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青年報》發風評《考研不是“唯一選項” “上岸”不是終點》,其中有三句話,讓我感觸很深。
據媒體報道,2023年考研報名人數達到474萬人,錄取率不超過20%,超過300萬考研學子注定落榜。
首先,474萬考生報名,最后,真正走向考場的又有多少呢?我想,能走向考場,這已經是第一步的不容易了,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必須面對,就是說,考研后,總有人需要面對考不起這個現實。對于上岸的同學,我想,不用多說什么,接下來的路還有很長,上岸了不代表就是成功了,只能說開啟了另一種人生?,F在,最關鍵的是,對于落榜的考生,接下來要怎么走呢?
其次,我們要好好想想,自己考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有的同學考研只是為了研究生畢業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有的同學考研只是為了更高的學歷文憑,有的同學考研是想去做研究,還有的同學去考研只是不想工作……這就意味著,落榜后你要做個選擇,是繼續考研還是走另一條路。
第三:對于考研落榜的同學來說,一是總結這一次考研失敗的原因,繼續準備復習,下一年考研再戰,大家不是經??梢钥吹接腥擞卸?、三戰、四戰……甚至是多戰的嗎?當然,如果要做到這點的話,首先是要保證不用擔心經濟,因為你專職考研,一年還是要有開銷,家里可以保證,千萬不要想一邊工作一邊考研,成功的會有,但概率不高,同時,對工作也是一種不負責。二是想想自己到底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想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最后,找一份自己可以去為之至少奮斗三五年的工作。在工作中繼續學習,最后看是否有必要再深造。我一直覺得,學習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就算你是工作者,也需要給時間去學習,有針對地去學習。
生活中的挑戰還有很多,機遇也是一樣,在漫漫人生路中,“上岸”與否并不會帶來人生質的差別。因此,考研并不是人生發展的“唯一選項”,“上岸”更不是一個終點。
在中青報這段話中,我覺得,“上岸”與否并不會帶來人生質的差別,這句話的表述有一定的問題,我可以理解為這篇文章是為了安慰那些落榜的考生,但是,安慰別人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考慮下上岸的同學呢?而且,如果“上岸”與否不會帶來人生質的差別,那為什么我們要那么拼命去考研呢?不就是為了有更好的質的變化嗎?
除了這句話,我覺得,其他前后的都還是說得很好的,在我們的生活中,考研只是人生的一種經歷,而這種經歷不是唯一選項,上岸更不是終點。
無論結果如何,考研過程中收獲的成長,正是這段經歷中無價的財富。 這是我最認可的一句話,在我大學剛畢業的那幾年,我經常說,年輕就是資本,經歷就是財富。我想,認真準備考研的同學應該感觸非常深,在考研復習的這個階段,一定是自己學生生涯中最努力的時期,而這一段經歷,將是你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試問下,如果以后的工作能用考研的狀態,你覺得自己還有什么是做不好的嗎?
我經常聽到朋友說,如果小學多努力點,就會考上更好的初中,如果初中多努力點,就會考上更好的高中,如果高中多努力點,就會考上更好的大學,如果大學再努力點,考研就不會落榜……道理每個人都懂,這段經歷也是我們都有過的,但是,試問下,畢業工作后,你是不是也能記住,如果工作前幾年能好好努力,是不是以后也會過得更好呢?而不是在工作三五年后,當你要被公司裁員了,當你發現自己能力還沒有提升的時候,你再后悔,要是前些年工作努力點那就不是現在這樣了。
我想,對于考研落榜的同學來說,接下來可以去走的兩條路,不管你走哪條路,一定要記得,心態先調整好,沒有考上已經是過去式了,你現在再有什么負面的情緒,我想都是沒有什么用的。 你的哭泣不會換來成績的改變,你的難過也不會讓你考上,反而讓自己增添了太多不必要的煩惱,影響了自己接下來要走的路。 我一直覺得,負能量有時候是循環的,一件事情上,你開始消極了,接下來很多事 情都會有影響。
加油吧!每一位考研上岸的同學和落榜的同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