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的能源危機,徹底壓垮了西方人的錚錚鐵骨。從去年以來,西方的種種迷惑操作,讓整個地球村的人都看了一場笑話。天然氣價格飆升了十幾倍,民用電從5毛一度電漲到了9塊……更多能源價格高企,給百姓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民眾極其憤怒,多國爆發大規模抗議游行。
危機之下,歐洲各國紛紛選擇了同一條路:取消碳中和,重啟燃煤時代——全然不顧當初信誓旦旦,喊出的無數減碳宣言。
第一個提出減排目標的德國,第一個背叛誓言,修改法律草案,直接取消其中“在2035年之前能源行業實現碳中和”的氣候目標。
歐洲議會則很“聰明”,環保大旗仍在,只不過將天然氣和核電歸類為了可持續能源。美國也緊跟其后,最高法院親自操刀限制美國環保署監管發電廠溫室氣體排放權……
一系列倒退操作后,令西方人沒想到的是,本是減碳后來者的中國,卻沒有選擇繼續“跟隨”,反而還在減碳上一路“狂飆”。
在今年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提出了力爭實現“雙碳目標”:即2023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建起碳中和大樓、打造零碳綠色街道……更多的減碳實績更是不用多列舉。
老外傻眼了,估計根本沒想到中國會如此當真。畢竟早已有人分析,當初減碳號召其根本目的,就是限制發展中國家,讓西方發達國家一直站在食物鏈頂端。
中國人已看清真相,為什么還要當真?很多人疑惑不已,但答案卻很明顯那是因為我們真正看到了減碳背后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是產業轉型,是發力長遠,而不是一時政策諾言。
關于這一點,很多中國企業就是實例,響應國家號召,在社會企業層面落實減碳目標,開啟了高質量發展之路。以備受關注的電商行業為例,當前無論阿里京東還是唯品會都十分關注減碳。
這個財報季,阿里唯品會都著重提及減碳。阿里2022財年就向社會免費開放9項減碳發明專利。唯品會也一樣,財報里的減碳內容同樣被放到突出位置。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唯品會光伏發電量共計6055萬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5萬噸。
另外,唯品會MSCI-ESG評級保持為A,處于行業中上游水平,此前道瓊斯指數評還評估顯示,在全球零售行業中,唯品會的“包裝”議題保持領先,其可持續包裝方案,使得每個紙箱能減少用紙13%。
很明顯這些企業并不是單純為了減碳,更多的還是看中減碳背后讓企業獲取的可持續發展、高質量轉型能力。
中國的企業千千萬,它們還只是社會小水滴,減碳的力量還在匯聚,更多的轉變正在悄然發生。毫無疑問就在西方大開倒車的同時,中國社會更高質量的發展已在悄然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