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3月31日,鐘南山院士做出研判:疫情發展到現階段,佩戴口罩可以成為非強制性措施,4月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可以不戴口罩。去年以來,包括美國、新加坡等在內的國家已紛紛解除在公共場所對佩戴口罩的強制要求。從國內來看,也已經陸續有城市的地鐵不再強制要求乘客佩戴口罩。2. 中國衛健委在2021年發布了《公眾和重點職業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如無更新,目前各地都應按照這份“指南”執行有關口罩的規定。要取消口罩令就要對這份“指南”進行修訂,但鑒于“甲流”在春季進入高發期和公眾對于第二波疫情的擔憂,短期內是否會推出全面性的解除口罩的通知,還是個未知數。3. 在解除口罩強制佩戴令成為大勢所趨的情況下,公眾更關心的是:不強制戴口罩后是否會引發新一波疫情。數據顯示,香港3月1日全面取消“口罩令”后,病毒并未出現大規模反撲。
4. 作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我們應當了解有關于口罩的三點常識:(1)除了新冠病毒,口罩也能預防其他呼吸道病毒;(2)口罩等物理防護只能延緩病毒,不能完全、長久地將其隔離在外;(3)這是一個充滿病毒的世界,病毒無法避免,我們要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制定相應防護方案。
上海、廣州、成都、南京等地已不強制要求戴口罩乘地鐵,鐘南山研判建議除特殊情況外可以不戴口罩戴了三年多的口罩,何時取下?近日,“口罩”的問題又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起因是上海、廣州、成都、南京等城市的地鐵,已經不再對乘客佩戴口罩做出強制性要求。上海地鐵服務監督熱線表示:“為了乘客的安全和健康,目前我們還是建議大家在乘坐地鐵時佩戴口罩,但已不再對佩戴口罩做出強制性要求。”3月31日,在廣州召開的一個研討會上,鐘南山院士表示,“過去三年,戴口罩是一個很好的預防病原體的有效手段,但疫情發展到現階段,佩戴口罩已經可以成為非強制性的措施。人群長時間低暴露于流感等病原體,鼻腔缺少刺激,對人體自然免疫力的形成不利,進入4月以后,條件允許情況下,建議可以不戴口罩。”口罩,在國內這三年來已是“疫情”的代名詞與象征。戴口罩是預防傳染病最重要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也是阻斷新冠病毒傳播的有效方式。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在整個新冠大流行期間感染率保持較低水平的國家,口罩的使用率很高。據世衛的一份關于口罩的研究表明,佩戴口罩的要求也已被證明大為減緩了病毒在世界各國的傳播。但何時取消口罩,則成為判斷疫情何時結束以及是否仍然流行的一個重要指標。從2022年起,世界各國已經紛紛解除在公共場合對口罩的強制要求。2022年4月18日,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名聯邦法官否決了美國聯邦政府有關疫情期交通運輸的口罩強制令,此后,美國所有主要航空公司迅速取消了對國內航班的口罩要求其后戴不戴口罩,在美國甚至成為“政治事件”。各州對此的判斷也不太一致。美國加州在取消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令一個月左右后,又更進一步宣布從4月3日起,醫護人員不再需要必須佩戴口罩或接種新冠疫苗,才能在包括醫院、緊急護理中心、牙科、醫師診所在內的醫療場所工作。但訪客和患者可以自由選擇。而據了解,美國政府已決定在5月11日結束新冠緊急狀態。
在國內宣布“乙類乙管”兩個多月后,澳門、香港宣布3月撤銷維持了兩年多、長達950多天的口罩令。我國臺灣地區則于2月20日松綁口罩令。這三地同時還規定“醫療照護、公共運輸”兩大指定場所仍強制戴口罩。在抗疫比較認真的東亞國家,新加坡于2月13日、日本于3月13日、韓國于3月20日解除了公交系統、學校的口罩強制要求。而在3月13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聯合發文,明確高校、中小學不強制要求師生佩戴口罩;幼托機構幼兒在園期間不佩戴口罩,教職員工在園期間不強制要求佩戴口罩。但這一口罩令并未延及公眾。現在,這一防疫的最后象征,是否到了徹底要取消的時候?
