的好壞有講究嗎?上百人的大廳和幾十人的小廳,如何選擇座位?
我長期做觀影團,身為工作人員,基本上都坐第一排靠過道的位置,清楚記得有一次觀影團做《綠皮書》的活動,我照例坐在“垃圾位”上看了全片;不久之后,我又自己買票在影院黃金位二刷了一次,突然發現影片中很多景別,在不同的位置有不一樣的效果,我從垃圾位的視角看過去,畫面會變形,一定程度上影響觀影體驗。
吾嘶:從我自己的觀影感受來講,有時候參加活動,到場比較晚,就會只剩前排的座位。我們都知道不論什么電影,前排位置的觀影效果都不好,因為和銀幕的距離太近,比如剛才提到的IMAX,IMAX 的銀幕很大,前排觀影需要仰著頭看,無疑會很累。一般情況下,簡單粗暴來說,靠后排的中間位,是比較舒適的選擇。我個人來說,除了太過角落的有視野盲區的位置,其他區域我都坐過,基本都還可以。
遠叔:我想到了2021年去西寧參加first影展,開幕影片《濁水漂流》的觀影,我發著燒加上高原反應,坐在第一排最中間的位置,上百人的巨幕廳,整個人高仰著頭看完全片,非常難受。
我個人的觀影經驗是,巨幕廳我一定不會選9排往前,基本選11排往后,我們買票時也會發現,購票軟件會框處一片中間區域,《阿凡達》購票時,這個區域的售價就會比其他普通座位要高,叫“優選區”,我一般會選優選區的第一排。如果不是IMAX電影,我就無所謂了。
連城易脆:選座其實非常因人而異、因廳而異,更多基于我們之前有沒有實際在這個影廳里感受過,幫助自己判斷選擇舒適的位置。從我個人來說,我常選的一個位置叫“伸腿位”,就是好多影廳中間有一個過道,腿可以伸直。還有一個我特別不推薦的位置叫“斷頭位”,一些影廳有欄桿,欄桿會剛好處在脖子的位置,擋住一部分銀幕信息,這樣不友好的位置要避開。
本場直播后續還有更多關于漫威電影的深度交流,感興趣的影迷可以移步微博,關注@藤井樹小姐 點擊回看。
下周,我們不見不散,繼續暢聊!
添加微信拉你入群!(備注: 觀影團)
在我們的觀影群內
和各位團友聊八卦、電影、電視、綜藝…
嘮嘮各種娛樂文化
各種觀影和周邊福利享不停喔!
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豆瓣:藤井樹
點擊下圖,查看往期熱文!
“藤井樹觀影團”已同步入駐平臺
| 微博 | 豆瓣 | 今日頭條 | 企鵝號 | 搜狐號 |
| 一點資訊 | 什么值得買 | 淘票票 | 貓眼 |
| 抖音 | B站 | 西瓜視頻 | 一直播 |
合作、投稿、咨詢請聯系:17717464097
轉載聲明:原創文章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你對漫威電影還有期待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