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展在今天是很平常的事物,但會有例外,也有特殊的時刻。2023年3月12日在廣州荔灣區花地灣古玩城九里藝術空間進行的“互為復調:傅彥斌當代書法展”就令人耳目一新,對傳統書法的再書寫、新材料的運用及策展的多元化都帶來別致的一面,產生了新的觀念。借助詩歌與書法的對話,自由的想象與創作的回應也即時發生,現實意義的藝術偏移因此得到審美上的觀照——材料書寫上的轉變與空間呈現的可能性。
這次展出的書法作品,是青年書法家傅彥斌為“湖上之光,時間與萬物的背后:2023荔灣詩會”所書寫的成果展出。在廣州創造詩意城市的日子,書法也有與眾不同的訴求,更有新的表現。去年12月,傅彥斌選擇了十首書寫廣州及荔灣的古詩來創作,同時進行了書法后期的數碼演繹,變化多端,充滿了節奏與視覺張力。這些尺寸巨大的作品,是傅彥斌在花地灣古玩城九里空間一氣呵成的。“2023荔灣詩會”獲得極佳的評價,其中書法展形式上的變化頗為人稱道,但因為上一次的展覽只是一天的藝術行為,更多喜歡當代藝術和書法的觀眾看不到,留下遺憾。為此,花地灣古玩城熱情邀請著名詩人黃禮孩作為策展人來策動青年書法家傅彥斌的觀念書法展,回到九里空間再做一次展覽,這樣的契機就成為轉換的復調,一種衍生的復調,一種觀看的復調。
這次展覽,除了之前書寫杜甫的《歸雁》、劉言史的《越井臺望》、楊萬里的《閏三月二日發船廣州來歸亭下之官憲臺》、張九齡的《與王六履震廣州津亭曉望》、黃滔的《廣州試越臺懷古》、湯顯祖的《廣城二首之一》、何紹基的《滿庭芳·別潘德畬、伍紫垣》、黃遵憲的《憑吊海山仙館》及當代朱光的《望江南·廣州好》、陳善壎的《柳梢青》描寫廣州的詩句之外,傅彥斌還選了安石榴、嘉勵、夢亦非、世賓、汪能平、楊克、溫志峰等當代廣州詩人敘述花城的詩性句子,讓古典與當代的詩歌在書法里產生交互性的感受,進而去提純一種當代情緒,產生新的藝術熱情。古今詩人在同一個時空,他們的詩歌通過書法變成另一種新文學的觀看,那是時空呈現的陌生化表達。
書法的展覽,自然是看重其間的內涵,但如何去表現卻更講究。這次九里藝術空間,大廳展出的是二米高的六件大型書法裝置,而小廳展出多件八十公分高的書法裝置,打破以往的卷軸書法模式,書法的雕塑感與時空感得到形塑,產生了新的空間視覺。此外,還展出傅彥斌漸變的書法,從實到虛或者從無到有,使書法回到線條,回到水墨無形的視覺呈現。
同時,有一張引人注目的書法作品,整體構圖是繪畫的筆法,用藍色與黑色相間來書寫,每個字的邊上還用鉛筆寫上拼音,乍一看像陌生的電腦造字,但又似曾相識,原來這些字都是消失于日常生活中的字,傅彥斌希望以草書符號實驗去喚醒這些漢字,期待這樣的書寫也能夠應用到生活中來。現場另一個震撼點是傅彥斌書寫的十五米書法長卷。對于材料的迷戀,是一個藝術家對邊界的突破。傅彥斌選擇了透明的玻璃紙來書寫,所用的墨不再是黑墨,而是純銀色及克萊因藍色。這些飛龍走鳳、群鳥出林的草書,懸掛起來,在光影的作用下,字影投到白墻上,仿佛鏡面裝置。有觀眾說,從來沒想到書法展中透明材料的應用,字在光的映照下產生的影像效果會這么驚艷。也有觀眾認為空間里玻璃紙材料弧形的懸掛造成了房間飛出彩虹的錯覺感,極具視覺沖擊力,材料語言在瞬間生成了轉變。
作為設計師身份的書法家,傅彥斌的書法視覺呈現,隱約之間透露出設計上的前沿和對材料的想象力。多種擺設,就像音樂家的復調穿梭,帶來流淌的變化,使得觀看的互動、視覺的溝通、個體的表達融合起來,見景生情,因物起興,新意十足。
策展人黃禮孩這樣敘述:“展覽空間的分割,書法的擺設,高低有序,大柱子上的大草開合,濃墨厚重,淡墨平靜,整體用墨枯潤相濟,變化之間形成內在氣脈的貫注與流動,而體量相對小一點平臺上的草書則是筆隨心行,一瀉而出,揉直使曲,線條飛動又剛勁精到,勾連環轉的剎那就像詩人的激情在字里行間行走,在疏朗與茂密之間,尋找著更多的私人敘述。”。
出生于寧夏,畢業于西安美院,工作于廣州的傅彥斌,童年時代開始就習字,經年累月,童子功扎實,仿佛人生的起筆就切入正途。少年時代,他繼續與筆墨同在,到理解書法的真意時,已經來到三十歲以后。書法之于一個書法家,它是時間的藝術,從生命里積淀出提按、輕重、徐疾的不同層次,新筆墨在技法與心靈那里互為才氣,那是一種誠懇恭敬,一種去改變書法在當下被有效觀看的理想,一種去刷新個人與書寫方式在藝術邊界拓展的念頭。
作為詩人的策展人黃禮孩說:“藝術即是轉變,技法轉變于觀看的角度,材料轉變于想象力。詩歌與書法在本質上總是站在想象力的這一邊,是實驗與質疑之間開拓的道路。當書寫與詩意互為光芒,當裝置呈現與空間體驗互為支撐,自然而然生成交流與互動性的精神場域。書法是一種想象,這次展覽的整體視覺呈現,是傅彥斌對書法另一個橫切面的實踐:筆墨追隨時代,起調換筆之際,新的書寫應該有另一條途徑,進入開放的觀看想象。此次集詩意表達和感性書寫于一身的展覽,它是接納與傾聽,也是自發與選擇,是不斷蔓延的復調,在內心覺醒的婉轉之處,年輕藝術家的鋒芒正從青春的激情地帶拐向諸多觀念轉變的路途,并借此召喚出空間轉換的多維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