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3月1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將COVID-19確定為大流行病三周年。3月10日、11日,美國、澳大利先后宣布取消中國旅客入境核酸檢測。世界各國、各地區疫情防控政策逐漸放松,全球性的疫情已快速進入收尾階段。美國宣布將于5月11日結束全美緊急狀態。中國臺灣、港澳分別宣布于2月20日、3月1日起撤銷口罩令。韓國、新加坡、日本也在近來放寬相關規定。
2. 全球新冠病毒發病和死亡率已下降到202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但仍要做好與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如果今年內新冠病毒不出現致死率高的突變株,第二波新冠疫情可能在10月后發生,規模會較小,致死率會較低。目前國內一些地方出現新冠大暴發后短時間內甲流暴發的現象,要對兩者做好區分。
3. 預計世界衛生組織可能在今年5或6月結束世界新冠大流行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狀態。未來仍要制定針對疫情的長期規劃,首先要把緊急科學證據應用于疫情的控制和病人的治療,優先發展疫苗和藥物硏發,引進成功的科技創新成果。此外還要提高對疫情的監測和預警水平,各部門、醫療系統建立更密切的合作。
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已進入收尾階段?3月10日、11日,美國、澳大利亞先后宣布取消中國旅客入境核酸檢測。至此,包括韓國、日本、法國、意大利等多國宣布取消入境核酸檢測。稍早前,美國加州宣布新冠(COVID-19)疫情緊急狀態于2月28日正式結束,4月3日起,醫護人員不再需要佩戴口罩或接種新冠疫苗,才能在包括醫院、緊急護理中心、牙科、醫師診所在內的醫療場所工作。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于5月11日,結束全美緊急狀態。
在國內宣布“乙類乙管”兩個多月后,澳門、香港宣布3月1日起撤消維持了兩年多、長達950多天的口罩令。我國臺灣地區則于2月20日松綁口罩令。這三地同時還規定“醫療照護、公共運輸”兩大指定場所仍強制戴口罩。
在亞州,韓國則于1月30日、新加坡2月13日、日本3月13日起放寬戴口罩相關規定,民眾可以自行決定在室內、室外時是否要戴上口罩。
圖/全國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變化情況3月11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感染情況指出,3月3日至3月9日并無新冠在院死亡報告病例,且在院重癥者僅為6例。這是2022年底松綁防控政策以來,官方各次通報中,連續兩周在院死亡病例為零。3月11日,是世衛將COVID-19確定為大流行病三周年,全球性的疫情已快速進入收尾階段,目前疫情的真實現狀是什么?世衛何時取消緊急狀態?疫情真的消失了嗎?
▎圖/3月10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停止搜集和報告新冠疫情數據。這意味著,這個曾經為人們了解世界各地的新冠疫情形勢提供了很大幫助的機構,以及該機構最為知名的新冠疫情世界地圖,將成為歷史。
全球新冠奧密克戎病毒發病和死亡已下降到202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各國已在制訂退出時間表與“后疫情機制”新冠三年多來,全世界共計報告6.81億新冠感染病人,占全球人口的8.57%。共計報告死亡681萬例,三年平均病死率是0.999%。2022年全世界新冠發病高峰在1月25日,七日平均每天342萬新冠感染者。截止2023年3月6日,七日平均每天13.16萬(131644)新冠感染者,日平均新冠感染數下降了96.2%。2022年全世界新冠死亡高峰在2月12日,七日平均每天10789新冠死亡者,截止2023年3月6日,七日平均每天809例。世界新冠死亡者日平均新冠死亡數下降了92.5%。目前全世界的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呈穩定下降趨勢,居202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新冠疫情趨勢和世界疫情趨勢相似。目前平均每天病人數已經下降到3萬3千例,比2022年最高峰的每天的80萬7千病人,下降了95.9%。目前美國每天平均新冠死亡371例,比2022年最高峰值的2575例(1/31/2022)下降了85.6%。世界前7位的印度、法國、德國、巴西、日本和南韓的新冠發病和死亡與美國的下降趨勢基本一致。
中國目前的新冠流行疫情現況和趨勢,也處在下降通道。據報道目前國內在一些地方甲型流感暴發流行,這個現象值得注意。希望能夠認真調查,把流感暴發和可能的新冠暴發以及混雜暴發能夠嚴格區分開來,這樣可以針對性地提高預防和控制效果。
關于什么時候會有新冠第二波疫情,按照最近柳葉刀雜志發表一篇系統回顧(Meta-analysis)文章,發現感染一次新冠后,對于重癥和死亡的保護至少可持續10個月以上。感染一次后所獲得的免疫力,針對再次感染、癥狀程度和重癥的保護水平,可能與接種2劑mRNA疫苗所提供的保護水平一樣持久。考慮到國內這次暴發特征(短時間內達到峰值,短時間內大面積感染達80%),因人群的群體免疫可能業已形成,如果新冠病毒奧密克戎在今年內不出現致死率高的突變株的話,第二波新冠疫情是有可能在今年十月左右發生。第二波疫情規模會比較小,病毒致死率會比較低。
從現在開始的窗口期內,要認真做好準備,包括加強接種有針對性的有效疫苗,儲備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和退熱止咳等對癥治療藥物,擴展醫院床位和重癥監護室,同時加強社區醫療網和家庭醫生系統,把預防,控制和臨床治療結合起來,形成新冠病毒和其他新發傳染病的有力的防御系統。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吳尊友博士估計,已經有接近80%中國人群被新冠感染。如果吳尊友博士的估計是有可靠數據支撐的話,這個數據還是很驚人的。吳尊友博士估計,2022年12月的新冠病死率是0.08%。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間,新冠致死率是0.097%。全世界2022年12月31日的新冠致死率是0.09%,中國周邊國家的2022年12月31日的奧密克戎致死率分別為:日本(0.18%) 和南韓(0.09%)。