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擁有核力量后,我國就第一時間公布了核政策:“中國始終堅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明確承諾不對無核武器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方不會與任何國家進行核軍備競賽,始終把自身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換句話說,只要他國不對我們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核武器就永遠處于戰備值班的“閑置”狀態,就是“擺設”。
那有網友就問了,如果敵人率先對我們發動核打擊,我們還有余力發起反擊嗎?要知道,核武器的威力毀天滅地,如果我方重點軍事區域遭到大規模核打擊,不說被“團滅”也差不多了。
實際上,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我國既然敢聲明“不首先發動核打擊”,那就說明排除“首先”的情況,我們具備足夠的“二次核反擊”能力。中國的核武器,絕非擺在紙面上的“樣子貨”。
在大國核力量的建設工作中,“二次核反擊”是重中之重——如何在對手的大規模核轟炸之下存活,并保有足夠的反擊能力。
當今世界,發起首輪核打擊將完全違背主流的和平正義理念,不僅會遭受國際社會的謾罵和制裁,很有可能會陷入被圍攻的絕境。而同時,為了防止別的擁核國家鋌而走險,踏破紅線,發起核突擊,就必須構建足以和對手同歸于盡的核反擊體系。
換言之,核力量的強大,除了核彈頭總當量、打擊精度、打擊距離外,保證核載具的生存環境同等重要。
所以我們看到,本著“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原則,在傳統的陸基核力量之外,又發展出空基、海基核部隊。其中又以海基核力量最為安全隱蔽,威懾力最大。
作為世界頭號核大國的美國,將幾乎一半的核彈頭布置在戰略核潛艇上,就是這個原因。
我國的現代化軍力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同樣建立起了完善的三位一體核反擊體系。
空基核部隊由轟-6K編隊擔任主力,不久的將來會有新的成員——隱身轟炸機加入。
海基核部隊由094戰略核潛艇擔任主力。
陸基核力量起步最早,規模最大,戰斗力最強。為保證其戰時生存能力,常年秘密部署于漫長的地下核長城(隧道)中,讓敵人無跡可尋,也可抵擋任何規模的核打擊。
總而言之呢,我國雖然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擁有足夠的核反擊能力,沒有任何敵人敢輕舉妄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