圖/3月30日,有關媒體從北京地鐵了解到,目前北京地鐵尚未接到相關調整的要求,乘客進站乘坐地鐵時仍需佩戴口罩。
國內版口罩令源自何時?《公眾和重點職業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何時修訂,何時解除?中國第一次公開發布的專門的“口罩令”,是在2020年1月30日推出的《關于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指南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
當時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不到一個多月,人們對于新冠疫情的認識僅止于2003年爆發的SARS疫情。口罩被認為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防線,可以降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衛健委稱“根據目前對該疾病的認識,就如何正確使用口罩制定本指南。”這個指南首次明確了“是針對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最重要的佩戴口罩的措施,提出佩戴的原則、推薦口罩的類型和使用對象、口罩使用后的處理原則、兒童佩戴口罩的標準和注意事項等內容……”自此,戴口罩作為預防新冠疫情的一個重要防疫機制,被固定了下來。2021年,衛健委第二次發布了《公眾和重點職業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如果沒有與時俱進地更新,目前各地都應該按照這個“指南”,執行有關口罩的規定。根據這個指引,普通公眾在(1)處于商場、超市、電影院、會場、展館、機場、碼頭和酒店公用區域等室內人員密集場所時;(2)乘坐廂式電梯和飛機、火車、輪船、長途車、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時;(3)處于人員密集的露天廣場、劇場、公園等室外場所時,都需戴口罩。戴口罩的場景和情形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在醫院就診、陪護時; 出現鼻咽不適、咳嗽、打噴嚏和發熱等癥狀時;在餐廳、食堂處于非進食狀態時。去年十二月以來,國內先后發布《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這兩份宣布國內疫情進入“乙類乙管”的文件中,仍要求“堅持勤洗手、戴口罩”。也就是說,從形式上,并沒有一個文件宣布口罩令的結束。
目前官方只有一個明確的解除口罩令,是今年3月13日三部委發通知,要求師生不再強制要求佩戴口罩。
此次通知給出了一個全國性的落地方案“科學佩戴口罩”,即要區分場景、人群和疫情情況佩戴口罩。具體來看,對于幼托機構,幼兒在園期間不佩戴口罩,教職員工在園期間不強制要求佩戴口罩,可根據個人健康狀況和意愿選擇是否佩戴口罩;對于高校和中小學,師生在校期間不強制要求佩戴口罩,可根據個人健康狀況和意愿選擇是否佩戴口罩。但針對公眾的口罩令仍在延續。各地仍在按防疫第十版以及21版口罩指南來執行。3月20日,據“成都發布”微信公眾號消息,成都地鐵嚴格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要求:“倡導公眾遵守防疫基本行為準則,堅持勤洗手、戴口罩。”目前,成都地鐵倡導乘客在乘車過程中全程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減少交叉感染風險。目前來看,各地地鐵不再嚴管乘客戴口罩,佩戴口罩仍是一個地方性隨機行為,而不是一個可遵行的規定。但要取消口罩令,則需要對《公眾和重點職業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進行修訂。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主任王偉炳認為:內地可以參考香港的操作,即放寬口罩佩戴的規定,但在老人院、醫院等機構,仍要求繼續佩戴,尤其是在一些醫療可及性較差的地區,建議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具體評估,保持靈活性,及時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的發展,動態調整“口罩令”。但目前來看,春季的甲流大規模蔓延,每天仍有千例左右的新冠陽性感染人員,同時考慮到對于第二波疫情爆發的擔憂,短期內是否會推出一個全面性質的取消口罩的指南與通知,仍需觀察。
坐地鐵、乘機不戴口罩,會不會引發一波新的疫情?香港放松口罩令一個月后,新冠感染增加還是減少了?
每個人都希望疫情能趕快過去,都想盡快忘掉有關疫情的那些不愉快的記憶。在有意無意之間,我們可能都忘掉了之前應對疫情所設的規定,忘了還需要與時俱進,對這些規定進行調整。比如說,大家現在覺得查核酸是一件很遙遠的事了,并不知道現在從很多國家和地區來國內,還需要提交48小時核酸陰性報告。
關于口罩,就這么說吧,即便所有的專家都覺得沒有必要戴口罩,但是如果地鐵還是有戴口罩的規定,那么你不戴口罩,可能還是乘不了地鐵;而對于一個正在咳嗽的人,只要臉上掛著一個口罩,即便口罩不能擋住咳出的飛沫,他也沒有違反任何規定。
口罩,似乎只剩下一個形式。
從趨勢上看,解除口罩的強制要求是各地地鐵、公交系統都遲早要執行的。民眾可能更關心的,不是自己要不要戴口罩,而是不強制戴口罩之后,會不會引發一波新的疫情?
對于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是香港的情況可以作為參考。香港從3月1日起全面取消“口罩令”,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均無須佩戴口罩。根據香港政府部門公布的數據,自2023年1月31日起,總共檢測到8719例新冠核酸陽性案例;在3月31日,檢測到的新增陽性僅有87例。不過據觀察,在“口罩令”取消之后,有約半數香港市民在搭乘地鐵時仍舊選擇佩戴口罩。并不是病毒完全消失了,才取消了口罩令;但也沒有因為取消了口罩令,病毒就出現大面積反撲。
圖/3月2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在廣州受邀出席2023亞洲青年領袖論壇時表示:“人類已經全面建立起對新冠疫情的免疫屏障,我們離走出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時間節點應該為時不遠。疫情發展到現階段,佩戴口罩已經可以成為非強制性的措施。世衛組織也已經釋放了終結新冠作為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信號。”
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疫情3年,我們對于口罩應該有什么常識?經過3年疫情,如果我們還沒有形成有關口罩的這些常識,那么我們的苦就是白受了。常識一:世界上不只有新冠,還有其他呼吸道病毒。不管是新冠還是流感(甲流)病毒,都能引發大面積疫情,不是因為沒有新冠疫情了,口罩就完全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除了病毒,口罩也能減少花粉的吸入,減輕季節性花粉過敏的癥狀。常識二:物理防護只能是延緩病毒,減少入侵的病毒顆粒,并不能完全、長久地將病毒拒之體外。
當疫情大面積爆發時,尤其是在沒有疫苗、沒有抗病毒藥物時,口罩等物理防護可以延緩疫情,但是不可能長久地將病毒完全隔離。
物理防護不只是減少了新冠,世界各國在新冠疫情中的流感發生率也大大降低;但是,因為免疫系統失去了各種病毒的刺激和訓練,各國新冠疫情之后都出現了流感疫情的反彈。
常識三:這是一個充滿病毒的世界,適者才能生存。恐懼不能戰勝病毒,戰勝病毒不是我們的目的,生存才是我們的目的。制定抗疫的方案,必須考慮到生存的成本。我們無法依靠國家來“一刀切”式地把病毒拒之門外,我們也無法奢望地鐵車廂里的其他人都是不帶任何病毒的。我們只有根據各自的健康狀況,根據感染的可能性制定相應的方案。如果傳染比較流行、自己的身體又不好,則需要避免人群聚集的場合,如果無法避免,則應該戴口罩。如果已經沒有大規模疫情,自己身體又沒有什么問題,則沒有必要生活在恐懼之中,不能因為沒戴口罩,出門就感覺沒穿衣服似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