如果按照吳尊友博士的80%中國人群感染和新冠病死率0.08%來推算,本次疫情所致的總死亡數也很驚人。據此估計中國現在可能已過新冠死亡高峰,但是病毒并未消失,目前國內每天仍有數千例左右新冠感染人群。據中疾控3月11日最新公布數據,3月9日有7786例新冠感病例,住院8629人,重癥6例。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已連續兩周為零。我們仍要做好與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但大規模新冠“死亡浪潮”可能成為歷史。全球大流行三年以后,和疫情剛發生時的一個重大區別是,人們已經掌握了有效的應對工具,包括有效疫苗和抗病毒藥物,以及相應的對策。因為人群免疫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水平改善,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有信心地說,如果新冠疫情卷土重來,導致大規模“死亡浪潮” 的可能性會很小。
▎圖/1月21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其個人微博發文時指出,這波疫情已經使中國約80%的人感染過冠病。3月8日,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根據中疾控公布的上一周全國疫情監測情況,全國每天檢測出的新冠核酸陽性還有萬余例,這說明新冠疫情仍在發生,只是處于局部、散在、低水平。如果疫情完全過去和終止,感染人數會降到很低的水平,即雖有病例發生,但已經低到人們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或感受不到它對健康和生活的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何時結束世界新冠大流行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狀態?這是否意味著新冠已消失?美國總統拜登一月底宣布他將于5月11日結束新冠大流行的全國和公共衛生的兩大緊急狀態。這個決定是基于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在首次宣布緊急狀態近三年后,都在恢復正常狀態。美國結束國家緊急狀態和公共衛生緊急狀態,會對冠狀病毒疫情的一系列反應和相應的政策進行重新調整,把新冠病毒對公共衛生的威脅進行正常狀態的管理。結束兩大緊急狀態,意味著政府會結束對數百萬美國人在新冠大流行期間的保險,減少聯邦對新冠疫情的救濟資金,將把疫情中政府對新冠疫苗和治療開發的直接管理轉向到市場化。在美國宣布取消緊急狀態后,預計世界衛生組織可能在今年5或者6月結束世界新冠大流行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狀態。因為目前世界大多數國家已經結束或者正準備結束新冠流行的緊急狀態。按照目前對世界各國數據的分析,估計在今年5-6月份會舉行的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衛生條例緊急委員會的會議上,會向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提供建議,結束世界新冠大流行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狀態。
▎圖/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委員會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同年3月11日,世衛認定COVID-19為大流行病。至今已三年近1000多天,世衛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表示仍未準備好宣布緊急情況已經結束。
如何與病毒共存,并有效預防、應對和控制將來新冠(或其他新發傳染病)大暴發?
結束新冠大流行緊急狀況并不意味新冠疫情結束。新冠病毒依然存在,還會在人群繼續小范圍傳播,導致發病和死亡在一個相當低的水平。“共存”并非“躺平”,預防和治療措施應該跟上,來進一步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把新冠流行控制在較低的地方病水平。從整體層面來說,應該制定預防控制目前新冠疫情以及應對未來新冠(或者其他新發傳染病)大流行疫情的長期規劃,并使該規劃可以持續發展。
首先是要把緊急科學證據應用于疫情的控制和病人的治療。要優先發展疫苗和藥物硏發,引進成功的科技創新成果。與世界各國聯手,著力疫苗和藥物科學研發和商品化生產能力,使得在新發疫情發生之際,能在最短時間內,研發出針對病因的高質量有效的疫苗和藥物。優先創建疫苗和藥物臨床試驗的科研醫療隊伍和臨床試驗的現場,使新型疫苗和藥物能快速進入臨床試驗,并很快運用到人群,以有效控制疫情。
▎圖/2021年8月,國務院應對新冠聯防機制公布了《公眾和重點職業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國內在疫情期間均按此口罩指南執行。目前實行“乙類乙管”后,對此口罩指南并無修訂。
對人群大規模接種有效疫苗,會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有針對性地減少感染所致的發病、重癥和死亡,對疫情控制起主要作用。高敏感、可獲得、可負擔的檢測方法和對感染的有效治療方法會有效地遏制疫情,減少重疫死亡。
圖/3月11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況,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3月9日,共發現本土重點關注變異株48例,主要流行株為BA.5.2.48、BF.7.14和DY.1。較3月2日統計數據相比,本土重點關注變異株新增18例。疫情數據的透明開放,會幫助科學界尋找病毒的起源,在很短時間調查可能的人畜共患起源和可能的相關起源,以對可能的預防手段和方法作出合理的選擇。
要提高對目前疫情的監測和對將來疫情的預警水平,可以通過血清流行病學方法對人群感染率進行科學的分析,研判國內人群的免疫水平。研發對新冠和流感的快速診斷技術,同次測試則可區分新冠和流感。
疾病控制局、疾病控制中心和醫療系統在應對新發傳染病中,應該建立更密切的合作,以有效的協調方式,把預防和治療作為抗疫的主線。促進和加強全民保健網和家庭醫生系統,增加病床和重癥監護病房,以預防和應對新出現的傳染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