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Mark
出品:紅色星際(ID:redplanx)
頭圖: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圖片
“長城汽車公司組織架構用了2周時間就調整了過來,這對于傳統主機廠而言,是不可想象的”,某Tier 1供應商感嘆道,這反映出了長城董事長魏建軍對于長城智能化的決心。
反觀長安汽車,朱華榮在2023年供應鏈大會上講的最多的就是,“遠遠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很多項目都在推遲,反映出了我們轉型的力度還不夠”。
對于年銷量都超過100萬的自主品牌車型,2家的智能化程度到底到了哪一步,今天我們就用2家公司的數據分析一下。
1. 智能駕駛
如果說智能駕駛有一個分水嶺,那么高速領航絕對當讓不讓。
目前市場上能提供高速領航功能的供應商鳳毛麟角,大家更多還是處在Demo和期貨狀態。根據紅色星際數據庫顯示,2022年長城汽車高速領航的搭載量達到了1.75萬套,高速輔助駕駛搭載量達到了5.46萬套,AEB-P的搭載量達到了25.48萬套。
而長安汽車的數據是多少呢?2022年長安汽車高速領航的搭載量是254套,而高速輔助駕駛的搭載量是1.69萬套,AEB-P的搭載量達到了22.45萬套。
兩者在AEB-P的搭載量基本不相上下,但是到了轉化方面,長安汽車卻遠遠落后于長城汽車,為什么呢?這就需要來看一下雙方的供應商。
長城的主要供應商是毫末智行,自2019年脫離于長城汽車后,開始迎來了飛速發展,如今已經變成一家公眾公司,累計社會融資超過15億元,最早使用并應用了行業最先進的大模型Transformer,且第一個提成了DriveGPT認知大模型。
(毫末智行自動駕駛認知大模型DriveGPT)
長安汽車的主要提供商是地平線,主要是地平線和長安科技研發團隊共同開發,并使用了福瑞泰克的域控,并于最近成立了長線科技,毫末則使用了德賽西威的域控。
相比轉化率而言,毫末智行顯然要強于長安科技共同體。
在智能駕駛方面,長城主要使用的是Mobileye的EyeQ4、地平線的J3和德州儀器的TDA4。其中,Mobileye的搭載量為41.56萬片,采埃孚提供了18.60萬片;地平線J3的搭載量為0.40萬片,主要是和宏景智駕一起提供;德州儀器的TDA4搭載量為9.48萬片,主要是和德賽西威一起提供。
長安汽車則主要使用的是瑞薩和地平線芯片。其中瑞薩的搭載量為29.10萬片,主要是和博世一起提供;地平線的搭載量為18.29萬片,主要是由長安科技和福瑞泰克提供。
綜合來看,長城汽車智能駕駛無論在搭載量還是搭載率方面,都完勝長安汽車。
在自動泊車方面,長安汽車的APA已經升級到了第7代,可以說是長安汽車的王牌產品。2022年長安汽車智能泊車搭載量5.14萬套,其中APA5.0的搭載量在2.28萬套,APA6.0的搭載量在2.36萬套,APA7.0的搭載量在0.51萬套。
對于長城汽車而言,智能駕駛的重要度是高于智能泊車的,但是在2022年,長城汽車的自動泊車搭載量達到了16.09萬套,差不多是長安汽車的3倍多。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我們來看一下雙方的供應商。
目前,長安汽車APA5.0主要由同致電子提供,APA6.0主要由縱目提供,APA7.0主要由縱目科技和追勢科技提供,未來的SDA平臺可能還會加入像魔視智能等新的行泊一體方案商。
縱目科技2022年為長安提供了2.76萬套APA產品,營收占比15%左右,僅次于華為問界系列。
而長城汽車的泊車則主要由毫末智行提供,配合德賽西威的域控制,未來會加入追勢科技。其中百度提供了1.85萬套,同致電子提供了4.76萬套,剩下的基本都由毫末智行提供。
總體看,在行泊一體方案中,長城汽車的搭載量遠遠高于長安汽車,這和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的戰略不無關系。
對于長城而言,智能化絕對是魏建軍最重視的業務,就如在長城供應鏈大會上講的,“如何在短期的不確定環境中,找到長期的確定性?長城在智能化方面只有更大的投入,沒有緩一緩之說?!?/p>
2. 智能座艙
如果智能駕駛對于國際Tier 1來說難度很大,那么智能座艙則相對難度小很多。
以博世,大陸,偉世通為代表的國際Tier 1在智能座艙方面的進展則非常迅速。以長城汽車為例,博世在中國的第一個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就搭載在長城汽車上,也可以看出長城汽車在智能座艙領域的領先性。
紅色星際數據庫顯示,博世車聯天下聯合體在長城汽車上搭載8155域控的量為9.37萬套,占車聯天下2022年出貨量的11%,2022年,車聯天下的出貨量達到了80萬套。
如果加上諾博科技8155的域控,2022年長城汽車8155域控的搭載量在27.55萬套,位居中國自主品牌第一。
那么長安汽車的量是多少呢?長安汽車2022年搭載8155座艙域控的數量為2.54萬套,8155座艙域控代表著座艙智能化的集成度水平。
(諾博科技座艙軟件圖片)
長城汽車座艙域控的供應商主要有諾博科技,車聯天下和華陽,華陽主要是搭載瑞薩的芯片,其中,諾博科技2022年的搭載量為18.18萬套,車聯天下的搭載量為9.37萬套,華陽的搭載量為26.31萬套。
2022年長城作為華陽座艙業務的第一大客戶,長安作為華陽的第二大客戶,華陽在2個車企的搭載量達到了56.31萬套座艙。
除了座艙外,長城汽車在HUD方面也很大方。據數據統計,長城汽車2022年HUD的搭載量達到了23.64萬套,其中華陽就貢獻了85%以上,達到了20.04萬套;Maxell貢獻了1.18萬套。
反觀長安,2022年長安汽車HUD的搭載量為9.69萬套,其中華陽貢獻了7.43萬套,水晶光電貢獻了1.78萬套。
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DMS搭載量,長安汽車則高于長城汽車。長城汽車2022年的搭載量為15.10萬套,其中商湯技術搭載量2.88萬套,虹軟技術搭載量3.22萬套,??导夹g搭載量6.00萬套。
長安汽車DMS搭載量為27.86萬套,主要供應商是華陽和弗吉亞,識別技術主要使用地平線,商湯和虹軟。其中華陽聯合地平線征程2的量在7.82萬臺,???.98萬臺,南方弗吉亞7.24萬臺。
總體而言,長城汽車在智能化方面要遠遠領先于長安汽車,但是智能化并不能和銷量直接劃等號,目前階段,大家對于汽車的基本性能要高于對智能化的選擇。
長安汽車雖然在智能化搭載量和搭載率方面雖然低于長城汽車,但有可能是最適合目前階段消費者選擇的,而長城汽車則有點超前,就像17年18年的比亞迪一樣,直到2022年才開始大殺四方。
“電動化作為上半場,中國車企的表現都很亮眼,智能化作為下半場,才剛剛開始,整體市場還沒處于懵懂狀態,中國車企需要繼續加油”,工信部原部長苗圩曾講道。根據各個企業的智能化程度,顯然長城已經走到了傳統主機廠的最前面。
預祝長城汽車保持定力,繼續加大對智能化的投入,在智能化和高端化方面雙管齊下,為未來品牌大戰提前做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